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扩展资料
“老英雄”孟泰
孟泰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1898年他生于河北丰润县一个贫农家庭。18岁那年,家乡大旱,他只身闯关东,到抚顺栗子沟当工人,后来到鞍山,进了日本人开的制钢所。
1948年2月,党派孟泰参加通化铁厂高炉的修复工作,他带领着伙伴,只用35天就修复了原定80天修复的两座高炉。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人民开始进入大规模经济恢复和建设的新时期。这年冬天,孟泰带领全家跟随解放军从通化铁厂回到曾经工作过的鞍山钢铁厂。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破坏,鞍钢只剩下一个空壳。望着千疮百孔、七歪八扭的高炉群,孟泰心痛不已,暗下决心要为国家分忧解难。
从此,无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孟泰总是奔波在十里厂区。他冒着严寒,刨冻雪抠备件,迎着臭气,扒废铁堆找原材料。手碰伤了不喊疼,脚冻破了不叫苦。每天泥一把、油一身、汗一脸,拣回一根根铁线、一颗颗螺丝钉、一件件备品。在他的带动下,全厂工人都行动了起来,在短短的数月内,回收了上千种材料,捡回上万个零备件。这些“宝贝疙瘩”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并为恢复生产起了重要的作用。到1949年6月7日,鞍钢炼出第一炉铁水,炼铁厂修复的3座高炉用的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孟泰成为鞍钢人的旗帜,他的名字传遍全国。
1950年8月的一天,4号高炉发生爆炸;孟泰置生死于度外,摸索到炉台上,关上冷却水开关,避免了一起炉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又有一次,3号炉炉皮被烧穿,孟泰冒着烈火用几条浸水的麻袋堵住裂口,化险为夷。孟泰被大家称为“老英雄”。
孟泰也是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的模范。他对高炉上密如蛛网的1000多根冷却水管了如指掌,总结出一套高炉循环水系统维护操作法,被称为“孟泰操作法”。他亲手建立了“孟泰储焦槽”,每年可以节约上千吨焦炭。他为配矿槽研制了防暑降温设施,改善了作业环境,同行管他叫“高炉神仙”。
五六十年代,他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1957年,他担任炼铁厂副厂长;1961年,担任鞍钢工会副主席。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依然朴实无华,朴素如初,坚持不脱离群众,保持工人阶级的本色。其间,他搞了多项技术革新和发明,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
1966年“文革”开始后,鞍钢陷于混乱,他在被诬陷、被打倒的逆境中坚持工作,并抱病去北京,向中央反映情况。1967年6月,中央着手解决鞍钢问题,周总理特邀孟泰赴京。同年9月30日,孟泰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孟泰恢复了名誉
。
扩展资料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解放初,巨额的投机资本兴风作浪,囤积居奇。投机商们首先从捣乱金融开始,于1949年4月、7月、11月和1950年2月连续掀起4次大规模涨价风潮,上海的物价从1949年5月到1950年2月,上涨了一二十倍。
物价上涨,首先是从金银、外币开始的。解放后不久,各地军管部门和人民政府都颁布了金银外币管理办法,禁止以金银计价,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限期收兑。同时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为唯一合法的货币。但社会上的投机商人对此置若罔闻,公然蔑视政府法令,狂称:“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金银投机活动有增无减。从1949年5月27日至6月初短短的13天中,黄金价格上涨了2.11倍,银元价格上涨了1.9倍,市场物价也随之上涨了2.7倍。极为猖獗的金银投机活动严重冲击和动摇了人民币的地位,造成了市场物价急剧上涨。严重影响市场物价,影响人民币的地位。
新生的人民政府首先以经济的办法解决问题。集中大量银元拿到黑市上抛售,先把价格压低,再宣布禁止流通。6月5日,人民政府曾向上海市集中抛出银元10万枚,但立即被吞没,银元价格仍继续上涨。人民政府一再向金银投机者发出劝告,但他们依然我行我素。在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各地人民政府在中央的统一布置下,采取了断然措施。于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动军警,查封了金银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对首要投机分子逮捕法办。
武汉市人民政府也逮捕了银元投机分子200余人,查封了两个专门从事金融投机的大钱庄。广州市人民政府取缔了从事投机的地下钱庄87家和捣乱金融市场的“剃刀门媚”(即街头兑换店)377家。这就是解放初期有名的“银元之战”。
此后,投机资本家并不甘心认输,他们认为“银元之战”是人民政府靠政治力量取胜的。他们又将投机目标转向粮食、棉纱、棉布、煤炭市场。在他们的哄抬下,全国物价一日3涨。上海从6月21日到7月21日,米价上涨3倍,纱价上涨3.8倍,布价上涨3.5倍。这时国民党的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大米、棉纱、煤炭),就能置上海于死地。”
于是,中央人民政府再打“米棉之战”。人民政府依靠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全国范围内调运和集中足够的粮食、棉纱、棉布等重要物资,选择适当时机,集中抛售,给投机商人以毁灭性打击。
从1949年11月15日至30日,中央人民政府从东北每日调运1000万至1200万斤粮食入关;同时加紧华中棉花东运,把陇海沿线积压的棉纱运至西安。此间,天津先后从东北调运粮食6000万斤,准备布匹35万匹,棉纱5000件;上海准备棉布110万匹,棉纱2.8万件;汉口准备棉布30万匹,棉纱8000件;西安准备棉布40万匹。经过周密布置和准备之后,选择市场价格达到高峰之机,于11月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统一行动,集中抛售,使投机商措手不及。26日,市场物价立即下降。连续抛售10天后,粮棉等商品价格猛跌30%至40%。投机商人哄抬物价的阴谋破产。他们竞相抛售存货,但市场已经饱和,越抛,物价越跌。结果,不仅所囤积的货物亏本,而且还要付出很高的利息,许多投机商因亏损过多,不得不宣布破产,许多私人钱庄因借给投机商人的款项无法收回,亦宣告倒闭。这就是解放初期著名的“米棉之战”。从此,投机商人一蹶不振。
扩展资料
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一九五○年三月三日政务院第二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三月三日发出通令称:《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已经第二十二 次政务会议通过,即希各级政府遵照执行。
《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全文如下:目前我们的财政经济情况,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根据各区报告:全国军政公教人员已近九百万人;(二)去年秋季规定征收的公粮,虽已大部征齐,但在若干地区尚未征齐,且在征收工作中发生偏向。税收的实收数字与预定计划亦有距离;(三)过去国家支出的大部由中央人民政府负责和依靠增发通货,现在则公粮和税收大多尚由各区省市县人民政府管理。此种财政上的不统一和收支机关之间的脱节现象,如果任其继续下去,则势必额外增加通货的发行;(四)除西藏外,中国大陆已全部解放,由通货膨胀而来的金融物价波动,已不能限于一地,而势必影响全国。但是全国人民经过了十二年战争和通货膨胀之后,生活已极困难,需要我们努力防止通货膨胀。
上述的财政收支不平衡与收支机关脱节现象,如不速求克服,则不但一九五零年的财政概算有被冲破的危险,而且由此而来的金融物价波动,将大大增加全国人民的困难。但是必须指出:目前财政情况比之去年已有改善,进一步缩小财政收支之间的不平衡和防止金融物价大波动的可能性已经存在。其关键在于:节约支出,整顿收入,统一财政收支的管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作如下各项决定:
(一)成立全国编制委员会。以薄一波为全国编制委员会主任,由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派聂荣臻为副主任。各大行政区、省、大市均分设编制委员会,制订并颁布各级军政机关人员、马匹、车辆等等编制。各部队各机关的首长必须亲自负责,核实现有人员马匹,消灭虚报估计数字。立即停止各机关不经批准自行添招人员及招人开训练班的现象。政府及企业部门编外及多余的人员,不得擅自遣散,均由全国各地编制委员会统一调配使用。各部门各企业如须增添人员,在经过适当机关批准之后,必先向全国编制委员会请求调配,只有调配不足又经适当机关批准时,才能另外招收。所有旧军队旧人员一齐包下来的政策不变,但在我军解放前已跑散人员,不必继续招回。自己要求回家的人员,不必强留。包下来的人员,亦不应采取消极的包饭态度,应该有步骤地加以改造和合理使用。
(二)成立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以陈云为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主任,杨立三为副主任。各大行政区、盛市、县各后勤部,各企业,各工厂,均分设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各级首长亲自负责,指导清查仓库,在本年六月底前查明所有仓库存货,无隐瞒地逐级转报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不得打埋伏,不得擅自转移。所有仓库物资,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调度,合理使用,以便减少今年的财政支出及向国外定货。
(三)厉行节约。所有机关和公立学校,必须规定工作人员和学生的数量及每个人员的工作定额。所有国家工厂和企业,除规定职工人数及生产的质与量外,必须实行原料消费的定额制度,铲除囤积材料的浪费行为。一切国营经济部门,均须提高资金的周转率,保护机器资材,建立保管制度,严惩贪污浪费人员。全国均应节省一切可能节省的开支,缓办应该缓办的事务,以便集中财力于军事上消灭残敌,经济上重点恢复。
(四)全国各地所收公粮,除地方附加粮外,全部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各盛市、县、区人民政府,非依粮局支付命令,不得支取公粮;同时盛市、县、区人民政府负有保管公粮不使损失腐烂与协助运输的责任。由于若干地区去年歉收和大城市需粮浩大,因此,必须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拟定全国范围的公粮调拨计划,以便达到合理使用的目的。除人马口粮、集中起来的残废军人优待、救济、婴儿保育粮外,不经批准,各地不得以公粮发作经费。在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审慎计算其可能,发出调拨命令之后,各省不得拒绝以本省公粮运济外省或其他地区。凡属拨给外地的粮食,均应拨给近地的好粮。责成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制定关于公粮支付、保管、运输的各项规定。
(五)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收外,所有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全国各大城市及各县如在二月底尚未建立国库者,统限于三月中建立好,并代理地方库业务。三月份起所有税款逐日入库。离库较远之镇市,则由各地财政经济委员会规定时间按期入库,禁止延期缴库及挪借行为。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之一,是全国财政开支恢复经济所需现金的最大来源,为了完成征税工作,全国各大城市及各县的人民政府必须委任最好的干部担任税务局长。
前述四五两项的公粮征收额,包括地方附加公粮征收额在内及税则、税目、税率,统由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提交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施行,不经批准,各地人民政府不得增减和变动。
(六)为了调节国内供求,组织对外贸易,有计划地供售物资与回笼货币,各地国营贸易机关的业务范围的规定与物资调动,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统一指挥。各地人民政府与财政经济委员会负有监督和协助本地贸易机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统一计划的任务。非经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批准,各地贸易机关不得改变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规定的业务计划。贸易机关与各企业、各工厂、各合作社的营业往来,均须依照经营业务的正常经济核算制度,不得以财政经费不足的理由,拖欠贸易机关的货款。一切经济机关之间的营业往来,必须严守信用,凡遇对方失信时,得向法庭控告。凡属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所属国营贸易机关每日售得的现金,必须逐日解缴国库,不得挪用延缴。各地贸易机关除经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批准者外,不得向国库支取贸易金款。一切部队机关,必须严遵毛主席命令,不得经营商业。
(七)凡属国家所有的工厂企业,分为三种办法管理:一 是属于中央人民政府各部直接管理者,二是属于中央人民政府所有,暂时委托地方人民政府或军事机关管理者,三是划归地方人民政府或军事机关管理者。依此标准,责成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划清现有各国有工厂和企业的管理责任,并制定对这些工厂企业投资贷款的条例。一切公营工厂企业及合作社,均须依照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的规定,按时纳税。一 切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经营的工厂企业,均须将折旧金和利润的一部分,按期解交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或地方政府,其解交的总数和按期交出的数量,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及地方政府根据情况分别规定之。
(八)指定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国家银行应增设分支机构,代理国库。外汇牌价与外汇调度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各公营经济部门及各机关请求外汇,统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核。私人请求外汇办法仍旧。一切军政机关和公营企业的现金,除留若干近期使用者外,一律存入国家银行,不得对私人放贷,不得存入私人行庄,违者应受处罚。国家银行应尽量吸收公私存款,但国家银行本身业务上使用这些存款的限度,亦不能超过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的规定。
(九)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必须保证军队与地方人民政府的开支及恢复人民经济所必需的投资。对军队及地方经费的现金支付办法,应按照编制的确有人数,根据供给标准和全国概算所列的现金部分,按月按季地批准各部队各部门的预算,按期支付现金。其原则是先前方,后后方,先军队,后地方。对地方经费的支付,照供给标准应发经费中扣除其地方税收及企业收入所入的部分。国营企业的投资,文教社会事业费的支付,依照全国概算及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的各期支付数量支付之。国营企业请领投资款项前,必先有经过批准的相当的工程预算。为确保军政费、事业费及企业投资的币值,国家银行对一切军政部门及公营企业举办短期的无利的或一定数量下低利的折实存款。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为保证上述各项经费的支出,必须严格地管理税款、公粮支拨、公粮实物变款、公债收入、国营企业上缴利润、折旧金等等,以保证这些收入按时入库。
(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认为严格地实行上述九项,国家的财政困难就可能克服,军政费用的开支就可以保证,金融物价的大波动就可能防止,因此,必须严格地完全地予以执行。凡不实行、不遵守上述各项规定者,即属破坏人民利益,违犯国家法纪,中央人民政府将制订适当的法律,给予这些分子以必要的制裁,来保障上述各项规定的严格实行。 在过去的时期,各级地方工作同志在支援前线、征收粮税等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今后仍负着极大的责任,他们的工作与军事胜利是分不开的。同时,在目前实行财政经济管理的统一,因为许多地方是新解放区,在工作进度上说,也有若干困难的。但由于财政情况的困难,收支机关的脱节,金融物价的不稳,因此,要求我们必须有进一步的统一。在公粮、税收划归中央人民政府统一支配以后,地方经费开支,比前困难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但应该设想这种困难比之全国财政经济的管理继续不统一和金融物价大乱而来的困难,其程度和后果要小得多。因此,必须强调部分服从全体、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宁愿忍受若干较小的困难,以便防止和避免更大的困难。各地领导同志必须保证在粮税归中央人民政府统一支配之后,一切地方工作同志不但不应有消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发生,而且对今后财政经济工作,应有更加积极负责的态度,这是我们的要求,也是地方工作同志的责任。
扩展资料
继续稳定金融物价
一九五○年五月五日
陈云
三、四月份物价平定之后,货币流速大为降低,贸易回笼大为减少(三月只完成原计划的百分之四十,四月只完成百分之二十),银行存款则大为增加,计五万亿元左右,其中私人存款占百分之二十。用这些存款收兑了相当数量的美金,并大部贷给贸易公司。三、四两个月金融活动的特点之一,是银行存款对财政贸易周转起了大作用。银行存款增多,这很可能是好现象,但由于我们对这一方面历来没有经验,不能不从坏的方面着想,预先防止可能发生的危险性。这种危险性在于,物价如有幅度较大的上涨,则存户立即提存。由于银行已将这些存款贷给贸易公司或收兑了美金,为了支付存户提款,就只能大量增加发行,以应急需。因存户提款增加发行,市场抢购物资,其结果,物价又可能发生更大的波动。
对此危险,必须预筹对策,力争物价平稳。这不仅关联到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而且关联到中央人民政府的信誉。我们必须预先防止这种危险性的另一原因,是目前人民币阵地尚未有很大的扩展(虽然华北赶集农民已要人民币了),多数人对物价平稳尚未相信。经过十二年通货膨胀之后,也决不能希望两三个月人心即变。为了预防危险,我们拟行下列办法:
一、掌握足够数量的纱布。现在,纱布依然是我们物资中的弱点。公粮是一两次就征起的,因此我们手内存粮多。纱布则全年虽够,但那是逐月纺织为成品的,应付门售后,余纱余布也是逐月积累的。如我纱布尚未积到较大数量而发生金融物价风潮,游资又集中攻击纱布,则纱布防线有被冲破之险。因此决定对内对外适当增购棉花,扩大委托上海私营纱厂代纺的数量,力求在短时期内增加纱布实力。现中贸部、纺织部手内共有四百万匹布,十一万件纱,价值一万四千多亿元,拟将成品增至二万亿至二万五千亿元。究竟能购多少棉花,增加多少代纺,待计算后通知华东、上海。如能实现,对国家,对上海私营纱厂的劳资双方,都是有利的。
二、扩大人民币的流通面积。目前货币流通市场虽在扩大,但事实证明流通面积仍是不大的。除国家银行库存以外,实际上市场周转的货币在四万亿元左右。四月份从财政和收购放出去的货币,又迅速转为国家银行的存款。这就证明,流通面积的扩大还很有限,人民币主要浮在若干大中城市。设法扩大货币流通面积,是预防金融物价发生风潮的办法之一。
因此,请求新区各省党政领导同志,指导并协助国营贸易机构,在若干县内,各选择其重要市镇,利用已有的合作社,或找寻代理店,或设立国营商店,售货照贸易公司的统一牌价专收人民币。只要在许多市镇上有了按统一牌价专收人民币的合作社或商店,则扩大货币阵地和稳定物价,就能迅速而有保证。
三、吸收定期存款。现时定期存款只占全部存款额的七 分之一。人民银行总行正在研究利息和其他方面的办法,以便多吸收两、三个月及更长时间的定期存款。只要这种定期存款占了相当的比重,则金融物价波动的风潮即令到来时,定期存款者不能随时提取,就可减少一部分压力。因为今后金融物价波动的时间不会拖得太久,估计只要有一两个回合应付过去,风波即可平息。
四、如果金融物价风潮来势猛烈,单靠上述办法还有危险时,我们最后一着,就是把军政经费迟发半月二十天,同时限制一切机关、国营企业及合作社在银行存款的提取数量,把大部存款作短期冻结(那时公营企业可以向职工请求迟发半月或二十天的工资)。这是一种力量最大的短期通货紧缩的方法。这一点非到危机时决不轻用。当采用时也要分别轻重缓急,而决不能千篇一律。这是一种预想的办法,照现状看来,最近一两月内,还不会有危机,因此也不必采取这一着。
但请求中央和各地同志,在万一危机到来时,允许我们行此最后一着。
只要在税收方面纠正存在着的某些错误偏向,而又能逐渐制止贪污偷漏,继续保持财政收支接近平衡,加上上述各项办法能够实行,虽然我们还没有经验,必须继续兢兢业业地前进,但大体说来,危险是可能避免的。
我们估计了金融物价波动的危险,预筹了防备的办法,同时还必须注视在物价继续平衡之下可能产生的另一方面的情况,即物价猛跌。我们定于五月五日召开以大城市为主的工商局长会议,稍后还要召集各省工商厅长会议,研究办法,调整公私关系。同时还在准备扩大国家对私营企业的加工和定购数量,并适当地放出货币,收购农产和上海私商的纱布。依靠我们的收购,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物价跌势,基本上已停止。
但今年麦子如果丰收,麦价下跌将难避免。我们可以放出一部分粗粮、百货,换回麦子。也可少量购买一些麦子,不使麦价过低。估计麦子上市量大,收购力小,因此难于保持麦价不下降。如果国家大量增发钞票,收买麦子,虽然粮食方面的准备是充足的,但钞票大量增多的结果,游资对我们的进攻之点,很可能是纱布而不是粮食。增发钞票后,纱布的准备就相对减少,成为我们的弱点。我们应该密切注意这方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