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学的学段衔接策略论文
高一语文教学的学段衔接策略论文
《教学大纲》指出:“高中阶段,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做高中、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其间也有一个过渡衔接过程。高中语文教材中抽象逻辑思维的内容增加,抽象程度增高,从具体到抽象也需要加强思维训练,作好衔接工作就显得更重要。
怎样做好初中、高中两个学段的教学衔接工作呢?
一、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作好衔接的准备工作。现行初中新编教材系统介绍了拼音、文字、标点、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基础知识,还设置34个作文训练、9个听说训练和23个语文活动,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每册附录里还专门介绍了各种主要文体的一般常识和阅读方法。高一教师应将初中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结合高中一册教材分项列出对应的知识体系和训练序列,恰当安排衔接计划。例如高一册第一单元记叙文,在《写景状物的一般要求》中,强调了“抓住景物特征”、“注意观察点”和“须有明确的立意”。与此对应的内容,在初中一册《作文训练》中有《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的知识短文,并且指出随观察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定点观察”、“动点观察”和“散点观察”。又在初二册的附录中有《课外练笔》,要求写观察记录,并提供例文,以作借鉴。这样把高、初中有关观察的知识集中在一起进行训练,衔接自然,温故知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着眼基础,融会贯通
在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好基础知识的衔接。高中一册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散文单元,能与之对应衔接的有初二册的记叙文、散文,初三册的说明文,初四册的议论文。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初中相关单元的知识内容,了解每一种文体文章的特点和阅读的规律。在具体操作中,要在学生独立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层次,理清作者思路,明确中心意思,领会写作意图,评价内容和写法。由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经互相研讨,以谋求结论。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教会方法,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下结论,如有不妥,教师纠正。例如高一册的议论文单元中,在《基础知识·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一文中,介绍论点和论据的知识就比初中教材深刻些。教学中结合初中四册《议论文的阅读》,可以在学生认真研读上述两篇文章之后,提出了一个口头作文练习:《谈谈议论文的论点》。首先师生根据短文列出要点,明确思路,理清层次,然后作口头作文。一位同学的口头作文如下:
论点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之一,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还可以提出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议论文的论点必须是正确鲜明的,表述的文字必须简明、确切,在形式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提出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用标题标明中心论点,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在文章末尾出现中心论点,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在文中没有集中明确的表述,要由读者自己用明确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这则口头作文要点突出,思路清楚,语言准确,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从眼神、情绪上看出不少学生也能作出这样的回答。随后,学生自己提出一个课外作文题《谈谈议论文的论据》,以加深对这方面的认识。
事实证明,初中教材的一些基础知识,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等局限,学生未必完全明白,进入高中后要求学生回过头认真研读,居高临下,融会贯通,定有新的收获。强化思维训练,培养语文能力。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能力。分析、综合是思维的过程,概括是思维的基础,培养概括力又是语文能力的基矗在日常生活中的听说读写,说和写要有明确的中心,听和读要了解其说和写的意图,这种表明自己的观点,明确对方的意图,都必须概括。只有概括,才能见物知类,触类旁通,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另外,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思维品质。即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比如对词语的深刻理解就要注意语境,离开语境理解词语,就是静止的、简单的、表层次的,注意语境的多方面因素,才能理解到词语是动态的、综合多种因素的、深层次的。在这样的分析、综合过程中,也就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的能力也就有综合性。再如在阅读课文方面,初中只要求“感知”课文内容,即对课文有一个直接的反映,简单的认识;而高中则要求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也就是要占有课文所涉及到的知识,要变作者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这就要求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的思路及写作方法等。这种从“感知”课文内容到“把握”课文内容的训练过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由经验型到理论型的轨迹。高中阶段的教学衔接工作做得好,这个转变就好,对教学就有利。高中阶段的“思考和练习”中的问答题,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要想作出符合题意的答案来,必须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如果重视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训练,也是可以逐步培养的。首先进行分析,认准解题方向,根据要求提出答案的要点,对要点之间的关系作分析后,理清答案的思路,最后组织语句作出解答。这个答题过程的分解,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了概括能力,提高了语文能力。公务员之家
三、培养学习兴趣,完善学段衔接
学生上高中后,课业负担加重,难度加大,视语文的读写为“苦差事”。这种不健康的状况,促使我们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触发学习动机,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锻炼意志,变怠惰为勤奋;激发情感,变厌恶为喜好;塑造性格,变脆弱为坚强。这就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独立研读文章,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一个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这里要特别提起的是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问题。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在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培养默读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有礼貌说话的习惯”。这些习惯,还有部分学生尚未完全养成,高中阶段还要加强培养,并改正不良习惯,力求完善初高中的学段衔接。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