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
谈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
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无论在课程功能、理念、内涵,还是在课程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上都较之过去有很大的突破与创新。它容不得教师做太多的思考就步入了新课程的大潮之中。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
音乐课堂是音乐教师施展才华,展示自己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是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进行“美的体验、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和美的成长”的乐园。教学方式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和形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那么,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哪些教学方式呢?
(一)、音乐学科教学方式介绍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音乐课堂出现的新变化:
1、从重“教法”向“学法”转变
2、从重“学优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
3、从重“知识传授”向“审美教育”转变
4、从重“音乐教材”向“音乐文化”转变
5、从重“活动结果”向“活动过程”转变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四种教学方式
1、参与体验式教学
参与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音乐世界。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范唱、范奏以及师生合作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用心去感悟音乐,穿透音乐和领会音乐背后的故事。在反复聆听、想象、歌咏、演奏的音乐实践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感悟音乐所塑造的形象和意景。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创设情景式教学
创设情景式教学即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等现代手段,通过影视、画面、音像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对音乐背景事物或现象的感性认识和达到视听效果。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愿望,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引导创造式教学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必然涉及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引导创造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舞蹈构思、节目编导等。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4、学科综合审美式教学
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是将相关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不仅如此,还要有音乐与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二)、音乐学科教学方式的基本理念
1、注重音乐的体验,突出音乐审美的核心地位。
2、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实现音乐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
3、强调学生是音乐活动的主体,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4、提倡学科的综合,力求在开放性学习中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5、利用音乐评价的教育、激励、发展功能,推动学生的音乐学习。
(三)、音乐学科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
1、审美性特点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音乐课程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表现美和鉴赏美的实践,从而获得热爱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2、知识性特点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学生通过认识和理解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历史、文化、感受其特色,形成对华夏民族音乐的了解和热爱,对世界多元音乐艺术的尊重和认同。这些知识的探求和积累,会不断增加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3、愉悦性特点
音乐课程无论是唱歌教学、欣赏教学还是器乐教学等,都是在一种温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在大量充满情趣的个人或集体的创造、表演、欣赏、交流和评价等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信息,使学生尽情地、自由地参与集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多种艺术活动中,体验音乐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4、情感性特点
音乐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一首优雅的乐曲可以使你憧憬未来,一首历史歌曲可以把你带进难忘岁月,使情感得到丰富,达到人格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
(四)、音乐学科教学方式的操作流程
(探索与发现—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
1、探索与发现
●研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课余在网上或其他方式收集音乐相关文字资料、乐谱、图片、音响、音像资料。在音乐课上进行取舍、整合、交流、展示。从中探索音乐作品的背景、内涵、文化底蕴。
●相关学科综合性学习:
充分发掘音乐文化的内涵,把舞蹈、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形式结合进行学习;把语文、历史、地理等其他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探索,与音乐融为一体。引导学生主动去探寻、领悟与发现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关系。
●??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 用影视画面与音响结合形式,引导学生探索音乐作品的旋律美、意境美。
●???? 从生活中寻找音乐的表现形式,探索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2、感受与鉴赏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同时展开想象。从中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 同一首作品用不同的音响、音像形式呈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例:器乐曲与声乐曲对比呈现;独唱、合唱、重唱等不同表现形式呈现。
●引导学生通过文学语言对音乐作品作简单的评述。用口头描述、撰写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鉴赏心得,交流鉴赏体验。
3、表现与创造
●???? 创设音乐活动意境,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营造开放式和趣味式的学习情景。将其作为学生走近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学生自己设计音乐主题、歌曲小创作、唱游活动、音乐小评论、音乐知识竞赛、班级音乐会)?
●在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合唱、合奏、表演唱等),使学生在音乐表现和创造中享受合作的愉悦。?
●应用现代教学设备引导学生创作:尝试简单的电脑谱曲、下载MP3、Flash制作、手机铃声主题音乐组编、将自己或同学的演唱(奏) 录音、录像、制作成光盘。
●同一首作品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二度创作(说唱、小型音乐剧、配乐诗朗诵、乐曲改编)。
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探索与发现、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常常是交叉综合使用的,教师要避免硬性规定学生在学习时要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这样只会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束缚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学习过程中应提倡学生多样化、综合化,要创造性的选择、运用学习方式。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