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阅读笔记中的心灵对话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2:52阅读:
字号:|

  阅读笔记中的心灵对话

  每一学期学校都会给每一位学生发两个语文读写笔记本,但对不同的学生利用情况却非常不同:有的学生仅把他当做作业去对待,有的同学把他当成了练字本,更有甚者把他当成了数理化的演草本,看到这些之后让语文老师们感到心痛;好一些的会有阅读过程中笔记的积累,但是设计中“我的作品”这一板块却少有人能够做好,实际上浪费了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

  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班主任又是一名语文教师的我想了很多,班级教育与语文写作教学能不能在这里实现一个积极的整合统一。以前学生在“我的作品”这里经常是抄写一些他人的一些作品,虽有成效,但却不明显的现状,我用“行政命令”要求学生在这一板块必须是写自己一周以来在学习与生活上的一些想法与感受。刚开始绝大部分的学生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虽然不能够抄一些现成的东西,但写出的东西完全是一种应付。“字数少,内容完全是生硬的陈述,都是一些大话与套话。”而这些实际上与我的原本想法背道而驰。但我的回应并不是严厉的批评,而是用自己的笔在学生作品的后面认认真真的写下评语。当然评语又不仅仅是对学生所写东西的简单的理解与评价,而是更多对学生的关注与理解。评语里既有学习上的建议,又有生活上的关心,真正做到了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刚开始学生在拿到我对他们文章的评价后,虽然愿意交流,但却还是持一种谨慎态度。但这种积极评价话语的激励首先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们更积极了,更自信了。而我的这种写评语的行动一直坚持下来,慢慢的学生接受了我,也就接受了这种交流的方式。

  而在这样一种交流中,学生写的原来越多,越来越愿意与我去谈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对“我的作品”越来越用心。这样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慢慢凸显了出来,而我的视角也渐渐向这方面的指导进行转移。评语不但关注内容上的解决,也给指出了写作方面的问题建议。如书写、文章的谋篇布局、文章错别字问题都会在一种不不自觉中得到反馈。“我的作品”的内容也由原来的不确定,渐渐转移到对发生在身边问题的关注。写作的目的性更强,同学们交流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在不自觉中学生已经接受了这交流的行为。而在这样一种活动中,学生们也渐渐学会了表达,学会了一些写作方面的技巧。

  当然我也会把读书笔记中写得好的文章,拿出来与全体同学一起分享。在教室后墙上有一块专门的展板,就是来展出大家优秀作品的地方。如赵越的《翅影成诗》,王艳丽的《至于微笑》,王振林的《月奔》,杨娜的《蜀相》等作品,实际上给其他同学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大家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

  在我们用心灵去对话同时,实际上写作已成为一种习惯。

上一篇: 阅读的缘分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