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空间”研究(三)—拓展思维空间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5:11阅读:
字号:|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空间”研究(三)—拓展思维空间

  如果说教材空间和教学行为空间更多地是从外在的、外显的角度来描述的话,那么“思维空间”就进一步深入到了人的意识、人的心灵。新课标对思维空间作了研究,要求“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拓宽视野”的说法在此前的大纲中已有出现,如2002年4月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已提出“扩大阅读视野”,要求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注意反映当代社会和科技文化的发展,联系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但是“思维空间”却未从未提及。就我所接触的材料来看,在具有法规性质的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标举“思维空间”,这是第一次。这应该引起中学语文教育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视。

  我们对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条理性和清晰性提得比较多;提倡创新教育以来,对思维的新颖性也谈得比较多,但对思维的广阔性却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忽视甚至无视思维的广阔性,与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应试,总是直奔主题,直扑分数,弄得视野和胸襟都十分狭窄。课标的研制者有感于此,提出了“拓宽思维空间”的说法,主张“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这对语文教学来讲,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的。在“附录”中课标以举例的方式推荐了《论语》、《孟子》、《庄子》等文化经典著作,在“选修课程举例”中例举了“先秦诸子论著选读”、“《人间词话》选读”、“《歌德谈话录》选读”、“中华文化寻根”、“社区文化专题”等文艺文化课程,应该说视野是十分广阔的,推荐的是人类文化中的顶尖之作,追求的是文化含量和文化底蕴。

  “空间”不是一个平面概念,而是一个三维的立体概念,是与广度、深度和高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求“拓宽思维空间”,就意味着要求学生思考问题具有广度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要求他们“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这里有几个词特别有意思,显得很有张力,很大气,这就是“古今中外文化论著”、“中外文化现象”、“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前面提及的“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当代文化”。课标的研制者站在未来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要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宽广的视野、融通的思维和世界的意识,体现出与未来对话、与世界接轨的意识和愿望。

  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我所看到的美国教育》一文曾轰动一时,写的是一位中国家长看到自己的儿子在美国所受的教育以及由此产生的思考。“我”10岁的儿子初进美国小学,在老师的要求下竟然先后做了两个课题——《中国的昨天和今天》和《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前者是满满当当十几页,后者是洋洋洒洒二十几页,并在两篇文章的最后都列出了一长串参考书目。这位家长引述了老师的评语,从中可以看出教学用意:“我布置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⒆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体验和感悟;不是结果,而是方法和过程。小学生表述在文章中的看法也许是幼稚的,甚至是有差错的,有些东西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和吸收,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研究”的过程和体验。这种“教育”在我们看来是很“另类”的,但不能否认,它所追求的“境界”是大气的、开放的,它要培养的是一种世界的眼光和未来的意识。

  拓宽思维空间,使思维具有广阔性,这是思维的良好品质之一。思维的广阔性与思维的灵活性、新颖性相关相联,它往往能为思维的灵活性、新颖性提供宽厚的基础。高瞻远瞩,睥睨群雄,思维才能活跃,新见才能迭出;反之,空间狭窄,形同牢笼,思维也就很难腾挪跳跃,纵横联系,多向发散,也就往往缺乏灵活性和新颖性。孙犁先生在《黄鹂》一文中认为“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都是事物的“极致”,用这种“极致”景象来形容思维空间的开拓,倒不无贴切之处。新课标要求学生“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新求异,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不断“走进新的学习领域”,也就是不固守一隅,不断开拓新的学习空间、新的思维空间。愚公尚且向往外面的世界,用实际行动想搬走太行、王屋,走向陌生的天地,去寻求新的生活,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原地踏步,走不出那片狭窄的天地。新课标倡导“走进新的学习领域”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的。

  讲到思维空间,还必须说一说想像空间。思维范畴包含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想像属于形象思维。新课标重视拓展想像空间,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从阅读方面说,要求“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重视作品的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高度重视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并且将想像能力与创造能力直接联系在一起。从写作方面说,“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从选修课教学方面说,主张尊重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差异,像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教学就应该“重在发挥想像和联想”。从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的评价方面说,要“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展开想像和联想,能否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的内蕴和深层意义……”总之,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新课标都十分重视想像空间的开拓,想像能力的培养,这在人们惊呼“中学生的想像力到哪里去了”的今天,特别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上一篇: 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空间”研究...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