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语文教学不要忘“本”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2:47阅读:
字号:|

  语文教学不要忘“本”

  最近,接连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听了十几位中小学教师的语文课,发现有些教师的语文课已“异化”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主要表现就是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或者科学知识课。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在小说、诗歌等文体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弃置文本而放谈思想内容,尽力阐发和拓展文章的思想价值,而忽视对字、词、句和篇章结构的分析,重“道”而轻“文”。还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视点落在文本所介绍的知识本身上,特别是在说明文教学中,往往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懂文章所介绍的科普知识,而较少涉及文章如何谋篇布局,怎样正确使用语言和修辞。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有位教师执教课文《詹天佑》,上课伊始,就设置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詹天佑设计的“之”字形铁路是否科学,你有什么办法让火车爬上山坡;二是开凿八达岭隧道时,找几口直井才能既增加工作面又缩短工期。课堂上,学生讨论得很热烈,尤其是后一个问题,有的学生沉思默想了很长时间,有的还在纸上写写画画,最终,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也确实搞懂了这两个问题。

  但仔细想想,用几乎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么两个工程问题,是语文课必须做的吗?虽然在评课时,听课教师都对这节课给予了较高评价,但我总觉得语文味太淡了。这节课,学生既没有掌握《詹天佑》这篇课文中那些准确描写修建铁路全过程的词语,也没有把握作者组织材料谋划全篇文章的匠心,更没有领悟到詹天佑建成“之”字形铁路的民族自豪感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有位教师执教《背影》,课堂教学中,先是教师范读,学生默读,然后,教师不顾学生的理解程度,大谈文中的“父亲”如何“爱子”,今天的为人父母者如何望子成“龙”成“凤”。结果,有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文中的父亲横跨铁路,严重违反了交通规则,难道这也值得学习吗?”教师非常尴尬。

  《背影》虽然是一篇经典散文,但文章中描述的情景和内容离现在学生的生活很远,只有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入手,认真分析文本中描写“父亲”举动的典型字、词,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父亲”真挚的爱。脱离文本,一味说教,是很难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的。

  新课标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但不可否认,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提高听说读写“四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系列活动都应该具备语文学科的特点,都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所必要的。要知道,学习语文是语文课程之“本”,在任何情况下,语文教师都不能忘“本”。只有语文知识这个“本”巩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才能真正彰显出来。

上一篇: 语文教学一“活”激起千层趣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