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2:51阅读:
字号:|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美是和谐与自由的体现。由于教学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受到一定的限制,表现出一定的严肃性,因此,教学就受到一定的制约,学生的学习显现出被动性,而注重审美教育,就体现出教学过程中的自由性。《美学与美育》指出:“自由和个性解放就成为美育解放人性论中的关键词。” 同时指出:“审美教育就体现在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进学活动,使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进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就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得到美享受,同时,美也有效促进学生轻松愉悦的获得知识和形成相应的能力。那么,审美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为此,我认为应根据语文教学要求和应有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美启真、以美扬善、以美育人”三条审美原则来体现。

  一、以美启真,提高认识能力

  以美启真就是“以美的形象去传达真理的内含”。“真”即规律,体现在一定的知识性上。《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求知的过程,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践过程。”而知识的真表现在“世界的真、人生的真,体现在世界与人生的结合之中”。这样,纯粹的知识学习往往具有一定的枯燥性,甚至有些乏味性。这时,如果教师的教学手段陈旧单调,那么教学活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运用美的规律,贯彻美的原则,创设美的情境,运用美的手段,把“真”蕴含其中,使学生在美的形式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享受。如,学习苏轼的《石钟山记》,这是一篇富于美的文章,它不但表现形式美、手法美,而且体现在内容美、思想美,体现出生活的“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作者那“探索自怀疑始”积极创新的精神。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形象地表现出无论环境怎样,只要努力探索,永不放弃,最终必然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文章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思想,是事物发展规律的体现,探索美中蕴涵着“真”的规律。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作者环境的描绘和作者不放弃的精神也会很轻松、自然地感受到作者的这些思想,从而提高学生地认识能力。

  二、以美扬善,增强生活体验

  以美扬善就是“以美的形象去引导人心弃恶从善,培养完善人格”。《伦理学》指出:“善就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有用的或有益于社会的功利价值。”只有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才是善的行为。这就体现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问题。运用美的形式传达善的内容,可以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通过感性的形式潜移默化对人产生影响。而语文教学总的要求之一就是解决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就是进行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就是要求人们学会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人、做事。” (刘家丰《素质教育概论》中国档案出版社)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同样承载着善的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运用美的形式,把善的内容蕴含其中,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反思,让学生通过美的形式获得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体验真实、自然的道德情景。如,学习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因为海伦·凯勒是一位深受失明之苦的人,但在她的生活中,却表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求知的欲望和对人类真挚的爱。学生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就可以感受到通过海伦·凯勒凭借想象所描绘的自己见到光明世界和体验到的精神愉悦。文章大力张扬了海勒·凯勒的热爱生活,珍惜光阴,勇敢地面对和战胜一切困难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而这对中学生来说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学生优化的个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以美育人,提升美的人生

  美的教育,归根到底是育人的教育。以美育人就是“运用美的形象去感化人、培育人的情感”。从而“打造充实、稳健的心灵,磨砺坚强、成熟的性格,锻造宽容。博爱的精神,塑就赤诚、深挚的性情……”(王一川《美学与美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从本质上说,育人,就是塑造健康的人格。《教学论》指出,在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即教学过程的完成,也就是学生知-信-行的转化过程。”而“这一过程的结果就是塑造了一个健全的人”。其中最为关键在于抛弃功利,培养人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实现对人的解放,促进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此,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中的美育因素,并运用美的形式和手段,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获得美的知识,认清美丑,提高对美的事物的鉴赏能力,形成追求真、善、美的心理定势。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我国中学语文课本采用的是文选式,在课文中,美的因素比比皆是,诸如自然美、人情美、悲剧美、喜剧美、阳刚美、阴柔美、语言美等等。就自然美来说,教材中的文章虽是描写自然,但已经渗透了一定的人文思想,这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优秀素材。如古代的姚鼐的《登泰山记》、徐宏祖的《游黄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现代有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峻青的《海滨仲夏夜》、鲁彦的《听潮》等。在教学中,运用这些已经蕴含着人文思想的自然美的因素,感受自然美。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获得美的知识,而且热爱自然,甚至有助于延伸到对人类的热爱。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形成,审美境界得到提升,美的人生得以升华。

  ?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美的体现,不运用美的因素,是难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我们要记住:“没有美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

上一篇: 谈语文教学细节:精彩课堂的串珠...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