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艺体 -> 美术 -> 正文

试论教学改革中创新型美术教师人才的培养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52:50阅读:
字号:|

  试论教学改革中创新型美术教师人才的培养

  内容摘要:时代在发展,教育改革需要创新型美术教师人才。创新型美术教师人才的培养与高师院校的教育不可分离。文章通过对高师院校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树立新理念、新方法,重视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多元文化及对课程研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分析阐述,归纳了高师创新型美术教师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 键 词:基础教育改革 高师院校 美术教育专业 创新美术教师人才

  21世纪的中国教育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其主旋律是以创新为核心。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北师大教授林崇德说:“研究创新教育、培养开拓人才。”这也是所有教师的愿望,在教学改革中发掘美术学术优势,培养创新型美术教师人才,迎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浪潮。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是培养美术教师人才的主要场所,而创新型美术教师人才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 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进入21世纪,随着教师专业化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师教育专业化和开放化正成为一种国际发展趋势。我国传统师范教育模式也正经历一场从理念到实践的深刻变革。如改革师范专业教育课程传统的“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课程,开展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构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适应有利于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的美术专业课程设置是高师美术教育整体改革研究的核心,它涉及到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人才规划和为基础教育服务等问题。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应配合好基础教育改革,才能逐步培养具有创新理念的美术教师人才。

  1.纠正课程设置中“重专业”“轻教育”的倾向

  以往高师的教育,有的是“重美术家”“轻教育家”的培养模式,高师学生也是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忽视理论课。显然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是难以适应今天的美术教育形式的。如今,我国的美术教育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美术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够从事基础美术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人才”。现在的高师美术课程,有的偏重技能训练,过于专业化,不大讲究知识的综合性、多样性的学习。这样,只适合专业美术人才的培养,而与我国教育发展的形式相疏离。新型的美术教师人才应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有广博的教育理论知识、有创新的教学理念。所以,完善课程设置,教师应采取各种形式及措施转变学生的理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淡化传统教学的专业化教育模式,重视综合性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形成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美术教育人才。

  2.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改革的一个关键。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各课程所体现的任务也不一样。高师美教专业的课程应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课、专业技能课、公共文化课、选修课、实践课等。每部分都有各自的任务,目的是加强学生美术理论修养、专业技能的训练、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和对边缘学科知识的了解。

  新课程体系要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需求,这就要求特别注意整体优化的综合性,注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体内在联系,注意多学科之间交叉融合、互相渗透,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构成美术教育的合力,促进整体教育效应的实现。

  二、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改革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堂教学,培养能胜任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美术教师人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其实质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内容的改革,还是改革教学方法,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与态度。而在这里,教师理念的更新最为重要。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学生观念的形成,教师应先确立创新的教育观,构建新型的师生观和加强教师自身修炼观。因为教师本身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要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美术教师人才,高师美术教师应积极学习、研究、转变新理念、新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应是平等的、朋友式的相处,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发展个性,树立创新思想。

  其次,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树立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课堂主宰的现象。在高师美术专业课堂上,教师应是艺术的引导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了解各种美术技能知识,去研究各种艺术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大胆摸索、创造出更多的有思想、有创新理念的美术作品和教学方法。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我国的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着部分重视技能训练、轻视教学能力的培养现象。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其价值,也使得所有教学的新理念得以展现与实施。也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会不断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创新性的教学素质才能逐渐成熟起来。西方一些国家普遍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他们不仅在教育实践的时间上比较长,而且实践的形式多样。如美国,教育实践分三种:模拟实习、早期实地经验学习和教学实习;德国除教学实践外,还安排两年的见习时间。我国教育实践时间的安排相对较短、形式单一,学生的教师素质形成还不够全面,也不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学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其生存的基本能力。教学能力是要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因此,改变培养方法,必须从头、从早抓起,并长抓不懈。如,学生在大一时就开始早晚自习加强言语表达水平训练;从大二下学期设置一个月的教学见习(观摩教学录像或实地教学观摩);大三通过教学教法课程的开设,进行模拟教学训练,锻炼学生初步的教学能力(能较完整地完成教学步骤),培养学生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课堂掌控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情境设置、言语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学生在教育实习前,充分掌握美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所以,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增加实践时间和实践形式,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学生多元文化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创新能力的源头是拥有广博的知识,广博的知识是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有力保障。读书、学习应是准美术教师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只有具有博学知识面的美术教师才能向学生展示多姿多彩的教学观点,才能在教学中具说服力。重要的是,知识的储备能体现一个美术教师的内功和后劲,所以,一个准美术教师应该把储备知识、更新知识作为加强自身修养的一个主要课题。那么,广博的知识应主要来自几个方面的加强:第一,应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第二,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第三,加强专业边缘学科知识学习研究;第四,鼓励学生跨系跨专业选修、攻读双学位。

  因此,传统教育观念的美术教师如果再做“教书匠”,是不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师人才。所以,一个准美术教师要学会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去多了解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研究新课题。同时,这也要求高师院校应在学生未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多鼓励学生增强对课程学习研究的能力,并使之转化为持久的情感与态度,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并令他们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新领域,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勇敢创造的能力和他们积极的创新能力。那么,我们的教育培养模式,就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研究者”,这样的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天的教育形式。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具有时代的特征。不同的社会形态对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各不相同。21世纪是知识、经济并存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发展中的国家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它需要各行各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所以,高素质的创新型美术教师人才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也是作用非凡。因此,一定要大力培养创新型美术教师人才,以更好地迎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孙菊如,陈春荣,谢云,邹花香.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2]吕晓南.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教改探索[J].丽水学院学报.2005.27(6).

  [3]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4]李世海,高兆宏,张晓宜.创新教育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

上一篇: 试论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