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历史 -> 高一下学期 ->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二节 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6阅读:nyq
字号:|


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节  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重点:“九·一三事件”;“四五运动”

难点:对“文化大革命”及对毛泽东本人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首先提问: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然后教师教师小结:“文化大革命”这样一场带有全局性质的动乱,从红卫兵运动到全面夺权、打倒老干部、全国动乱的形成,这一切都给阴谋分子、野心家篡党夺权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关于“九·一三事件”,我们由学生介绍一下林彪的生平(20年代参加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一一五师师长,指挥平型关大捷;解放战争时期,指挥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解放后长期病休,1959年后出任国防部长)。就是这样一个人,就是这样一个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就是这样一个在1969年4月党的九大上被确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的人,在1970年8月,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却突然用设国家主席一事向全会发难,企图抢班夺权。受到沉重打击以后,居然铤而走险,准备采取武装政变的方式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未果失败。下面我们从偶然性与必然性、表面现象与内涵本质、个人或小集团与群体或人民、直接后果与间接作用等多种角度进行分析讨论下列问题:“九·一三事件”的发生,林彪集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戎发展到阴谋采取武装政变的方式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的反革命集团,最后机毁人亡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如下:“九一三事件”看似偶然,实际上是“文革”“左”倾错误实践的必然结果: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大批忠诚党和人民的老干部被打倒,各级党组织瘫痪等等,必然给野心家提供施展诡谲伎俩的客观 条件。“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错误的根本点在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存在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革命的阶级基础。林彪集团图谋加害的是毛泽东个人,面对的却是全国人民。所以阴谋一旦败露,必然身败名裂。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是党和人民的胜利。但是,这个胜利却促使更多的干部、群众从个人崇拜的狂热中清醒过来,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二、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教师利用课文中的表格,引导学生分析在文革中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情况。利用有关历史记录片和相关历史图片讲述邓小平进行的全面整顿。

三、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关于“四五运动”,首先了解背景: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四人帮”控制的舆论工具严密压制对人民悼念活动的报道,并且明目张胆地攻击周恩来和邓小来,成为“四五”运动的导火线。后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四五”运动的概况,概括“四五”运动的特点和实质,教师补充如下:“四五”运动是全国人民抗议“四人帮”反革命活动的集中表现,斗争形式上是悼念周恩来,斥责“四人邦”,实际上表明人民对“文化大革命”极“左”错误的反对,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的拥护。

  关于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适时点播说明:“文化大革命”从表面上看,确有亿万群众参加,轰轰烈烈,但深究共实质,它根本不是什么真正的群众运动。真正的群众运动应当反映和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正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这种形势下,却去发动群众进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显然同中国的客观历史进程和广大群众的要求背道而驰。所以,人们把“文化大革命”的“群众运动”称为“运动群众”,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寓意深刻的。

  关于对毛泽东本人的评价。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适时点播说明。

小结

  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整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

  2.覆灭——“九一三事件”

二、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周恩来批极左思潮和国民经济的好转

  3.邓小手抓全国整顿和国民经济的回升

  4.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与若干领域的成就

三、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与四五运动

  2.毛泽东逝世与粉碎“四人帮”

  3.“文化大革命”的性质、严重后果及经验教训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