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存整取话作文
零存整取话作文
学生的写作一直是我们语文老师最关注的一项内容,它融合了对词语的理解,对语言艺术的拿捏,对文章篇章结构的把握,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彰显着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写作难么?难。但是另一方面,写作是什么?无非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写作难么?不难。
写作难,难在我们把复杂的东西变得更复杂,面对纷乱的作文技巧和无从把握的各种材料,我们不妨把作文训练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小处落实,细节入手
面对一个主题复杂规定800字数的作文题目,学生没有下笔已经感到疲惫了,相对于语文素养比较好的学生,基础稍弱的学生更加无所适从,把作文写完成了他们首先追求的目标,就不要谈把作文写好了,于是七拼八凑,敷衍了事;态度上更是不胜其烦。
于是我采取把写作缩小的方法,经常进行语言表达运用的联系,在修辞、仿写和有序表达这几个角度来进行训练。每次作为课后作业布置一个题目,在下一堂课上评析展示,语文素养好的学生完成得很轻松,语文素养较弱的学生也能在修改中完成任务,逐渐丰富自己的表达,完善自己的语言。例如我曾经布置一个课外作业,“仿用下面一段话的意境、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浴着阳光。”这段语句中意境恬淡安静,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对学生文笔的训练很有好处,很多学生都能在充分的思考中写出很优秀的佳作,例如韩慧婕写到:夏天里郊外的小河,静静伸出臂弯拥抱着那一片绿柳,没有风,河面如同一面镜子,在傍晚的夕阳下,闪着金色的光。
在这样看似简单的训练中,学生能够很主动地修饰自己的语言,在反复琢磨中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驾驭能力,而且又能主动丰富自己的表达艺术,几乎是每个学生都能完成的任务。
寓写作于教学
写作可以不是一个很独立的教学环节,我经常把写作融入了平常的教学当中,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和《祝福》这两课时,我留下课外作业,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命运进行鉴赏评析,要求能够丰富拓展课本内容,写出有见地的文章,很多学生的鉴赏文章不仅有对人物的看法,更是旁征博引,联系时代背景,对比历史现实,表现出了丰富的知识和思想,作为老师都大为钦佩。这样的练习比起单纯的作文写作,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变多写多练为少写精练
以前在讲授作文时经常只注意多写多练,后来发现这个方法不是很有效果,很多题目重复出现以后,学生再次写出的作文根本没有什么改观,而且语言表达也很难得到提高。这学期我采取了一个新的办法——详批细阅,打磨修饰。我不再追求练习的篇数,而是抓住一个题目让学生写好为止;批阅时也不再只给出一个大体的分数,而是详细的指出作文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反复修改,然后让同桌互相找出缺点共同修改,这样三次下来,每个学生都能打磨出一篇比较满意的作文,不仅很有成就感,增强了自信,也对作文应该注意的问题更加心里有数,再写其他作文的时候也能胸有成竹。
丰富阅读体验 增加文学积累
写作是叶,那么阅读是根;写作是果,那么阅读时花。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这是我经常和学生说的一句话。我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读一篇文章,而且严格规定不能读《读者》和《青年文摘》一类的消遣性娱乐性的刊物,可以去图书馆借阅名家散文当代散文,大部头的名著留待暑假寒假时再读。在读的过程中,自然领会语言艺术,提升语言感知能力,丰富知识面,很多学生一开始不喜欢读,后者读不懂,但是坚持下来,收获是很大的。
在阅读同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笔记,其中记录下读到的佳篇佳句,也有的写下了自己的沉思体会,甚至是共鸣下的灵光体验,每个月都在班级进行展示,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又在相互交流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大项,我觉得采取这样零存整取的办法,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再次面对作文写作时,学生应该不会再有慌张和无措,能够做到能表达、会表达了吧。
至于这些办法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我还要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