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文化的追寻路径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5:11阅读:
字号:|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文化的追寻路径

  课堂文化是指在特定的课堂里师生教学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以及人际交往关系方面的总和。师生双方通过各种外在的交往模式建立双方满意的关系,维持心理上的平衡,促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核心,它既包含了支撑教学活动的根本理念、思维方式,又涵盖了维系师生交往活动的人际氛围和精神氛围。

  课堂文化是一种交往情境,教师的每一个动作、神情、声音都能深刻影响学生对学习现有知识的渴望。课堂文化的营造者刚开始往往以教师为主,以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为主体,一旦课堂气氛被活跃起来,学生也就不由自主地参与进来,成为课堂文化营造主体。在课堂文化氛围中学生内心对课堂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每一次情感体验都直接体现在对知识获得和运用的程度上,而对教师来说,协调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是其主要责任。

  课堂文化也是一种互动文化,它涉及了课堂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学生和教师。学生在课堂感受各种不同的教学风格,而教师通过充分运用其主导性对学生直接施加影响,实现对课堂文化的控制,两者交汇形成一种别样的场域,即师控。

  一、营造课堂文化氛围的策略

  1、在课堂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化之美

  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是师生通过对一篇篇凝聚了作者思想情感的文章进行解读,学习其中的语言,体味生活。有价值的语文课堂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文化与文化的交流。在对话交流过程中,视野得以开拓,思想受到启发。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不仅气氛活跃了许多,链接丰富了许多,而且问题也新颖了许多。然而教学不能只是对知识的梳理,还要有文化的积累、习惯的养成和技能的落实。文化的积累往往需要通过有形的活动成果得以体现。例如,在选修教材《将进酒》中有学生就把“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诗句,改为:“高堂口,明镜头,容颜永驻何时有?世事恶,人情薄,白发满眼,肝肠满愁。叹叹叹!朝青丝,暮自首,无奈饮尽杯中酒。韶光流,志难酬,吾欲从头,天时不留。过过过!”

  2、在课堂文化的个性化阅读中,让学生感受课堂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语文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艺术,语文的魅力在于经常品读。语文教师用自己厚实的教育文化底蕴驾驭课堂,传承文化知识,提升文化品位。语文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挥自主精神的过程。学生对每一篇文章都有着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感动及自己的领悟。作为传承文化的语文课堂,在注重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比如在教学《鸿门宴》时,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其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有人说,项羽有勇无谋,女人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后来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有人却说,项羽是个不一般的英雄,鸿门宴上的大度仁义,垓下之围以一当百的豪气,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勇敢,自刎乌江笑迎死神的从容,一个集世间人格勇敢、从容、豪放、磊落、率直、大度、仁义于一身的人杰。许多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在学生理解领悟下,变得丰富起来,显示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仅让学生领略了语文这种文化的魅力,而且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真正体现了语文课堂文化。

  语文课堂是传承语文文化的一种载体,学生在与课文的对话中既感受了作者内心对社会、人生的种种体验,又勾起学生自己原有的关于人生、社会的种种看法。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需求。一旦这种内心深处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无疑在精神上促进了学生的茁壮成长。教师的激励鼓舞,又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创造的欲望,促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语文课堂上享受知识带来快乐。

  3、在活跃的人际关系中,让学生领略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和谐的课堂文化离不开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双方情感的共鸣。尊重、真诚、理解是民主师生关系的基础。而学会倾听是教师理解学生的一把钥匙。它要求教师面对学生时,从眼神、表情、语言等各方面关注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再开展师生之间的对话,提出问题,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并给予积极的鼓励,让学生大胆表露出自己的观点,满足学生探究的渴望。随着师生间的和谐共鸣,不仅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也得到了发展。

  4、在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渗透下,体验和谐舒适的文化氛围

  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对待周围的热忱,自主体验的情感这些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语文教学不单是传递知识,更注重于发展非智力因素。强调知情协调,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课堂里的情感因素反映了课堂环境与学生的主体精神相联系的一种心理体验,课堂里的人际关系与学生的学习状况。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主要在于能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自己兴趣、意志、情感、注意等得到不断地发展。研究表明,在智力水平相当的学生中,非智力因素较低的学生,其学业成绩远远不如非智力因素优异的学生的学业成绩。当学生在课堂上受益匪浅时,他就能体验到一种和谐感与舒适感,从而尊重于这种文化氛围,并努力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对学生无疑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5、在学生“自我”精神的完善中,营造智慧的课堂文化氛围

  课堂文化塑造学生人格精神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帮助学习正确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即培养良好的自我完善精神。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注重智能与品格的修炼,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尊以及自我肯定。一个学生在掌握了一种技能的过程中,如果一方面产生了自己才智正在增长的积极经验,另一方面又得到了教师的好评,他就可能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经验。就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只有为学生营造这样一个智慧的课堂文化氛围,才能在此基础上协调学生知、情、意、行的心理结构。课堂上,学生每一次精彩的朗读,教师都能带动其他学生给予精彩的掌声,让朗读者感到自己与全班同学产生了共鸣,从而更加全身心投入。

  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且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它涉及到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情感与理性两方面的人际交流过程。师生之间交往程度和合作水平的差异,会形成不同效果的课堂氛围,而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极大地感染学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用优良的课堂氛围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优化课堂教学,积极营造课堂生态文化。

上一篇: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策略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