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鲁迅
说不尽的鲁迅
说起鲁迅先生,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油画肖像:鲁迅一手夹烟,一边眯眼盯着前方出神;顺着他的视线,是那首“灵台无计逃神矢”的小诗。肖像画上最清晰的就是那道横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给我的人格印象。也许,这种认定是肤浅的,作为后辈,我们只有仰视。
鲁迅是谁?就让我们从历史的思索中寻找答案吧。
“他就是祥林嫂、闰土、孔乙己以至阿Q这些被压迫者的同情者和代言人,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瞿秋白如是说。
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社会正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
跨越了漫漫时光的隧道,穿过重重历史的变迁,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回望鲁迅: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锋利地揭开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发出“救救孩子”的疾呼。他以自己的笔当作“投枪和匕首”,要掀翻或吃人、或被吃的“人肉筵宴”,希望压在雷峰塔底的民众都赢得“做人”的资格。鲁迅从一开始写作,就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药》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鲁迅在日本留学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弃医从文,就是要为中华民族寻求一剂“良药”。其实不仅是那个时代需要一剂良药,今天,当你看到公共汽车站上,年轻力壮者一哄而上,妇孺老弱被挤得踉踉跄跄,当你耳闻歹人公开作恶,周围的人却无一上去制止,你是否会想起鲁迅刻画的那些“麻木的国人的灵魂”?反思和批判,是鲁迅不灭的精神实质。也许正是我们今人所缺乏的勇气。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如是说。
纵观二十世纪的文化星阵,毛泽东终生只捧了一个鲁迅,而且捧得是那么之高,历时又是那么之久。三六年十月,鲁迅在上海逝世,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纪念讲话,称他是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尔后,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更毫不吝啬地抛出三个“家”字和五个“最”字——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令鲁迅登高凌绝,俯视尘寰。
“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一个日本人如是说。
清醒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使鲁迅成为中国人灵魂的最尖锐、深刻的解剖者,民族精神最精警深邃的反省者。
“他像一只针,让百年来的中国人不敢不清醒地思索。”今人如是说。
理解鲁迅是困难的;举世嚣嚣,究竟有几人曾走进他的内心?
今天,回望鲁迅及其作品,我们除了敬仰,还有反思。试看近年的某些文学出版市场,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戏说历史充斥书市,性描写、黄、赌横溢无涯,人已经被野蛮化、禽兽化、流氓化、庸俗化,惟钱为是,惟色为是,真乃是人欲横流、灵魂丧尽。在这个时候,我们怎能不怀念鲁迅?鲁迅虽死,精神当与中华民族永存!
正如他评价莎士比亚“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一样,“鲁迅”这个响亮的名字,也已永远印在了中国人的脑海中!“说不尽的鲁迅”!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