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二语文 -> 高二下学期 -> 第一单元

4 荷花淀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30阅读:nyq
字号:|


教学设计示例(一)

荷花淀

刘卫

教学目的:
  1.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2. 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3. 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设想:
  1. 安排两教时。
  2. 精选文段进行诵读、分角色表演,感受其语言轻柔、清丽的风格和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
  3.着重让学生改写夫妻对话、分析水生嫂和祥林嫂不同的人生命运产生的原因。
  4.利用多媒体音像带,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写出故事梗概。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 分析景物描写特色:
  1. 提问: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提问: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
让学生找出描写段落:
明确:首先,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第1段和第3段。
  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空间和劳动对象,语言简练、动听 、优美,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2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①描写了芦苇、荷花,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②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所以人民热爱她,决不容许日寇来侵犯。这都为以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其次,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四、 分析情节结构:
  提问: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请快速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  探夫遇险  助夫杀敌
五、 布置作业:
  文中对话描写的特点。

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性格,归结主题。
教学步骤: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6――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细腻复杂的感情。
  问:“今天回来得这么晚”,这句话对描写人物、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它承应上文:“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还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亲人心焦的心理。同时又暗写了水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这句话又可说是情节的开端,说明“今天”非同往常,回来得晚是事出有因。
  问:水生嫂既然十分关心水生,为什么不直接问明情况,却问“他们几个呢”?
  明:水生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但是,他异常的神情(脸上红胀,说话气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觉到了。她并没有直接追问,因为她知道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有些事是不便细问的。于是,她机敏地转换话题,问“他们几个呢?”水生回答她:“还在区上。”水生露出了一点口风之后,又把话语岔开,反问她:“爹哩?”、“小华哩?”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问:“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为什么会这样说?
  明: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对话:女人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嘱咐嘱咐我吧”。行动:女人“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单衣、新毛巾、新鞋子,这种“送郎上战场”的言行,证明水生嫂并非一心当好妻子,她知道自己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人。
  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她爱丈夫,爱家乡,爱祖国。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家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为了更好地认识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可指导学生做改写练习,有意改变水生嫂的性格特征,不歪曲人物,写一段临别对话。
  2. 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建议让学生仿写改写这段对话,如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或者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
二、归结主题: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能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的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3.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4.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并用小标题概括。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
  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夫妻话别(开端)
敌我遭遇——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
      成立队伍(尾声)
  四、重点探讨
  1.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提示: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首先应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在阅读和鉴赏时,还必须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只有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旨。
  (1)放朗读录音或范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2)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讨论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提示: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叙述人的语言由一人读),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鉴赏讨论: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  “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3.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举一例进行讨论。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讨论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4.小说的情感:
  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小说中,水生等参军的人对家庭的眷顾,他们委托水生来做家属的工作,正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真挚的感情;水生嫂等妇女们虽然委婉的流露出对丈夫们的难舍之情,但还是义无返顾地为丈夫们打点行装,送他们上战场打击侵略者。至于以后妇女们感情依依探望征人,又为丈夫们分担任务,参加战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有国才有家,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这些普通人所具有的纯美的人性、亲情,是正义的基础和源泉,蕴藏着战胜侵略者的巨大力量。
  5.概括“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
  (l)介绍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2)学生回答“思考与练习”一。
  明确: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3)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五、布置作业:
  1.课后完成“思考与练习”四。
  2.情景作文,要求突出对话的个性化。试围绕谈理想或其他话题写一段对话。
板书:

  

  

课文检测题
  一、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1.“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叶象铜墙铁壁——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象铜墙铁壁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二、《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对话的描写: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1.这段对话描写出自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显示不同个性特点。请按以上所标的顺序简要说明各自个性特点:
  A.机智伶俐   B.爽朗直率   C.稳重谨慎   D.性急冒失   E.忸怩含蓄
  2.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B)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三、指出以下各句带点词的表达作用: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2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3.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给了他们。
  说完,把纸盒顺手在女人们船上。(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爱带戏谚的感情。)
  4.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注:以上练习中括号里和横线的文字是参考答案。



教学设计示例(三)

荷花淀(第二课时)

凌永年

教学重点:简洁传神的人物对话
教学步骤
一、作者简介
  
孙犁,现代著名作家。年轻时曾在白洋淀附近教过书,以写冀中农村人民抗日斗争的短篇小说最出色,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荷花淀》是其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孙犁的小说虽然大多取材于战争生活,但却充满着浪漫主义精神。他“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写风云变幻”,因而作品具有清新俊逸的独特风格,有“诗体小说”之誉。
  这篇小说主要写白洋淀一群青年妇女在战斗中成长的故事,作家着重用人物对话来揭示其自身性格。这些对话写得很有特色,下面,我们就从“话别”、“探夫”、“伏击”三个情节来具体赏析。
二、对话赏析
  
话别:
  
六月的夜晚,空气凉爽,月色明朗。白洋淀湖边水汽朦胧,荷叶飘香。再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夜色里,一个女人一边编席,一边等待着丈夫回家。夜深了,丈夫回来了,于是出现了两人之间的对话。
(学生朗读5——29小节)
思考:水生嫂的年龄?性格特点?他们的夫妻感情?
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那么晚?”(温柔体贴)
    “他们几个呢?”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细心)
    “你总是很积极的。”(有嗔怪:如此大事,也不同自己商量一下。更多的是赞扬,为自己丈夫带头参军感到自豪。)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注意句号。第一句表明态度。第二句提出问题,希望丈夫理解自己的 难处,记住自己的辛苦,体谅自己的心情,所以当水生安慰她时,水生嫂只一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深明大义)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决心挑起家庭重担,解除丈夫后顾之忧。)……
  探夫
  这里写了一群青年妇女商议冒险去看望丈夫,尽管个人话语不多,却能显示各人不同的性格。
  “我不拖尾巴,……”(看来平时有些“妻管炎”,此时怕人说,于是先声明,结果欲盖弥彰。)
  “我有句要紧话……”(在这种情形下非要赶去说一句什么“要紧话”呢?实有些小儿女的天真,憨态可掬。)
  “听他说……”(相比之下,显得稳重、细心些。)
  “哪里碰得这样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显然是个急性子。)
  “俺婆婆非叫俺去??”( 此女有心计,婆婆吩咐,媳妇能不听吗?别人当然不能说什么。)……
  鲁迅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仅使读者看了人物对话,便好象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孙犁的这段对话写得也很精彩,使人闻其声如见其人。
  伏击
  
通过这场伏击战,这些青年妇女由于刺激和兴奋,说了很多话。你们能辨别出这些话可能是谁说得吗?根据是什么?
  (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尽管这些青年妇女性格不同,但经过战斗的洗礼,她们由惊慌、惊喜到不服气,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丈夫并肩战斗,打击侵略者,保卫家园。)
三、作业设计
  
分析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对话,看看他们的语言表现出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返回


小说的欣赏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它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关系、命运、性格、行为、思想、情感。心理状态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进行具体的艺术描写。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刻画,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具体描写,是小说的三个要素。欣赏小说,可以相应地分为三个方面,即欣赏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体味其思想内容、生活情趣和艺术特色。而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欣赏的媒介,又是欣赏的对象。根据本单元学习重点的安排,主要应掌握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的方法与切入点。
  欣赏人物形象,可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一是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欣赏小说的语言,必须细细咀嚼,细心品味,通过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之处,领悟其言外之意、含蓄之美,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一、欣赏人物形象
  当我们把欣赏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上时,环境与情节就成为赏析人物形象的依据。
  1.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其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其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
  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矛盾的两个方面,那个时代,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而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人心冷漠问题,又有社会事业落后问题。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主要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物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分析时必须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此,在欣赏时,我们就得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领悟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
  对社会、历史,我们的认识越深刻,那么,对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认识社会环境。
  2.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二、欣赏小说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欣赏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特殊的魅力,就在于语言的魅力。揣摩是欣赏的基础,在揣摩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欣赏小说语言的美感。如何欣赏小说语言,我们认为可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
  1.细细咀嚼品味,进入美感享受。
  在初读的基础上,以欣赏语言为目的慢慢读,细细品,向茅盾学习,“第一遍最好很快的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的一段一段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
  2.细心玩味,发现其不易察觉的妙处。
  3.联系语境,想像情景,欣赏语言之美。优秀的小说描写人物语言总是高度个性化的,欣赏时要听其言,想其人,知其心,更要看作家是如何把握人物的身份与个性,借助什么样的场会让人物表现出来。
  4.领悟小说的言外之意,欣赏其含蓄之美。
小说是用形象说话,往往不把话说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如《祝福》中当祥林嫂捐过门槛,满以为赎了一世的罪名,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却仍然说:“你放着吧”,祥林嫂的反应是“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这样的语句,作家示其形,而会其神,蕴含丰富,使祥林嫂的心理活动,尽去其中,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5.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风格是小说语言的整体感受和相比较中感知的。鲁迅凝练深刻,契诃夫幽默简练,孙犁清新明丽,沈从文则古朴而典雅。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