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二语文 -> 高二上学期 -> 第三单元

9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29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关于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矛盾的心理状态。现实社会黑暗冷酷,如在梦中。与其沉迷于不可把握的现实,还不如骑鹿求仙,远离浊世。诗人展开如梦似幻的浪漫主义手法,梦游仙境,把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表现了出来。
虽然作者也表现了“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消极出世思想,但更为突出的是文中流露出的明察世事、不事权贵的机敏与傲气,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磊落与轩昂。

关于诗歌的艺术特色

1.跳跃式的结构
  整首诗为我们描绘的画面可谓是变幻多姿,全诗“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若中间梦境迷离,不过词意伟怪耳”(《唐宋诗醇》)。即便是第二段本身,也在时空的变幻中展现了多幅画面。当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与诗人起伏激荡的情感不无关系。

2.不落俗套的艺术构思
  古来离别诗多充满惆怅凄清之情,而这首诗则独辟蹊径,写梦中见闻,明清高志趣。写神仙世界的光明美妙,正是为了反衬现实世界的黑暗鄙俗;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憎恶。

3.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
  诗人为我门创造出了一个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令人目眩神迷,令人过目难忘。

4.句式灵活多变
  全诗以七言为主,兼以四、五、六、九长短句,还有楚辞、汉赋等多种句式灵活变化,富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且句式与韵脚的变换,正与诗歌的内容的起伏变换相合。

关于如何全面了解李白的教学建议
李白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艺术炉火纯青,怎样才能把它浓缩到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来呢?
抓住李白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方法也许是一条出路。李白是位有着强烈个人色彩的理想主义者,胸中始终激荡着自由、浪漫精神,这 一个性特征体现在他的一切行动和创作中。抓住这一点组织和设计教学,至少可以让学生找到一条走近这个伟大诗人的途径。
教学方法可以灵活选用。讨论,可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朗读、背诵是增加文化储备、积累鉴赏经验的有效方法;补充介绍一些李白作品对扩大学生视野,学习比较阅读也有明显作用。

诗歌的思路分析

  全诗按入梦、梦游、惊梦三个层次,分三段写了梦游前、梦游中、梦游后的情景。
  第一段写梦游缘由。一开篇诗人即把读者的心绪拉向一个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让读者的心神在烟涛微茫和云霞明灭的神异世界中漫游。并用“信难求”的瀛洲反衬出“或可睹”的天姥山之客观存在。这是一层。接着,诗人借越人之口,着力描述天姥山的高峻气势。“横”、“拔”、“掩”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高峻挺拔、卓尔不群的外形特点,还赋予它极强的动感。如此壮伟的天姥山,自然使得“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人生发出要登山一有的逸兴与豪情。
  于是,在游吴越之前,诗人即迫不及待地驰骋想象,梦游天姥山了。第二段写梦游过程。这段可按诗人梦游中的经历见闻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到“渌水荡漾清猿啼”,描写梦至剡溪的情景。“我欲因之梦吴越”承上启下,写诗人由仰慕天姥山到梦游天姥山。内心的极度向往,引领着诗人“一夜”“飞”至天姥山,来到曾经游历过天姥山的谢灵运的住处。这里有清澈见底的溪水,有清猿的声声啼叫,作者怎能不因遥想到当年谢公登山的壮举与雅兴而浮想联翩,而连夜登山呢?这一层,诗人极力铺写要登天姥山的迫切心情,并为我们勾画出由夜色、湖月、渌水、清猿所共同营造的清幽画面,对后文金碧辉煌、色彩眩目的仙境的出现起到了衬托的作用。第二层到“空中闻天鸡”,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情景。诗人穿上谢公特制的木屐,登山是多么轻松迅捷!诗人似乎毫不费力便登上天姥山了。站在天姥山山顶,诗人举目四望,侧耳聆听。眼望壮美的海上日出,耳听天鸡的悦耳啼唱,诗人的心情定是舒畅的、豪迈的!从这几句诗中,我们不难看到诗人寄情山水的志趣,也不难领悟到诗人宽博豪迈的胸怀。第三层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描写诗人在天姥山之巅偶见仙人的神妙情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 花倚石忽已瞑”二句是对登山过程的精练总结:山路的险绝与崎岖,山景的变幻与美好,令诗人流连于此,情迷于此。一个“忽”字即可明了诗人赏玩之陶醉,竟不知暮色降临,时光流逝!正当诗人之心神俱被美妙山景吸引时,忽闻熊咆龙吟之声,这声音使泉水震荡,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浓云欲雨,流水腾烟。这短短14个字,即把天姥山夜晚来临之时超凡绝世的险绝景象描绘得惊心动魄!在李白笔下,大自然的奇、险、美、绝,总是被其神来之笔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接着诗人为我们拍响了神仙世界的大门。“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字短句的组合,节奏紧凑快速,把神仙欲来而电闪雷鸣、山崩石裂的壮观景象有力地描绘了出来。接下来,诗人一改声势迅猛的笔锋,抹去阴沉激烈的画图,开始为我们着力渲染光明美好的神仙世界:在幽深的天空尽头,是金碧辉煌、五彩斑斓的神仙世界。这里日月双悬,金宫银宇。神仙们披着霓裳衣,御风而行。清风荡漾,衣袂飘飘。神仙们纷至沓来;虎为他们弹琴鼓瑟,鸾鸟为他们驾车前行。仙乐声声,盛况空前!如此自由美好的神仙世界,怎能不令诗人为之倾倒呢?这一层里,诗人用他极富表现力的浪漫主义手法把握们带入瑰丽神异的神仙世界,这是诗人梦游的最浪 漫最美妙的境界,也是诗人的理想境界。第四层到“失向来之烟霞”,写诗人梦醒长嗟的情状。“忽”“恍”二字足以表现出已沉醉于神仙世界的诗人突然回到现实世界的不情愿。现实世界的黑暗与压抑哪里比得上神仙世界的光明与自由!生性不羁的诗人面对这种突然的转变又怎能不“惊起而长嗟”呢?在这种突然的转变中,诗人巧妙的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反感。
  第三段,写梦游后的慨叹,点明全篇主旨。这七句话实际表明了三层意思。“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写世事之不可把握,就像那转瞬即使的梦境一样。这里面流露出一些消极的情绪,但就全诗而言并非主要的。“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诗人想远离这黑暗污秽的现实世界的直语表白。我们不能把这种想法看成是消极和遁世,而应悟出诗人明察世事的智慧和鄙弃世俗的豪情。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话则最为直接最为彻底的表明了诗人不事权贵的清高与傲气。
  整首诗顺着入梦—梦游—惊梦这一思路展开,而诗中对天姥山的描写,对仙境的描写,则自始至终贯穿着诗人要远离浊世,要追求自由理想的生活的美好思想。

关于如何进行本课教学的建议
这是一首离别诗,却又不同于一般格调凄清惆怅的离别诗。因此要设法使学生能够理解“梦游天姥”与“留别”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给学生一些背景知识,把李白怎样到长安,又如何遭到权贵排挤的史实简明扼要的交待给学生。而且,要重点理解末段的三层意思(见教材分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清楚了解李白对自由光明美好的神仙世界的向往乃是缘于他对黑暗现实的憎恶,而这首诗是他对朋友表明心志的心声。从而对本文的主旨有一个明白的认识。
重点教学文章的第二段。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教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按梦中景色的不同,本段可以分为几层?”,并重点体会理解第三层描写的仙境的美好,第四层梦醒后的失落与无奈。在两层对比中体会诗人对于理想和现实的不同态度。
另外,这首诗也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教师要借此使学生对李白浪漫主义得诗风、对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有一定的了解。就本诗来说,要着力体会想象与夸张的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
第二段也是鉴赏李白浪慢主义诗风的重要段落。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想象这些奇异、瑰丽、阔大的场面。最好让学生描述一下他最喜爱的画面,注意表现出时空的交替、色彩的变换、场面的宏大。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