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教学思考
高中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教学思考
【论文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后习题的教学十分重要,但是又是常被忽视的方面。本文以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对高中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教学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一、教学中强调把握宏观
粤教版教材非常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几乎每一篇课文的练习都会有1~2 道宏观把握文章内容的题目。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主要包括对文章的整体内容、重点语句、中心思想、层次结构和写作特色的把握。
例如,《冰心:巴金这个人……》一课练习的第一题:作者认为冰心的“巴金这个人……”这句话包含很多东西。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巴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学会在零散的材料中做出分析和概括,训练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本文主要描写巴金这个人,而“巴金这个人……”一句是文章的线索,总结出巴金的性格,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如《华罗庚》一课练习的第一题: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领会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从而领会华罗庚为学为人以及他取得科学成就的关键因素。《汉乐府两首》一课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上邪》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独特的情感内涵。这首诗抒发了一个女子即使海枯石烂,仍然坚贞不变的炽热爱情。诗中的女子借用五种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事物来盟誓,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与执着。在粤教版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中非常重视对文章的宏观把握和整体感知,几乎每篇课文都有1~2道这方面的练习题。但是有的练习题设计得不科学,出现了重复的现象,有的两道题完全可以合并为一道题。课后练习题本来就不多,平均每篇课文只有3~4道练习题,如果有两道题的答案出现雷同,就会极大地浪费练习题的空间,降低练习题的质量。
例如,《我的回顾》一课练习的第一、二题。第一题:作者的宗教信仰在12岁那年突然中止,中止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中止了宗教信仰后选择了一条什么道路?
第二题:作者为什么说“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第一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较为切实地把握爱因斯坦的世界观和科学观念的不断转变。第二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准确把握爱因斯坦思想变化的历程。两道题的命题意图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而且第二题的答案正好是第一题中爱因斯坦12 岁突然中止宗教信仰的部分原因。那个时代,大多数人崇奉的是有定论的宗教观念,并因此束缚了自己的创造力,陷入到“被愿望、希望和原始情感所支配的生活中”,很多人缺乏真正的思考,仅仅是去努力追求他人设计好的东西。因此,作者在相当早熟的少年时期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正是由于他相信宗教故事中有很多不可能是真实的,正是由于他对社会存在的一切信念持怀疑的态度,正是由于他的脑海中充满了一种狂热的自由思想,才使他在12岁那年突然中止了自己的宗教信仰,选择了科学的研究工作。
二、加强学生鉴赏与评价能力的培养
鉴赏与评价,是指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欣赏与评判,辨别它们的是非、高下和雅俗。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思维品质的健康发展。 鉴赏能力是对作品中所蕴含的美的感受、鉴别、赏析和评说的能力,它是读者进入作品深处的一种情感体验,要求读者驱遣想象、反复涵咏,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评价能力是对阅读材料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和表现形式等的合理性进行有根据的评价与判断,它是读者跳出文章之外的一种理智判断,是一种科学活动。如果说鉴赏性阅读是“入书”,是敬重作品的“仰视式”阅读,那么评价性阅读则是“出书”,是裁判作品的“俯视式”阅读。阅读鉴赏要求读者深入作品,贴近作者,“见得亲切”;阅读评价则要求读者跳出作品,与作者保持距离,以便“见得透脱”。“阅读评价”是阅读过程的高级阶段(认读→理解→鉴赏→评价→创造)。就读者对作品的认识程度而言,阅读评价比阅读鉴赏的程度要深得多,因为阅读评价不同于侧重审美享受的阅读鉴赏,它要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是非、优劣、美丑作出客观的理智判断和价值评估,然而阅读鉴赏又是阅读评价的基础,有了主观印象,才可能有客观判断,严肃负责的阅读评价必须以正确的理解和鉴赏为前提。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与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语言艺术的品味,人物形象的鉴赏,结构布局的赏析,表达技巧的评析,思想内容及社会意义的评价。
在《阿Q 正传》一课中,分析阿Q 的精神胜利法是文章的重点。在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找出阿Q 五次动手打人或被人打的内容,并说说阿Q 每次动手打人或被人打时的心理、语言、动作等是怎样的,比较一下五次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刻画了阿Q 怎样的性格特征。本题的命题意图是引导学生在鉴赏分析阿Q 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评价阿Q 的精神胜利法。
三、强调培养拓展应用能力
所谓拓展应用,是指就阅读材料的某一内容进行拓展,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研究,从而对该课文描述的事件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进而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同时,灵活地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策略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它使学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完善。粤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系统强调对学生应用拓展能力的培养。
在《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一课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在青春的校园里,你也可能与作者当年一样,正孕育着美丽的梦想。请把你梦想中的点点滴滴,记录在日记中或与同学交流。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诉说自己的梦想。但是,我认为“梦想”并不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作者是想通过这篇文章思索真正的自我应该是怎样的。成为理科状元,获得别人的认可与肯定,并不代表真正了解了自我,实现了自我。只有自己拥有梦想,并且坚定而自信地为了自己设定的梦想努力拼搏,最终达到自己的要求,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才是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他人为自己设定的人生。编者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梦”背后隐藏的深刻内涵,仅仅让学生交流彼此的梦想,这种阅读仅仅停留在文本的表层,是对文本的浅层次阅读和僵化的阅读,这种拓展是没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王土荣.广东版教材简介[J].中学语文教学,2004,(12).
[2]曹明海.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教材观[J].语文建设,2003,(08).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