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试让学生写出阅读的原初感悟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5:10阅读:
字号:|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试让学生写出阅读的原初感悟

  阅读也是研究,而研究是最具个性化的事情,所以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没有感受,任何观点都是苍白的,任何研究都是肤浅的。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机会和权利,让他们充分调动生活经验,自由想象,把“快意如闪电欲喷”的快乐体验用笔写下来,为研究学习铺路奠基,使之成为探究性学习的有力前奏。

  一、阅读规律

  阅读是自主的行为。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看,学生的基础、速度、方式、个性潜质不同,可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以及成果的展现形式。他人的分析代替不了自己的阅读实践、自己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少地介入学生的学习研究状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最大程度地让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接触语文材料,掌握语文规律,积累个人体验,写出原初感悟。

  阅读是对话的过程。从接受理论看,读者是创造力量,是文本意义的积极生成者和最后完成者。作品的意义是读者和作品相互作用的产物。读者对文本的解读,融合了他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打上了鲜明的个性印痕。自由抒写感悟,构建了读者与文本自由对话的平台。

  二、说后再写

  当今流行的探究性阅读模式是“说后再写”。这种模式的一般过程为:自学课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解答评选――深度自学。这是以问题为核心、以口头讨论为方式的教学。这种模式,使所有学生获得了共同的认识,在写感悟评论时,基本上是“千人一面”,缺少充沛的感情、飞扬的文采。其原因有三:

  其一,讨论在先,形成了思维定势。有了既定认识,学生的思维就绑上了沉甸甸的重负,情感的翅膀被打湿了,怎么能飞起来?学生的读写活动缺乏挑战性、开放性,创造的空间变小了。学生的灵感火花可能因此熄灭,多么可惜!]

  其二,讨论破坏了阅读的原初整体认知。讨论总是把好好的文章弄得支离破碎。我们要组织讨论,必然需要设计层次性、逻辑性很强的问题,步步诱导,渐入“佳境”。在繁琐的讨论发言中,学生的认识细致深入了,但原初的灵感被一点点蚕食而逐渐黯淡了。即使是开放性很强的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在组织解答时,也需要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的思维同样难以避免被“格式化”、“程序化”的命运。

  其三,讨论难以使思考深入,从而获得深层次的认知。在表情达意上,口头语言比起书面表达来,往往更加“言不尽意”。因此,就不能实现全员参与,有可能是说的说,听的听,只有一部分学生积极思考发言,而大多数只是“观众”和“听众”。而我们的教育是不允许有“旁观者”的,课堂时间非常宝贵,怎能白白浪费!

  三、写了再说

  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过程为:自由阅读――自由写作――组内发表――组间竞赛――教师点评――成果凝定。这是以综合认知为核心,以写作发表为方式的教学。实践证明,“先写后说”效果很好。好在写出了阅读后的原初感悟,好在放飞了学生的情感,让思维在未开垦的广阔原野上自由驰骋,实现了阅读的飞跃。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读完不讨论,直接把读后的感受和评价写下来,写完之后交流发言,最后把文章结集,在班内传阅。[

  写,让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写的过程,是整理思想的过程。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朦胧的、表面的、潜意识里的感受体验,转化成为有形的文字载体,学生的思想感情又一次得到洗礼升华。写,让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了个人的素养,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写,促进了读。写的过程,也是对文章的再认识,学生通过写,又一次梳理了思想,使感受更立体、更丰厚,达到了深化阅读的目的。只有沉浸在文章里才会产生写的激情,所以学生必须全身心地进入文章的情境氛围里去感受。而写作交流又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阅读欲望,形成了读写的良性循环。

  写,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写作本身是高智力的创造活动,每一篇作品都是个性化很强的创新成果。阅读文学作品,感受是千差万别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细节描写,学生的感动点不同,同样的景物描写,学生的兴趣点不同,同样的感受,表达的语言也绝不雷同。学生的感悟,情感充沛,发自肺腑,感人至深。写,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写,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知识本质上是人的语言经验,是主客观的统一。学习过程是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主动做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写,提供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氛围,让学生独立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上一篇: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