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语文 -> 高一下学期 -> 第六单元

24 病梅馆记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29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本文的语言特点

  本文用词十分准确、形象。如谈到有的人的审美观时,用“曲”和“直”,“欹”和“正”,“疏”和“密”六个形容词,准确简练、对照鲜明地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手段,作者用了“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五个动宾短语,十分精当。“养”字形象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豢养奸佞小人的不良居心;“斫”字揭露他们对正直人才的粗暴摧残;“删”字暗喻大批人才遭到压抑迫害;“夭”字象征新生力量被扼杀;“锄”字直喻大量正直忠贞之士遭清洗;“遏”字指不让人才发扬蓬勃的朝气。

  说到“养”、“斫”、“删”、“夭”、“锄”、“遏”的后果时,“皆病”指出受害面的广,“祸”和“烈”,总结了人才受害之惨。

  作者怎样解救人才呢?“纵之顺之”,发展梅的自然天姿,顺其天性;“毁其盆悉埋于地”,粉碎对梅的禁锢,让它植根于大地;“解其棕缚”,使梅不受任何束缚,得到彻底解放;必使“复之全之”并“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恢复梅的蓬勃生机,保全梅的自然形态,让梅有个恢复、保全、生长、发展的良好环境。他的行动,正是通过“纵”、“顺”、“毁”、“解”和“复”、“全”、“贮”这些准确而精练的动词表现出来的。

本文的寓意

  按“梅”的段落、层次来看,第1段第一层,点明产梅的地区,数量多,长势盛,暗示人才本来到处都有,而且才华四溢。这是全文叙、议的基础。

  第二层,用“曲、直”,“疏、密”,“欹、正”作鲜明对照,读者从字里行间就能明了作者对这种评梅的观点持什么态度。“固也”,是先承认、后转折的“退一步”的句式,重点在否定。然而有人却偏偏以此为标准,这是少数人的癖见,当然不能公开宣扬、扩大号召,用作衡量天下梅花的标准,也不能按此标准把天下梅花都弄成病态。梅花的病因在评梅的标准。文章巧妙地借用大人画士的癖见,隐射统治者在使用人才问题上的标准,是压抑、摧残人才的根子。

  第三层,梅花的曲直、疏密、欹正,是自然长成的,文人画士因自己的癖见强使人改变梅花的自然形态,这无疑是一种罪恶、联系人才问题,不妨对有关句子作如下的理解:“斫其正,养其旁条”,意味着摧残刚正廉洁的,扶植奸佞邪恶的;“删其密,夭其稚技”,是压抑广大人才,束缚新生力量;“锄其直,遏其生气”,即迫害忠良耿直,遏制蓬勃朝气。这里,作用一连用了六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叙述了梅村所受的摧残,反映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残害。结局是“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个“皆”字揭出其受害之广,一个“烈”字点明受害之惨,从而揭露了统治者扼杀人才的罪恶。

  第2段第一层由“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承接上文“梅皆病”,进一步证实“文人画士之祸之烈”。作者愤“文人画士之祸”,哀梅之皆病,竟“泣之三日”,极写其爱梅。知梅之情。于是下决心疗救病梅,即下决心拯救被摧残的人才,一个“誓”字表达了作者不可动摇的决心。梅的病,是文人画士的癖见,经“斫”、“删”、“锄”而成的,要它健康成长,必须“纵”、“顺”、“解”以粉碎其禁锢,“悉埋于地”,还它以自然生长的自由,“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文”。目标明确,时间具体。“必”字与上文“誓”相应,愈见其心之坚。这就反映了作者为拯救和培植一代人才所采取的措施。“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两句,更表明他不屑与残害梅树的“文人画士”为伍,以及敢于蔑视腐恶势力、不怕打击、直陈时弊的昂扬气魄。

  第二层,仅仅一个“病梅馆”能解救多少病梅呢?面对“梅皆病”的严酷现实,不禁深为感叹,“呜呼……”似乎显示了作者力不从心的艰难处境。但与此同时,我们仿佛又听到作者热切希望疗治病梅的呼声:“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一定要疗救尽可能多的病梅,拯救和培植尽可能多的人才。尽管病梅无数,个人能力有限,也并不气馁,坚持要“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表达了要为解救普天下病梅而奋斗终身,要以毕生精力解除封建专制对人才的束缚、免除摧残而奋斗的决心。

  由此可见,文中梅是人才的化身,记的是梅,说的是人,议的是政。表面上句句讲的是梅,没有一处涉及到统治者用人取土,实际却借文人画士的癖见,影射统治者颠倒用人标准,迫害“正”、“直”,字字在揭露反动统治者束缚、摧残与扼杀人才的罪行。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