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数学 -> 初一下学期(几何) -> 第二章 相交线、垂线

第一节 相交线、对顶角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8 18:03:13阅读:nyq
字号:|


典型例题

  例1 判断下列各图中的 是不是对顶角?(如图)

  分析 判定两个角是不是对顶角,不能仅凭直觉观察,要根据对项角的本质特征:两直线相交,没有公共边来判断.

  解:(1)、(2)、(3)中的 都不是对顶角,(4)中的角是对顶角.

  例2 下列各图中的 是不是邻补角?为什么?

  分析判定两个角是不是邻补角应根据邻补角的特征来判断,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角才是邻补角:一是有公共顶点;二是有一条公共边;三是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解:(l)中的 不是邻补角,因为不满足条件三;

  (2)中的 不是邻补角,因为不满足条件一、二;

  (3)中的 是邻补角,因为满足邻补角的三个条件.

  例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l)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3)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的余角相等.

  解:(1)不正确,对顶角的定义是“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的另一定义)”.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其中一个角的两边不一定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如图)

  (2)不正确,对顶角是两个角处于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相等的角是两个角的大小比较,是两个角的度量关系,这两个是不同范畴的概念,对顶角的大小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3)不正确,对顶角必相等,但并没有说对顶角一定是锐角,它们也可能是钝角,所以不一定有余角.

  例4 已知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且 的度数是 的2倍.

   求:(1) 的度数;

  (2) 的度数.

  分析 看图可知 是邻补角,从而有 ,而又知 ,于是可求出 的度数; 是对顶角, 是对顶角,由“对顶角相等”便可求 的度数.

  解:(1)∵ AB是直线(已知)

  ∴ 是邻补角(邻补角定义)

  ∴  (补角定义)

  设 的度数为 ,则 的度数为

  ∴

  即

  (2)∵ AB、CD相交于O(已知)

  ∴ (对顶角相等)

  ∵ (已求)

  ∴ (等量代换)

  说明 已知两角的比值,通常设未知数,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解决问题,是常驻考虑的一种思想方法.

  例5 已知,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 ,求 的度数.

   分析 观察图形可知, 是邻补角,所以 的度数可求,又由OE是 的角平分线可求得 ,而 是对顶角,故 可求.

  解:∵AB是直线(已知)

  ∴ 是邻补角(邻补角定义)

  ∴ (补角定义)

  又 (已知)

  ∴ (等式性质)

  ∵OE平分 (已知)

  ∴ (解平分线定义)

  即

  ∵ 是对顶角(由图可知)

  ∴ (对顶角相等)

  ∴

返回页首  


典型例题

  例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如果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1)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2)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3)画出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4)如图,延长直线AB,画出表示点P到直线AB的距离的垂线段PQ.

  解:(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垂线是直线.它的长度不能度量.正确的说法是“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不是指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本身,而是指垂线段的长度.

  (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距离是一个数量,而不是图形.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画出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或“度量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4)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AB是直线,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不能说“延长直线”.

  例2 在给出的图形中,完成下列作图

  (1)作出点A到BC的垂线段AD,并量出点A到直线BC的距离.

  (2)过点B作AC的垂线,垂足为E;过点C作AB的垂线,垂足为F.

  (3)延长DA,你发现有什么有趣的结论?

  分析:

  (l)点A到直线BC的垂线段是线段AD,而点A到直线BC的距离是指垂线段AD的长度.

  (2)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这条线段或射线所在直线的垂线.因此垂足可能在线段或射线的延长线上.在本题中作垂线时,需将直线BA、CA画长些,即需延长线段BA、CA(见图)

  (3)延长DA后,可以发现直线DA、BE、CF交于同一点G,对这一事实,将在初二时作出证明.

   例3 已知,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垂足为O,直线EF过点O, ,求 的度数。

  分析 由 可知 ,因此, 互余。又因为 是对顶角,于是 ,于是 可求。

  解法一:∵ 直线AB与EF交于O,(已知)

  ∴ (对顶角相等)

  ∵ (已知)

  ∴ (等量代换)

  ∵AB、CD互相垂直(已知)

  ∴ (垂直定义)

  ∴

  ∴

   

  解法二:∵ 直线AB、CD互相垂直(已知)

  ∴ (垂直定义)

  ∴

  ∵   (已知)

  ∴

  ∵直线AB与直线EF交于点O(已知)

  ∴    (对顶角相等)

  ∴ (等量代换)

  例4 已知:如图OA⊥OD,OC⊥OB,∠COD=60°,求∠AOB的度数.

  分析:

  方法1.先分别求出∠AOC与∠BOD的度数,再用三个角∠AOC,∠CDD,

  ∠DOB的和求∠AOB的度数.

  方法2.先求∠AOC的度数,用∠AOC与∠COB两个角的和求∠AOB的度数.

  方法3.先求∠BOD的度数,用∠AOD与∠BOD两个角的和求∠AOB的度数.

  方法4.直接用∠AOD与∠BOC的和减去重叠部分∠COD亦可.

  解:方法3

  ∵OA⊥OD

  OC⊥OB(已知)

  ∴∠AOD=90°

  ∠BOC=90°(垂直定义)

  ∵∠COD=60°(已知)

  ∴∠BOD=∠BOC-∠COD=90°-60°=30°(余角定义)

  ∴∠AOB=∠AOD+∠BOD=90°+30°=120°

   例5 已知,如图, ,D是垂足,连结OB,下列说法中:

  ①线段OB是O、B两点的距离;②线段OB的长度是O、B两点的距离;③线段OD是O点到直线BC的距离;④线段OD的长度是O点到直线BC的距离.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 (B)2 (C)3 (D)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两点间的距离是指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垂线段.由此可知②、④是正确的.

  解选(B).

  说明 注意“垂线段”与“垂线段长度”的区别.

  例6 △ABC中,∠C=90°,三角形的哪一条边最长?为什么?

  解:AB边最长,理由如下:

  ∵∠C=90°(已知)

  ∴AC⊥BC(垂直的定义)

  ∴AC是点A到直线BC的垂线段.

  而AB是点A到直线BC的斜线段.

  ∴AC<AB(垂线段最短).

  同理可以证明BC<AB,所以AB边最长.

  例7 在下图的长方体中,棱D′C′与哪些面垂直?平面D′DCC′与哪些面垂直?为什么?

  解:根据长方体的棱与面的特征可知

  D′C′⊥B′C′,D′C′⊥C′C

  D′C′⊥A′D′,D′C′⊥D′D

  而且,B′C′与C′C在同一平面B′C′CB内相交;A′D′与D′D在同一平面A′D′DA内相交.所以,棱D′C′与平面B′C′CB垂直,与平面A′D′DA也垂直.

  同样道理,可以知道B′C′是平面D′DCC′的垂线,AD也是平面D′DCC′的垂线.而平面A′D′C′B′和平面B′C′CB都经过直线B′C′;平面A′D′DA和平面ADCB都经过直线AD.所以,平面A′D′C′B′、B′C′CB、A′D′DA、 ADCB都与平面D′DCC′垂直.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