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政治 -> 高一下学期 -> 第六课 银行和储蓄

第二节 公民的储蓄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7 22:47:22阅读:nyq
字号:|


典型例题

  例1从1999年11月1日起,我国对储蓄存款利息按20%比例税率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所征利息主要用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增加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这一举措
  A、进一步完善规范了税制      B、是为了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C、有利于控制个人收入分配    D、有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
  [解题指导] 本题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实现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之后,出现了新的矛盾,即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下降,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要求国家采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征收利息税是措施之一,它有多方面的具体作用和意义,因此,只有C项不符合题意。
  例2 1996年5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七次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以刺激国内总需求的扩大,但是由于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行为的变化,货币政策所起的作用是有限度的,现在国家更多地考虑财政政策的作用,通过增发债券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1、这表明
  A、中国人民银行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和需求
  B、国家通过对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整,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国家对经济管理的手段主要是利率和债券
  D、国家适当调整财政、货币政策,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2、材料同时还表明
  A、降低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扩大生产,刺激消费
  B、不断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就能更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
  C、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措施
  D、降低利息率对经济增长无效,增发国债对经济增长才有效
  [解题指导]这是一道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点包括中央银行的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和债券的有关知识,带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两个题目从不同角度对一个材料进行分析,增加了综合考察的力度,这对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地分析认识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第1题中A项是错误的,因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机关,在市场经济调节下,根据政企分开的原则,国家对企业的管理不再是直接管理,而是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间接管理,其中运用经济的手段包括运用利率和债券,只是手段之一,所以C项也是片面的。正确的答案应是BD。
  第二题中B形是不正确的,因为银行贷款利率的升降,应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决定,不断降低银行贷款利率,银行就无法经营下去,更谈不上发挥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就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D项也是不正确的,它不符合题意降低利息率着一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并不等于它对经济增长是无效的,因此正确答案是AC。
  例3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根据《决定》,我国将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一举措
  A.目的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目的是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刺激消费
  C.客观上能起到调节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
  D.会减少储户的利息收入,降低居民消费水平
  【解题指导】征收利息税是国家利用税收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之一,它有多方面的具体作用和意义。此题属于最佳选择题,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B、D项都是错误的,开征利息税的目的不是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相反它有利于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且它不会降低居民消费水平。开征利息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刺激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答案:C
  例4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中国人民银行省级机构改革于1998年11月中旬全面启动,根据这一改革方案,中国人民银行撤销省级分行,在全国设立九个跨省区分行,截至12月18日,九家分行已全部成立。这项改革
  ①强化人民银行的监管体系的需要②是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调控监管体系的需要③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④使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题指导】此题考查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改革管理体制的必要性。中国人民银行改革管理体制是为了更好地行使其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题干中的④项是错误的。
  答案:A
  例5 国家、企业发行债券,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取得的股息收入;债券、股票交易中取得的收入;提供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所有这些都属于
  A.按劳分配收入
  B.经营风险收入
  C.按资本和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D.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解题指导】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利息收入、股息收入,交易收入,技术和利息收人,税后利润都是个人投资所获得的收入,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故A项不符合题意,不选。只有税后利润才属于经营风险收入,而其它的不是,故B不选。技术和信息收入属于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不属于按资本和劳动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故不选C项。
  答案:D
  例6 对居民储蓄与商品流通的联系,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商品流通顺畅,会促进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
  B.居民进行储蓄的最终目的是消费,储蓄能引起消费需求的变化,调节商品流通
  C.增加储蓄存款,就能有效地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币值
  D.通过银行将居民储蓄转化为生产投资,增加商品供应量,有利于商品流通
  【解题指导】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考查的是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解答此种类型的题,找出错误的即可,此题中,C项是错误的,因为增加储蓄存款,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能有效地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币值;相反,在通货紧缩情况下,就不能。ABD项都是正确的,故不选。
  答案:C
  例7 1996年5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七次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以刺激国内总需求的扩大。但由于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行为的变化,货币政策所起作用是有限度的,现在国家更多考虑财政政策的作用,通过增发债券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这表明
  A.降低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扩大生产,刺激消费
  B.不断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就能更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
  C.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措施
  D.降低利息率对经济增长无效,增发国债对经济增长才有效的
  【解题指导】这是一道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点包括中央银行的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和债券的有关知识,带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力要求也较高。同时,两个题目从不同角度对一个材料进行分析,增加了综合考察的力度,这对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地分析认识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第29题中A项是错误的。因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机关,在市场经济调节下,根据政企分开的原则,国家对企业的管理不再是直接管理,而是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间接管理,其中运用经济的手段,包括运用利率和债券,只是手段之一,所以C项也是片面的。正确的应是BD项,第30题中B项是不正确的,因为银行贷款利率的升降,应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决定,不断降低银行贷款利率,银行就无法经营下去,更谈不上发挥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就不能促进经济均增长。D项也不是正确的,它不合题意,降低利息率这一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并不等于它对经济增长是无效的,故应选AC。
  答案:AC
  例8 辨析题
  我国的银行既是企业法人,又是国家机关。
  [解题指导]首先指出银行的含义,结实银行的本质属性,银行分为三大类;其次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再次分析商业银行的性质;最后,总结、揭露错误根源。
  [答案要点]1)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进机构,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
  2)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在国务院的领导下,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不是企业法人;
  3)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贷款为主要业务,并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不是国家机关;
  4)题目中的观点,抹杀了不同类型银行的本质区别,政企不分,因而是错误的。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