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语文 -> 初二上学期 -> 第五单元

25 诗词五首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28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主题

  《使至塞上》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春望》

  通过眺望沦陷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作者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

  《登飞来峰》

  这是一首借景说理的诗,诗人通过描写登飞来峰所见到的壮丽景色和感受,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境界。

  《论诗》

  这首诗,以形象化的语言,阐述了诗人在诗歌方面的见解和主张。强调了诗歌创作应具有时代特征,诗人应有自己的新创造,诗贵创新。

教法建议

  教学本课建议按照:反复诵读——挖掘意境——品味名句——领悟情感四步进行。

  反复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增加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挖掘意境:诗歌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具有情韵美与意境美,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凝练的语言、关键的字句,构想诗歌隐形的表现对象以及它所展示的画面,从而引起丰富的情感体验。

  品味名句:品味诗中的名言佳句,着重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对诗句的含义适当讲解,不宜作繁琐、过细的分析。

  领悟情感: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及思想,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把握作者在诗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和所要表达的主题。

  《使至塞上》是王维作为监察御使出使边塞时所作。学习时应抓住诗歌的意象“征蓬”和“归雁”,理解诗人的心境,体会诗人是如何抓住边塞景物的特点写出奇伟壮丽的画面效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的一首不同于其他的送别诗,感受诗中情与景的融合,意象的选取和构思的巧妙,渲染了一种充满深切同情的哀愁气氛。

  《春望》是有“诗史”之称的杜甫的名作,阅读时应抓住“感”与“恨”的内容,体会诗人感时伤别、忧国思亲的心境。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的一首哲理诗,体会诗人作为历经风雨、胸怀博大的政治家是如何以理入诗的,并理解诗中的理趣。

  《论诗》也是一首说理诗。正确理解诗人在诗中提倡大胆创新,写出有时代特色的诗篇的观点。

  《春望》思路

  《春望》通过眺望沦陷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前四句主要写春望之景,诗的前四句,写春望所见,作者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写尽春城败象。后四句主要抒发春望之情,写心念亲人的境况。“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首诗,首联主要从大处落笔,总写望中所见。第二联由大到小,由总览转为具体抒写自己在这特殊的春天里的感受。五六句分别写国忧、家愁。这两句深层写春日所感。尾联以正面描绘诗人的自我形象收束全篇,表现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思。“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从望景色始,又以望者的情态作结。

  《春望》写作特点

  ⒈借眼前的景物抒发内心愁苦的感情。 

  《春望》开篇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而河山依旧。虽江山未改,但景象大异。诗中的“国破”、“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这些都是写景,情寓景中,抒发诗人痛苦悲伤的感情。后4句直抒感情,“家书”是针对上句的“恨别”,有了离别才有思乡的家书;“烽火”照应前句中的“感时”。感伤的是令人家破人亡的战火。最后两句以诗人望后的情态作结,把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推向极点。诗人愁得连簪子都插不住了,说明头发都快掉光了,诗人的愁苦都缘于“国破”和“恨别”。全诗借眼前的景物抒发内心愁苦的感情。

  ⒉用词自然;表现力极强。

  诗人激越与奔放的感情,突出表现在遣词用语上。作者把重要的词语都写在每句的前面:“国破”、“城春”、“感时”、“恨别”、“烽火”、“家书”、“白头”,而这一切思绪皆从“国破”而来。

  《登飞来峰》思路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一二句叙述自己行动,为后文议论打好基础。三四句议论,由前两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到一种人生哲理。

  《登飞来峰》写作特点

  ⒈借景言志,以理入诗。

  诗中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1句写飞来峰上的塔极高,写塔高实质上暗指诗人志气高,抱负远大。诗人不直写日出,而写“闻说鸡鸣见日升”,一是实写,指看日出的时间;二是虚写,指诗人心中的“日出”即改革成功,抱负实现。因此,用“闻说”不用“眼见”,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不怕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诗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⒉联想丰富。

  “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联想丰富,描绘出一幅无比壮丽的美景。

  《论诗》思路

  《论诗》前两句评古,单刀直入,道出了对艺术价值所在的辩证见解。后两句论今。古今对比鲜明,颂扬人才辈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正是诗人对这一艺术发展规律精辟的总结和阐释。

  《论诗》写作特点

  语言浅近,见解卓越。

  诗歌语言浅近,直抒胸臆,作者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为例,确立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不朽地位。接着笔锋一转,发表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卓越见解:时代发展了,诗歌创作也要推陈出新,不能停滞不前。每个朝代都会有新人涌现,发展、创新是作者论诗的核心与灵魂。

  《使至塞上》思路

  《使至塞上》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情况,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开头两句交代了作者的去向。二三两句既概括地交待了行程,又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不平。五六句以出色的描写,道出了边塞之景的奇特壮丽和孤寂之感。结尾两句以写到达边塞作结。

  《使至塞上》写作特点

  ⒈景物典型,描绘逼真

  写景是这首诗的特色。作者善于抓住边塞特有的自然景物,表现自己的深切感受,显得逼真生动。诗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描绘出了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了它的刚劲、坚毅之美。“长”字,表达出黄河横贯其间给人的感觉。“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就把诗人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之中了。

  ⒉以地名为线索写景的特色

  这首诗以地名为线索,写出使边塞艰苦的行程。诗人从京都出发,经过居延,进入胡天,赶到萧关,来到前线,一路除了蓬草、大雁,就是大漠、孤烟、落日,很难见到村落、人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思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老朋友处境的同情和关切之情。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景中见情。次句直叙其事,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自生悲痛之意。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将诗人的感情色彩投射到客观景物上,起到了很好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作特点

  融情入景,想像丰富

  诗人选取“杨花”和“子规啼”入诗,用来烘托自己对朋友被贬到荒僻的远方的心情。景中寓情,融情于景,真切感人。诗人在后两句诗中通过丰富的想像,把自己对好友的怀念和同情,寄托给明月,两人共赏明月,共诉别离之苦,以表美好的友情。这两句诗想像奇特,感情真挚,闪现着鲜明的浪漫主义的光彩。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