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历史 -> 高一上学期 -> 第一章 清朝晚期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5阅读:nyq
字号:|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即《中俄续增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11月14日沙俄利用英法侵华联军攻占北京的军事压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清钦差大臣奕訢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 在北京签订。共十五款。主要内容为:
  (1)将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
  (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根据这一规定,于1864年签订 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
  (3)开放喀什噶尔(今喀什市 )为商埠;
  (4)俄国在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喀什噶尔设立领事官。

《中俄天津条约》:
  《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13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共十二款。主要内容:
  (1)俄国得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
  (2)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
  (3)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
  (4)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要借此侵占中国领土);
  (5)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中法北京条约》:
  《中法北京条约》原称《中法续增条约》。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5日清钦差大臣奕訢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签订。共 十款。这个条约除确认《中法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又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
  (3)将以前被充公的天主教产赔还,法方在中文约本上私自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
  (4)《中法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签约后,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訢当政。

《中法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原称《和约章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强迫 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27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共四十二款。另订《和约章程补遗》六款。主要内容:
  (1)法国公使得住北京;
  (2)增开琼州、潮州、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南京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并在各口设领事官;
  (3)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
  (4)凡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 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都可"均沾";
  (5)法国兵船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
  (6)中国给法国赔款银二百万两。

《中美天津条约》:
  《中美天津条约》原称《中美和好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订 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18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在天津签订。共三十款。主要内容:
  (1)清政府倘准许其他国家公使驻北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
  (2)增开潮州、台湾(台南)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潮州口岸设在汕头);
  (3)耶稣教教士得自由 传教;
  (4)扩大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即:清政府给其他国家的特权,"无论关涉船只海面、通商贸易、政事交往等事情",美国得"一体均沾";
  (5)确定领事裁判权。

《中英北京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续增条约》。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訢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签订。共九款。这个条约除确认《中英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又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签约后,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訢当政。

《中英天津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26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共五十六款,附有专条。主要内容:
  (1)英国公使得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牛庄、登州、台湾(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牛庄口岸设在营口,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
  (2)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3)英国人得住内地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
  (6)中国给英国赔款银四百万两;
  (7)确定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年(同治三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于塔城不平等条约,根据1860 年(咸丰十年)《中俄北京条约》关于中俄西段边界的原则规定,具体划定了中俄西段边界,即自沙宾达巴哈山口起,到浩罕边界为止的边界。通过《 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侵占了中国西部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

《中俄伊犁条约》:
  即《中俄改订条约》。1881年(光绪七年)2月24日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71年(同治十年)沙俄趁浩罕头目阿古柏侵占天山南路的机会,出兵强占中国伊犁。清政府多次交涉,沙俄拒不撤兵。187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次年派崇厚赴俄,谈判收回伊犁问题。1879年10月2日崇厚在沙俄胁迫下擅自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按约中国仅收回伊犁河上游谷地,划失伊犁西部、南部及南疆、北疆边境土地甚多,此外还有偿付"兵费" 五百万卢布等条款。朝野纷纷反对,清廷未予批准。1880年改派曾纪泽赴俄修订崇约。次年2月24日在圣彼得堡签订《中俄改定条约》,争回了崇约划失的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但仍划失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疆的斋桑卓尔以东地区。"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沙俄通过此约和以后的几个勘界议定书,又侵占了七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其他条款依崇约,稍有修改。

《中俄瑷珲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即《中俄瑷珲和约》。1858年(咸丰八年)5月28日,沙俄乘英、法侵华联军进攻天 津,威胁北京的时候,用武力迫使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由清政府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珲(今爱辉)签订。主要内容是:
  俄国割去黑龙江 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只在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间中国军民抗击英法联军入侵的战争。因其性质与鸦片战争基本相同,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中叶,伴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对外侵略扩张日益加剧。  1854年(清咸丰四年)和1856年,英、法等国驻华公使向中国提出"修约"要求,企图攫取比《中英南京条约》更多的特权,均遭清政府拒绝。于是,英、法在美、俄支持下,恃其海军的优势,不惜诉诸战争,以胁逼清政府同意"修约"。时清政府正忙于在长江中下游与太平军作战,对外国侵略实行消极避战、以和为主的方针。此次战争前后延续四年,经历了三个阶段。
  广东作战 1856年10月23日,英国以清军到持有过期港英执照的中国船"亚罗"号上搜捕海盗为借口,命军舰3艘、划艇十余只、陆战队2000人向虎门开进,以挑起战端。清军事先既疏于防范,临时又下令对敌船"不可放炮还击",致使英舰顺利闯过虎门,攻占珠江沿岸炮台,集中炮火轰击广州城,击毁督署,其陆战队一度攻入外城,并烧毁靖海门、五仙门一带民房。11月12、13日,英军为解除后顾之忧,又占虎门的横档、威远、镇远、靖远炮台。英军以武力胁迫两广总督叶名琛谈判的目的并未达到,又遭沿江军民袭击,乃于1857年1月撤往虎门口外。
  1857年初夏,英国增派远征军2900余人抵香港。
法国以潜入广西西林进行非法活动的天主教神父马赖被判死刑为借口,也决定派出侵华远征军1400人。10月,英法组成联军,共有舰船61艘,总兵力1.1万余人。叶名琛奉咸丰帝"总宜息兵为要"的谕旨,既不认真侦察敌情,又不切实加强战备。12月12日,英、法公使额尔金和葛罗向叶名琛发出最后通牒。与此同时,英法舰队驶入珠江口,15日兵临广州城下。28日晨,在舰炮掩护下,陆战队5700人分三路向城南、东南、西南进攻。1.3万清军,除东门外及东固炮台守军曾英勇击敌外,余均稍战即溃。次日,联军攻入城内,30日,广东巡抚柏贵和广州将军穆克德讷竖白旗投降。次年1月5日,叶名琛被俘,后囚死于印度加尔各答。
  大沽作战 英法联军侵入广州后仍未能迫使清政府屈服,乃于1858年4月20日率舰船20余艘,官兵2600余人抵天津大沽口外,要求与清政府全权代表谈判。清政府则坚持谈判到广东进行。5月20日,联军出动炮艇、陆战队,向大沽南北炮台进攻。守台官兵奋起还击,重创敌船多艘,毙伤敌近百人。因后路援兵溃逃,炮台相继失守。26日,联军炮艇溯海河驶抵天津城下。6月下旬,英、法、美、俄公使威逼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战火暂熄。
  条约签订后,英、法政府决定以武力为后盾坚持进京换约。1859年6月17日,联军舰船22艘、官兵2100人再次抵大沽口外。这时,大沽的防务在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筹划下已有所加强,炮台已增至6座,海口敷设了铁链、木桩等障碍物,部队经过临战训练。25日,联军在未侦察清大沽设防的情况下,贸然出动炮艇13艘驶入海口,拆毁障碍物,冲撞铁链。守军火炮齐发,中敌旗舰,击伤英侵华海军司令贺布。稍后,联军陆战队千余人从南岸强行登陆。僧格林沁急调火器营等部迎击,北岸炮台也发炮支援,战至半夜,将敌陆战队击退。此战,击沉联军炮艇3艘、重伤3艘,毙伤448人,予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见抗击英法联军入侵大沽之战)。
  联军遭此惨败后,英、法政府决定进行大规模的报复。而咸丰帝在此战获胜后,即从大沽地区抽兵 2000前往镇压捻军,并认为联军这次来华"实则以兵胁和",谕令僧格林沁等"总以抚局为要"。僧格林沁则株守大沽口,不在北塘设防。1860年7月27日,联军1.7万余人乘舰百余艘抵大沽附近海面。8月1日,联军首批陆战队乘虚占领北塘镇。12日、14日击败清军马队,攻占新河、塘沽。21日进攻大沽北炮台,直隶提督乐善以下守军近千人壮烈牺牲,北岸炮台相继陷落。僧格林沁率南岸守军撤往天津,旋退至通州(今北京通县)附近。24日,联军不战而据天津。
  京师外围作战 大沽、天津失守后,咸丰帝感到英法两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决心与?quot;决战"。时僧格林沁所部清军3万余人(其中马队万人)部署在通州张家湾、八里桥一带,准备与敌"野战"。而英法联军也以清方不能满足要求,决计进犯北京,双方展开张家湾、八里桥之战。9月18日联军发起进攻。僧格林沁马队突遭联军密集火箭的袭击,马匹惊骇狂奔,冲动步队,造成全军败退。21日,联军进攻八里桥时,僧格林沁用马队实施正面反冲击,遭到据壕固守的联军枪炮火力大量杀伤,被迫后退。当联军攻占八里桥并分一部抄袭清军后路时,僧格林沁弃军先逃,导致各部纷纷败退。
  张家湾、八里桥战败后,咸丰帝于22日逃往热河,留恭亲王奕?quot;督办和局"。10月初,联军进逼北京。时城外清军不战而退,留京亲王大臣亦称"城不可守",于13日将外城拱手让给联军。联军先后在圆明园等处大肆劫掠焚烧。24、25日,英、法胁逼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随后,俄国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又遭受重大损失。11月,侵略军撤出京津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此次战争,清廷在广州实行不抵抗政策,军事上必然失败。而三次大沽抗登陆作战的实践证明,只要认真备战,清军仍可能取胜。在张家湾、八里桥之战中,由于清军缺乏大规模近代野战的训练和经验,加之马队使用不当,虽拥有数量的优势和本土作战的有利条件,也未能取胜。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对中国的侵略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忙于对付外来殖民者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造成了北方边疆防备空虚。俄国乘虚而入,加紧蚕食和非法占领黑龙江流域和巴尔喀什湖以南的许多战略要地,而且,一直在寻找机会,想用条约的形式把所占领的中国领土固定下来。1856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派普提雅廷为公使,与清政府谈判边界问题。1858年5月,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俄国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两国共管。
  1860年11月,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俄国驻中国公使伊格纳切夫以"调停有功"为借口,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14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国,增开喀什噶尔为商埠,并在喀什噶尔、库伦设领事馆。同时,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1864年,俄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



圆明园


  北京西郊从西苑到西山一带,风景非常秀丽。清朝雍正皇帝即位后,决定把这一带定为夏宫所在,扩建了不少避暑宫殿。到了干隆皇帝时,更召集全国名匠从事兴建。前后花费了数以万计的钱财,终于建造了一座世界上少有的宏伟美丽的人工宫宛,这就是圆明园。
  圆明园包括三个主要的园:万春园、长春园、和圆明园,所以也叫园明三园。其中以圆明园最大。此外,还有许多附属的宫宛,散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这些庭园以圆明园为中心,连绵二十几里,放眼看去,一片山林园,亭台楼阁,非常优美秀丽。
圆明园是中国智能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园中很多景物是仿造各地的名胜古迹,漫步园中,就好象游历了整个中国的山南江北。另外,有些景物是仿造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所建造的,置身其中,彷佛进入了那些诗人画家的幻想境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丽,而且还收藏着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包括先秦时代的钟鼎铜器,以及历代名人的书画,可说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博物馆。
  公元一八六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城,占领了圆明园,把园内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掠夺一空,然后放了一把火将圆明园烧掉了。执行放火的军官看到这一座瑰丽的宫宛烧了三天三夜,变成了一堆瓦砾焦木,也不禁感叹摇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无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大浩劫。



张家湾、八里桥之战


  清咸丰十年(1860)清军与英法联军在直隶张家湾、八里桥进行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最后一战。
  十年八月,清政府全权代表与英、法公使在直隶通州谈判破裂。八月初四(9月18日)晨,巴夏礼要求怡亲王载垣通知僧格林沁将张家湾之兵撤退,并坚持亲递国书,否则即是中国不愿和好,言毕而去。同时,联军先头部队自河西务越过马关,推进张家湾附近。咸丰帝再次下谕与侵略军决战,并诏宣示逆夷反复状(坚欲亲递国书,撤退张家湾之兵,并将天津知府石赞清劫去),声罪致讨,悬赏杀贼。载垣即通知僧格林沁截拿巴夏礼。僧格林沁根据载垣等通知,将巴夏礼等39人(英人26名、法人13名)扣押送京(锁禁于刑部北监),严阵以待,准备迎击敌人的进犯。当时,清军在通州一带的部署是:僧格林沁的督师行营设在通州与张家湾之间的郭家坟,率马步兵1.7万人驻张家湾至八里桥一带,扼守赴通州及京师广渠门(建国门)的约20里大道;其中驻前沿阵地张家湾兵力仅步队千人,异常单薄。副都统格绷额督带马队3000人驻张家湾东、南面。署直隶总督胜保率绿营兵4000人守通州。原驻通州的礼部尚书瑞麟所统京营万人和副都统伊勒东阿督带的马步队4000人移守八里桥,作为后援。僧格林沁还派将率哈尔滨马队2000人,防守张家湾西南,以防敌军绕道趋京。总计,通州地区防军达3万人,较之英法联军在兵力 上占较大优势。另外,副都统胜保(?―1863)率京营5000驻齐化门(朝阳门)以东的定福庄,声援僧、瑞两军,保卫京师。
  八月初四中午,英法联军约3500人突然向张家湾发起攻击,中国士兵英勇抵抗,给敌以重大杀伤。联军炮队突发火箭数百枚,马队惊骇,冲乱步队,清军阵势顿时混乱,马步队兵自相践踏,纷纷溃退。僧格林沁所部退守八里桥。瑞麟所部也从通州慌忙撤走。联军占领张家湾,乘胜追击,一举攻占郭家坟和通州城。载垣、穆荫、桂良等自通州回京。初五威妥玛抵通州,要求清廷释放巴夏礼等人,否则进攻北京。初七凌晨4时,联军向八里桥推进。八里桥位于通州城西8里,西距北京城东仅20余里,是由通州入京的咽喉要点,有僧、瑞两军3万人(其中马队近万人)防守。上午7时,由孟斗班任总指挥的联军分东、西、南三路进攻八里桥。僧、瑞商定:首先全马队出击,而后,由定福庄移至八里桥的胜保所部,迎击南路敌军,瑞部迎击东路,僧队迎击西路;所有步队隐蔽待机杀敌,马队向联军的左翼到右翼的宽大正面实施反冲锋。战斗打响后,清军马队立即冲向前去。他们奋不顾身,连声大喊杀贼,进如山倒,战一时许,毙伤敌军千余人。但马队因遭敌炮轰击而伤亡者多,被迫退却。南路联军主攻八里桥,在重炮猛轰石桥的同时,前卫冲至石桥边与清军激战,厮杀争夺阵地。胜保部伤亡严重,胜保亦中弹受 伤,遂率军退出定福庄;联军追至,再逃北京。僧格林沁率队与西路联军激战,对方伤亡惨重。上午9时,英军分兵企图抄袭僧军后路,僧格林沁甚为惊恐,便于酣战之际,自乘骡车,撤队而逃,以致军心动摇,纷纷退出齐化门以东的皇木厂。瑞队则于未阵之前,先已溃散,逃至皇木厂,与僧队会合,后齐退出齐化门。中午,八里桥失守,联军迅速占领八里桥附近的咸户庄(咸宁侯庄)、三间房、干家卫一带地方。八里桥之战,清军虽败,但英法联军也损失惨重。为了等待从天津调来必需的兵员和粮弹军费补充,联军在通州城一直停留到九月初二。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