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
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班主任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手段之一。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必须以自身的工作激情和行为来感召学生,让学生从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体验到情感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学生乐意接受自己的教育。
一、学生的情绪、情感教育
1.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教育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情绪情感更加丰富;二是情感倾向趋于定型;三是情绪情感的强烈性倾向。这种情绪的不稳定与此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也与家庭和社会上的某些因素有关。好胜心强与经验不足经常是造成学生情绪波动的主要原因。
2.学生的情感需要
一个人如果有了某种情感需要,那么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内驱力,并且为了满足这个需要而付诸行动。但是情感的这一功能又具有两重性,它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教师尤其班主任务必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心理需求,引导学生拥有正确合理的情感需要。
班主任老师应该不时地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帮助他们分析失利的原因,使他们明白自己的潜能未曾得到充分发掘,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了自卑感。这样学生容易做到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学习劲头就被稳步鼓动起来。
3.情感教育对班主任的要求
首先,班主任要运用真挚感情,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其次,教师的情感调控力还体现在适时适度地把握、调控班级情感氛围上。再次,教师的情感调控力还体现在自制力上。
班主任要做到感情投入,必须要具备热爱学生的美德。这是一个教育者不可逾越的阶段。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1.情感教育应当是以正面引导、表扬鼓励为主。
实践证明,来自班主任教师的关心爱护、尤其表扬鼓励,能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愿意改正身上的缺点,愿意积极上进,甚至激发一种同过去的“自我”、同内部和外部的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2.情感教育要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和表情动作来实现。
教师在情感教育中首先应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一方,充分尊重学生。要改变那种居高临下式的“要怎样”、“必须怎样”和“不要怎样”的指令性语言传输信息。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讲究语言表达方式,还应注意表情的运用。表情的作用具有神奇的作用,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曾有一位女学生,上课经常走神,但班主任很少用语言提醒她,大多是默默地投去一个责备的目光。这样既做到了不容忍错误,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学生感到的不仅是责任,还有关怀。这位学生在给班主任的来信中有这么一句话“老师您的目光给了希望和力量,让我最终取得了成功”。
3.情感教育要用情适当、宽严有度。
情感教育要求以情感人,形成良好的师生感情。但是教师尤其班主任用情应该适当,掌握好分寸,不可乱用滥用情感,尤其不能不分是非,不讲原则。班主任除了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还是班级的权威者。
因此,对于原则性的问题,不能睁一眼闭一眼,而是要是非分明。学生犯了错误,不管是谁,该批评就批评,决不能姑息迁就,拿原则换好人的交易只能使班主任在全班学生面前降低威信。
总之,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构,当学生对班主任充满了爱的情感,对自己所生活的班集体产生一种依恋时,这个温馨的精神乐园才会对他们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起到积极有效的、长远的影响。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