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数学 -> 初一下学期(几何) -> 第二章 相交线、垂线

第一节 相交线、对顶角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8 18:03:13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相交线、对顶角”概念的教学

  “对顶角”是几何的一个基本概念,不但以后的学习中常常用到它,而且义教教材在这一节开始渗透了推理形式.因此,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对以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导他们探索和思考,使学生体验和重视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强化感性认识

  1.上课开始,教师拿出两根钉在一起的木条,张开一定角度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并指出:这种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几何中反映为右面的图1.

  观察图形并提出问题:

  (l)用语言描述图1.(生:直线a、b相交于点O)

  (2)图1中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了哪几个角.(生:四个角,∠1、∠2、∠3、∠4)

  (3)模仿图1画一个图,用量角器测量各角度数.这四个角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1=∠3,∠2=∠4,∠1+∠2=180°,∠2+∠3=180°,∠4+∠3=180°,

  ∠4+∠1=180°)

  2.固定木条a,使木条b绕O转动,让学生观察后回答.

  (l)木条b的位置变化后,∠l、∠2、∠3、∠4的大小变了没有.(生;变了)

  (2)∠1与∠2,∠l与∠3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没有变,仍是

  ∠1+∠2=180°,∠1=∠3)

  师:像图1中的∠1和∠2,∠1和∠3都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这样的角叫什么角,它们又有什么性质?

  二、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并通过变式强化概念本质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2页.

  阅读提纲:(1)什么是邻补角?有什么数量关系?如何判断?邻补角和补角有何区别?

  (2)具有什么特征的角是对顶角?怎样判断?

  2.在初步掌握概念的基础上,出示下列图形让学生辨析.

  在指导辨析的基础上,归纳出:

  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共同点:

  (l)前提相同---都是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构成的角.

  (2)都是两角的相互关系.

  (3)都是有公共顶点的角.

  邻补角与对项角的不同点:

  (l)邻补角有公共边,对顶角没有公共边.

  (2)一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邻村角与补角比较---邻补角是特殊的补角,它不但包含两角的数量关系,而且有位置关系,补角只是指两角的数量关系.

  三、渗透推理思想,发展思维能力

  前面我们通过测量得出:邻补角的和是180°,对顶角相等两个结论.因为互为邻补角一定是互为补角,所以邻补角的和是180°是显然的,但对顶角是否相等呢?观察图1,引导提问:∠1与∠2是什么关系?(邻补角,∠1+∠2=180°)

  ∠2+∠3又是什么关系?(邻补角,∠2+∠3=180°)

  由上面条件能否推出∠1=∠3,为什么?(相等,∠1与∠3都是∠2的补角)

  前面说理过程中的条件是什么?(∠l+∠2=180°,∠2+∠3=180°)

  依据的道理是什么?(同角的补角相等)

  得出的结果是什么?(∠1=∠3)

  最后板书推理过程:

  ∵∠l+∠2=180°,∠2+∠3=180°(邻补角定义)

  ∴∠1=∠3(同角的补角相等)

返回页首  


扩展资料

⊥垂直号

  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用一端系有铅锤的线,来检查所砌的墙面是否和水平面垂直,如图1.这条带铅锤的线叫做铅垂线.测量时这条线在空中自由摆动画出了圆弧,当它静止下来时,铅垂线和地面成直角.当铅垂线与墙壁面平行时,自然墙面和水平面就垂直了.

  在平面几何中,把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叫做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用“⊥”表示,读作“垂直于”.在图2中,直线AB和CD垂直时,记作:AB⊥CD.

  垂直号简便易写,是几何学里常用的符号之一.空间直线和平面垂直,平面和平面垂直,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等,都是通过平面里两条直线的垂直来判定的,因而可以看作是平面几何里垂直概念的拓广.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如图3中,直线l垂直于平面α,记作:l⊥α.

  可以证明:只要直线l垂直于平面α内两条相交直线,就有l⊥α.

  同样,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叫做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图4中,当平面α和平面β垂直时,记作α⊥β.

  也可以证明:若平面α通过一条垂直于平面β的直线,则α⊥β.

  垂直号“⊥”十分形象地表达了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是几何中常用的符号之一.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