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
A. 英、法 B. 英、法、俄 C. 英、法、美 D. 英、法、美、俄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发动侵略战争"。正确答案为D。
易错选为A。造成错误的表面原因是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太机械。因为仅仅根据课本上的题目就可以判断此项应该符合题目要求。那些单纯凭借死记硬背的人,肯定是牢牢记住这点知识的。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就可以发现,在机械记忆的背后还有深层的原因:第一,阅读理解的能力有欠缺。本题的题干是"策划发动",而课本上则是"发动",二者之间的差别是"策划"。第二,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本质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从能力角度说是理解能力较低。具体联系本单元了历史知识,就是对于在这场战争中,西方国家所拉家常的角色没有从本质上去观察分析。第三,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只知道记忆知识点,而忽略了"历史过程",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历史学科的最基本要求。历史,就是"过程"。没有任何过程的,绝对不是历史。在历史课本中,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编写者确实是省略了不少历史事实的过程。这些被省略了过程的知识点,一般很少被纳入考查的范围。学习历史,如果把"过程"都抛在一边的话,其实等于没学。"历史过程",可以说是历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有鉴于此,所以在高考中对与之相关的能力
要求规定得非常清楚;"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这三方面内容,其实质是一个,即"发展过程"。这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忽略对历史过程的掌握,是犯了历史学习的大忌。认识到这点后,我们再看课本,就可以看到在课本上用小字清楚地写道:"美国和俄国公使分别乘军舰赶到香港,替英法两国武装侵略中国出谋划策。"当然,有的人可能说:"这是小字,不足为凭。在课本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一目中就用大字写道:"美俄两国公使随同英法联军舰队北上,……美俄两国借'调停'之名,伪装'中立'。在美俄'调停'的掩护下,英法联军做好战争准备,而后发动突然袭击,夺取大沽炮台。"这不是参与"发动"是什么!?
本题启示我们: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必须以是否准确掌握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