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历史 -> 初一下学期 -> 第一单元 繁荣的隋唐

第6课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4阅读:nyq
字号:|


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

  同学们经过前面的学习都知道唐玄宗统治前期形成的开元盛世,不仅是唐朝的全盛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那么,唐朝是怎样由全盛走向衰落的呢?这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1、天宝危机

  唐玄宗统治前期,尚能励精图治,勤于朝政,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璟为相,吏治清明。但到了天宝年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年号),渐生骄奢之心,朝政日益腐败。特别是杨贵妃入宫以后,便过起了“春窗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淫逸生活,不理朝政,挥霍无度。(适当补充课本相关小字)他把国家大事先后交给了“口蜜腹剑”的好相李林甫和不学无术的外戚杨国忠。据《资治通鉴》记载,李林甫有四项奸邪作恶的“本领”。(投影材料)

  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

  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

  妒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

  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

  他独揽朝政19年,残害忠良,堵塞言路,擅权跋扈。继李林甫为相的杨国忠,依仗自己是杨贵妃的堂兄,身为宰相兼领40余职,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广收贿赂;无德无能却刚愎自用,胡乱处理政事,赏罚无章,致使这时朝廷的政治更加昏暗,祸乱衰败的危机日趋明显。

  2、安史之乱(755763年)

  1).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

  (结合“安史之乱”图)唐自睿宗开始,在边地设立节度使。到唐玄宗时,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总揽军事、行政、财政大权,不听中央节制。755年,管辖今河北、山西、辽宁一带的节度使安绿山,乘唐朝政局紊乱,内地兵力空虚,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率兵15万,在范阳发动叛乱,企图夺取唐中央政权。后来,其部将史思明也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

  2).郭子仪、李光弼平叛

  安禄山的叛军极为残暴,他们一路烧杀抢掠、好淫妇女、无恶不作,激起了沿途军民的强烈反抗。常山太守颜真卿和平原太守颜真卿在河北起兵拒敌,牵制叛军不得西进。(阅读本目相关小字)以后,叛军内部矛盾重重,不断发生分裂。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父自立,后史思明又杀安庆绪称大燕皇帝,最终又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杀死。757年,唐军在少数民族回纥兵的帮助下收复长安和洛阳,给叛军以沉重打击。763年,穷途末路的史朝义自溢而死,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在此,请同学们议一议唐朝为什么能够平定安史之乱?

  (引导学生议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进行归纳:首先,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及其部将支思明发动的企图夺取唐朝中央政权的一次叛乱,这场叛乱给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不得人心,必然激起人民的反抗。其次,叛军集团内部不断发生内证,互相残杀,削弱了自身的力量。最后,唐朝有了少数民族回绝兵的帮助,增强了力量。

  3).唐朝的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对唐朝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它使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劫难。看看历史是怎样记载的(投影材料):(1)战斗最激烈的河南地区,“入烟断绝,千里萧条”,“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

  2)“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或有衣经者”。

  3)诗人杜甫在《无家别》中写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乱世各东西。”

  4)唐玄宗天宝末年,全国有户约900万,到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仅剩130万。

  提问:读了这些材料,你能否用语言描绘出当时社会的悲惨情景,并就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回忆诗人杜甫在颂扬“开元盛世”时曾写了一首《忆昔》诗,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那个美好的年代。(投影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上面两组材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对比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生对比、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安史之乱,激化了唐朝社会的各种矛盾,成为唐朝社会生产由发展到停滞、进而衰落的转折点,是唐朝国家从中央集权统一到地方分裂割据的转折点,它也是唐朝社会阶级矛盾从比较缓和到逐渐激化的转折点。总之,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唐朝从前期进入了后期,由强盛转向衰落了。

  3、藩镇割据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藩镇的割据性”表格,想一想表中所列的藩镇割据性的表现,是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叙述的?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学阅读思考并回答(教师可适当提示)

  节度使在藩镇之内,掌握着政治、经济、军事大权,节度使的职位世代相袭。这样,他们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地方割据势力。藩镇与中央,以及藩镇之间,有着深刻的利害矛盾。所以,藩镇“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拼”。频繁的争战不仅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生产遭到破坏,而且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使唐朝后期的政局极为动荡不安。

  4、宦官专权

  唐朝后期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除了地方上的藩镇割据外,在中央还有宦官专权。想一想,在我们以往学习过的历史中,哪一个朝代曾经出现过宦官专权的局面?

  (学生回忆并回答)

  唐朝的宦官专权比起东汉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下面看一些材料,了解一下唐朝宦官专权的情况。(投影材料)

  1)唐玄宗时,宦官高力士被重用,四方进奏文表,先让高力士审阅,小事由他处理,大事才交唐玄宗裁决。

  2)唐肃宗时,宦官李辅国因拥立有功,而内掌玉玺符命,外管禁军。

  3)唐代宗时,内设枢密使一职,由宦官二人充任,实际上替代皇帝裁决政务。

  4)唐朝后期的皇帝,顺宗、宪宗、敬宗均死于宦官之手;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都是由宦官拥立的。“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一般。

  5)唐文宗哀叹自己还不如周赧王、汉献帝;他说:“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

  同学们阅读了这些材料,你认为唐代宦官专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说明。你认为宦官专权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宦官专权说明了唐朝中央政权的极端腐朽、黑暗。宦官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极力引诱皇帝沉湎于声色玩好,不接近相臣,不明外事。宦官专权,使吏治腐败,贿赂公行,是时,官以财进,政以贿成,生杀予夺任情。它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从而加剧了唐朝的衰落,唐王朝已面临着崩溃的境地。

  5、“黄王起兵,本为百姓”

  唐朝后期,社会各种矛盾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部各种矛盾冲突日益激化,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不仅使政治更加黑暗,而且也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同时又加深了农民阶级和整个地主阶级的矛盾,终于导致唐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1).原因

  教师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几次农民起义?历次农民起义爆发有哪些基本的原因?然后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本目相关的大小字,再归纳一下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阅读、归纳并回答)

  2).经过

  教师结合“黄巢起义流动作战”图,指导学生阅读,完成下列表格,并引导学生阅读黄巢的《菊花诗》)

  (学生按要求填写表格,并通过阅读《菊花诗》体会黄巢决心推翻唐朝统治的抱负)

  然后教师让同学们观察“唐末农民战争形势”图,想一想唐末农民战争的特点是什么?并依据该特点分析一下唐末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分析并回答):

  黄巢政权建立以后,满足于已取得的胜利,有麻痹轻敌的思想,没有乘胜追击以唐僖宗为首的唐朝残余力量,使唐朝有了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另外,大规模的流动作战,攻一地弃一地,使起义军没有建立根据地,没有巩固的后方。这些都是唐末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唐末农民战争尽管失败了,但它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3).作用

  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原因。(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唐朝中期以后,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政治腐败,各种矛盾尖锐起来,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唐朝从前期的盛世走向后期的衰落。再加上地方上的藩镇割据和中央政府内部的宦官专权,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经过一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唐朝瓦解了。

  板书设计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