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艺体 -> 体育 -> 正文

体育课堂中的情感教学法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53:15阅读:
字号:|

  体育课堂中的情感教学法

  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情感的驱动影响下进行的。情感是构成人的活动动机之一。而情感的表现具有两极性,即: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肯定积极的情感对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劳动效率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而否定消极的情感则抑制人的潜能发挥,降低工作学习效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引导,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地上好体育课。

  一、运用美的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

  体育运动的本身就是一种美。矫健的形体、娴熟的技艺、漂亮的动作、优美的造型,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体育教学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教育,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是要创造美,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1 、美化教学环境。一堂课首先给学生直觉感知的是场地器材的布局,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课的内容和目的要求,精心布置场地器材,美化教学环境,渲染教学氛围。做到场地整洁、设计美观、粉线清晰,器材布局科学合理、摆放井然有序,让学生一进入操场,便有一种心情愉悦、轻松愉快的美感。

  2 、规范化语言动作。讲解示范是使学生建立正确动作概念的向导,教师讲解的语言、示范的动作直接影响学生对正确技术掌握的效果。因此,教师的讲解应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使教学语言富有针对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幽默感;示范动作力求准确熟练,协调优美,舒展大方,使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感知所学动作结构和要领,建立完整的直观形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3 、优化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讲究美的形式,并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内容有所选择,充分利用美感提高练习的情趣和练习效果。例如准备活动时老是采用徒手操练习,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练习效果就会明显降低。如果能适当运用游戏或引进音乐,诱导学生去领略音乐旋律中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从而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产生美感,提高练习效果。

  二、根据年龄的特征,激发学生的情感。

  所谓年龄特征,是个体在发展的某一年龄阶段生理、心理上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因此,在确定课的内容、目的、运动量、运动组织形式时,必须考虑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1 、青少年活泼好动、充满朝气,特别喜欢在活动中开展竞赛,以显示自己的力量,并且有集群的倾向。因此,课的内容过于简单、运动量太小,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激发不起愉快的情绪,不利于技能的提高和意志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产生松懈情绪。但运动量过大或组织形式不当,又会对学生的健康起不良影响,学生会丧失信心,畏难退却,这样会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2 、青少年热爱英雄,崇拜英雄,特别在活动中向英雄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除了根据学校的场地和当时气候外,要尽可能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进行。如尽可能将教材内容同有我国运动员参与的国际大赛相联系,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比赛实况,利用健儿们娴熟的技术和顽强的拼搏作风,激励学生为树立起振兴中华、为国争光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3 、迷恋一时的兴趣,追求个人爱好,忽略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中学生偏爱球类运动,但是,他们却都想使自己的身体长得健美结实。因此,根据青少年的这一生理心理特点,加强体育锻炼目的性的教育,强调全面发展身体的意义。鼓舞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去学习教材的其他内容。

  三、运用爱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受到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影响。教师的爱可以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并能激发学生的潜藏的力量。反之,会使他们分散精力,削弱智力,变得消极、懒散。

  另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调动情感的前提。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但是有时却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能力,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对待基础差的学生力求不简单粗暴,不急于求成,做到既耐心教育,又能严格要求,既热情帮助,又讲究方式方法。这样原来不爱运动、怕苦怕累的部分学生的学习情感就会被调动起来,使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多渠道、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上一篇: 体育课堂上的“三笑”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