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二语文 -> 高二下学期 -> 第五单元

21 逍遥游(节选)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30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本文重难点分析

  《逍遥游》是《庄子》的名篇,既较鲜明地体现了《庄子》的艺术风格,又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虚无主义与追求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和应区分“小大之辨”的观点,最后理解其“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是内容上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了解、赏析本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则是表现技巧方面的学习重点。

  突破重难点可通过帮助学生理思路,逐层剖析,了解课文段落与层次间的逻辑联系来解决。

加强诵读弱化难点

  教学本文应加强朗读指导。针对不同的描述对象,应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诵读第一段大鹏怒飞,应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应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要读出鲜明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应读出对鲲鹏的赞美,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者”要带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同时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一句结论要十分肯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读书自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基本内容理解了,对于本文所表现的庄子虚无主义与追求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和应区分“小大之辩”的观点,理解其“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之重难点,也便相对容易了。

利用练习化难为易

  课后练习一要求阅读课文,理解文意,回答问题。这道题设计得思路明晰,要点突出。建议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利用起来,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解决好题中的疑问,课文也就基本弄懂了。在讨论明确题意时,采取逐题朗读,逐题回答,回答时尽量用原文回答,回答后要求学生直译原文。

  结合课后练习二,引导学生体会“想象奇特而说理透彻”的写作技巧。

  直接亮出主旨,降低理解难度

  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教师可在介绍作者与作品时就直接亮出课文的主题: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庄子》一书中可以看到两方面的基本思想和内容:一是庄周和他的同派学者们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极端不满,并从这种不满出发,对统治阶级的种种残暴、黑暗和虚伪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一是他们对非现实性生活的追求,即企图凭借幻想来逃避一切生活矛盾,并从这一愿望出发,编造出来许许多多离奇的故事、传奇性的人物和玄妙虚妄的说教。这两方面的思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庄子》一书消极浪漫主义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它雄放、奇幻,最足以显示庄子其人的思想及文章所特有的艺术风格。《逍遥游》一文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旨在说明人应当脱弃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自由。这里的自由,是天地间根本不可能有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是不足为训的。但这篇文章写得十分漂亮,挥洒自如,想象丰富,是我国散文史上的名作,值得一读。

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的特点

  本文巧设寓言,综合运用对比、比喻、举例等论证方法,增强了论证的力量。对比论证贯穿全篇。如“大鹏”与“野马”“尘埃”、“大鹏”与“蜩”“学鸠”的大小对比,有力地说明了大小事物(万物)皆“有所待”。“朝菌”“蟪蛄”的“少年”与“冥灵”“大椿”的对比,“彭祖”之寿与“众人”之寿的对比,“汤之问棘”中鹏岛与“蜩鸠”的对比,透彻地论证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说明了“小大之辩”。另外.“效”“比”“合”“征”四种人与“宋荣子”“列子”也作了对比。运用比喻、举例论证。如用水浮舟的情形比喻说明大鹏“图南”必须依待巨风。举出行者路途远近不同,准备粮食不同,来反驳“蜩”与“学鸠”的谬论等。这些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收到了极好的论证效果。

本文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散文,想像奇谲,借助寓言说理生动形象。鲁迅先生评价庄子散文的特点时说:“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本文意在阐明深刻的道理、但庄子没有伶牙俐齿,正面立论,而是展开奇特的想象,巧设寓言,借形象的寓言,阐发深刻的道理;如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邀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徒,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生动形象,意境何等壮阔。几乎文中所涉之物、之事无不是想像的产物、在描述这些想象中的事物时,又善于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把虚构之物写得活灵活现、生动具体,如同真有,而使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形象的意境之中,从而领悟到其蕴涵的深意和道理。丰富的想像,巧设的寓言,看似离奇,却寄寓着庄子的睿智卓见。同时,也使文章汪洋恣肆,开合自如,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文学色彩。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