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的学生主体性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的学生主体性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无论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主阵地,要真正发挥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更新的问题,又要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本文就参加课程改革实验区听课评课和教研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现象,谈谈自己一些认识。
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应解决教师教学观念更新的问题
对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定位是一个根本性的认识问题。学生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体,作为目的语的英语是学生认识、学习及掌握的对象,是客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没有能够真正做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主要表现如下。
1.学生被当成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积极的创造性语言的使用者。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最能反映教师这种观点的一句话是:“我讲过多少遍,你怎么还是不会?”我们暂且不谈“你怎么还是不会?”指的是背不出规则还是做不出练习或别的什么,也不讨论“懂了的东西是不是就一定是掌握了的东西”这个问题,只分析一下“我讲过多少遍”所包含的意思。“讲”就是把语言知识讲清楚,那么,“讲过多少遍”指的是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过,似乎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你怎么还是不会呢?”这是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典型表现。“讲过多少遍”并不表示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只是做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为表达意义服务,做到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只有在这种服务和结合中,才能使learning和doing互相促进和融合,才能使学生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逐步学会做一个积极的创造性语言的使用者。
2.课堂上,学生被当成单独的学习个体,没有被当成共同管理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很少甚至从没考虑过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其后果是:从课堂教学的整体过程看,教师决定一切,学生依赖教师;从课堂教学的即时效应看,教师完成了教学计划,学生学到了知识;从课堂教学的长期后果看,教师的权威绝对确立,学生的主体能力遭到埋没。
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扎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地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必然要求。当然在我国的外语教学环境里,提倡“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共同管理者”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像国外有些过激的做法那样,让学生走上讲台代替教师做这做那,完全由学生独立选择学习材料、决定学习进度和考试日期等。但我认为,从学生方面考虑,对“共同管理和合作者”的理解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对课堂教学的成功承担责任。例如,当一个同学答不出问题或者出了洋相,其他学生是嘲笑一番让那尴尬局面延续下去或者听凭教师处理,还是伸出援助之手?从一个深层次的角度考虑,这是一个责任感的问题。
二是对教师的行为采取一种协作而不是抵触的态度,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没有学生对所学语言的乐意接受情绪,没有学生的合作,就不可能共同创造一个既宽松又催人奋进的气氛。
三是挖掘自身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加强投入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过去进行时之前,学生就可凭借对现在进行时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对过去某一时间发生的事进行描述。长期发挥这种主动性,既能帮助其他同学逐步向新知识点过渡,又能减少教师在执行新教学计划过程中的难度。
四是主动为教师提供自身信息。学生要尽量为教师提供信息,告诉教师自己的需要、强项和弱点,向教师介绍自己喜欢的又合适的教学材料,希望教师组织怎样的活动等。这样,学生自己的输入就能成为教学内容资源的一部分,成为教师判断学生学习现状和决定教学策略的根据。
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校教育必须教会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我认为,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方面,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要培养元认知能力。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要接受自身认识能力以外的智能的指导或调节,这种指导和调节认识能力的能力被称为“元认知能力”。学生把元认知能力运用于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这些任务主要可归纳为两大类:首先是对认识的认识,也就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思考;其次是对学习活动的计划、监督、调控和评价。
可以说,元认知能力是对认知活动的一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学生进行元认知活动最明显的特征是定向性和自我评价。我认为,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元认知能力,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角度出发,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和着手。一是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英语学习是怎么一回事以及怎样才能学好英语。二是定向注意,把握目标——确立和把握学习目标,避免学习过程中不相关的事物,学会从单一的教科书向更丰富的语言材料拓展。三是自我管理——有意识地寻找练习机会,争取一切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条件,尽可能减少不利因素。四是自我评价——对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策略是否有用进行诊断,对所取得的进步进行评估。五是自我发展——对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进行自我激励,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确立进一步的目标,不断创新。
其二,要培训学习策略。英语学习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英语技能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技巧。所有学生,不管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有自己的学习策略。语言学家所确认的策略数量足以使人眼花缭乱。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训,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就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就要求我们有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我认为,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有计划地观察和有针对性地培训。了解学生缺少哪些有用的策略,积累数据,然后集中在课堂上培训以达到强化的目的。二是根据学习的内容或训练的要求,确定专题培养目标,在课堂上一次或多次集中进行学习策略培训。三是根据课堂上当堂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即时培训。四是针对个别学生学习中的策略问题,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以点带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提高。五是把策略培训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坚持在长期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策略问题,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有意义交流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完成这些交际活动的同时,既能学会运用语言形式表达语言意义,又能使自己的策略能力得到提高。
其三,要学好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培养英语独立学习能力,并不等于不要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相反,学好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绝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楚,有意识地用正确的方法去体验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产生元认知体验;只有当学生掌握了有一定广度的知识,他们才能把自己的经验和学习客体进行广泛的比较和整合,然后产生新的体验;只有当学生具有准确的思维方式,他们才能发展思维的自我监控和调节,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学习结果转向认知过程;只有当学生具有熟练的基本技能,他们才能对学习内容进行综合运用。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掌握读音规则的学生能自然流畅地朗读课外读物;一个不懂基本语法知识的学生可以毫无困难地阅读科技文章获取信息;一个听说读写技能糟糕的学生会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其四,要培养创新个性,提高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高层次表现,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而且不可能在毕业时把学生个个培养成创造发明家,因此,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作为着眼点。英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对事物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富于想象,敢于挑战传统习惯,不怕冒险,具有创造动机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是融合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的,是体现在每个教学步骤和每项活动中的,教师应刻意去做的是将凝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因素发掘出来,展现开来,在教学活动中随时随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个性。我认为在英语课堂上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一是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创设疑问情景,强化动机,采取悬念激发的手段,进行学科渗透,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例如,学习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后,可以要求学生思考:Which is the easiest way from Beijing to Cairo? Why?
二是鼓励质疑创新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挑战权威,提出创新观点。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了与众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创新思维能力。
三是催化迁移不断求新。教师不应该等待学生旧知识技能向新的迁移,或者任其自然。催化迁移才能促进新知识的产生和新行为的形成。例如,学生学习了某种知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就要利用现有教材或随时补充,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掌握另一种新的知识结构,并把这种旧的认知结构运用到新的认知结构中去,逐步形成识别、发展和组合其它知识结构的技能,对他们今后独立学习有较大的帮助。
四是发散思维提倡多变。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寻求变异,以达到扩展和深化的目的。在课堂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意义。其中,句型转换是一种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好形式。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想出尽可能多的转换形式。在句型转换的基础上,还可以再进一步要求学生选用这些有用的形式说一段话或写一段话,进行不同的表达练习。虽然不能说这种活动方式能全面提高创新能力,但可以用来激发对语言运用的发散思维。
二、要关注学生主体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每个学生以不同的兴趣点、情绪、认知和语言技能的特长、投入交互活动的程度等各个方面体现自己的主体性。因此,没有一种灵丹妙药可以一劳永逸地把所有学生的所有主体能力都发挥出来,也没有一个不变的标准来衡量这个学生或那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多少,但是主体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可以加以概括的,否则,教师就无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我认为主体性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始终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对取得进步充满信心,能从交互活动中得到乐趣,获得启迪。不管在全班活动、小组讨论还是结对子活动中都能积极发言。
能随时从学习中主动吸取有用的东西,既能利用语音、词汇、句子等素材中已有信息进行自下而上的译码处理,更善于从背景材料和已有经验知识出发进行自上而下的理解和分析。例如,针对课文,教师问的问题没有现成答案,学生对自己听到的各句子所表达的分散信息进行整合,得出正确答案。又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以自己先前的知识和经验,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对这个故事做出推断。
积极地运用恰当的策略在旧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学习。例如,设法把一个不知道意思的单词分解成几个小部分来理解它的意义,通过构词法增加词汇量,把已知单词放在一起造出新词表达意义来代替自己不知道的单词,用多种形式句型转换复习词组短语,等等。现实情况往往是这样:越是主体能力强的学生,越能运用一些小窍门或者恰当的策略,也就越能提高主体性能力。
自觉地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形式转向意义,主动运用语言结构进行有创新意义的表达。例如,课堂上学习了课文中包含的有用短语,学生并不满足于把教师讲解的要点记下来或者做几个填充题,而是主动运用这些结构写出短文表达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如能多进行一些类似的创新,将是一件非常成功的事情。
具有冒险精神,喜欢在接受性活动中对没有学过的新东西进行猜测,而在创造性活动中,对那些没做过的事进行尝试。英语教师都认为,越是聪明的学生越是不怕阅读理解中的难题。那么,什么是“聪明”?我想在寻找文章表面找不着的东西时,这些聪明学生的共同点是: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大胆猜测,得出别人不易得出的结论。他们口笔头的表达中也往往有别的学生表达不出的东西,不是这些别人表达不出的东西太难,而是他们对现有知识结构重新组合、发展的一种尝试。
主体能力强的学生犯错误也不会太少,但他们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后,他们会利用错误进行反思,设法使错误为他们自己今后的学习服务。对上课发言很积极、主动性很强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过她和他们。对发言中的错误要用一番解释来说明正确用法,不要让他们产生怕犯错误的心理。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发挥学生主体性并不等于教师丧失了作用或是减轻负担,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具挑战性。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和传统课堂不同的是教师中心没有了,教师控制减少了,学生投入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加强了。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不管教师是示范者、组织者,还是监督者,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作用应是协调、促进和指导。教师要创造一种积极的气氛让学生得以充分调动、充分发挥,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全过程担负的协调作用所要求的;不管学生的主体性能力怎么样,教师都要通过课堂活动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策略和能力培训,使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更强,这是教师的指导作用所决定的,和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并不矛盾;不管学生的认知和技能达到怎样的水平,教师都要认真分析问题,及时帮助,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不管课堂教学怎样进行,教师都要进行管理和引导,以保持课堂的动态平衡,这是一个调动各方因素的积极过程;不管怎么样的活动,怎么样的学习材料,怎么样的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在学习中选择并做决定的能力,需要得到促进和培养,因为,这是为了创新。归根结底,这里是课堂不是图书馆阅览室,这里所进行的是有组织有目标的教学活动,不是随意选择的自学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协调、促进和指导,学生的主体性也就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主体性要求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并不等于学生有无限制的选择自由。例如,当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上所学语言形式表达语言意义时,学生只有做什么和怎样做好它的自由,而没有不做它的自由。这样,教师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将会起重要作用。课堂交互活动进行意义的协商,并不等于一切都是可协商的。例如,课程标准与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的主体性发生矛盾时,教师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学生在课堂上是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他们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是他们发挥主体性能力的后盾,使他们觉得有安全感,充满信心,也有了方向。
四、在课堂教学中搭建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平台
一要鼓励学生为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并落实到每堂课的学习中。学生有了目标,就有了不断奋进的动力。对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为自己订一个初中毕业时超过一般水平和能搞好与高中学习的衔接,而自己又能达到的目标,并把学习目标主动落实到每堂课的学习过程中。
二要围绕同一个语言项目,提出不同要求。例如,第一次学习某一新知识时,要求学习较差的学生懂得意思,能从材料中把它找出来,可以做替换练习就行了;对于一般学生,要求他们理解意义,会造句,能表达;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找出相同意义的不同表达方式,并进行不同形式的转换;对于那些学习很好的学生,要求他们既进行句型转换又说出包含这个结构的短文,表达现实生活中的内容。以上这些,学生自由选择,如果上课来不及做,可作为家庭作业。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习到新东西。
三要在课堂交互活动中,减少做这做那的规定,尽量多给学生一点选择,多给学生一点自主。学生就能在比较宽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参加交互活动,尽量发挥出最高水平。例如,听力练习中,要求学生合上书,可以允许学生在听不懂的情况下,可以打开书看一点听一点,但要有一个限度。
四要鼓励学生的冒险和创新精神。课堂上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稍微高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的学生踊跃发言,即使答错了,也表扬他们的积极性,答对的学生则分析他们思维的高明之处,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欣赏。
五要创造积极实用的学习环境。尽量用学生学过的也能运用的英语进行教学,提出要求,讲解语法,解释课文,在长期积累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既有语言交流的愿望又学到很多实际有用的英语,他们可以试着用英语去说,去写,独立表达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六要在话语的层面上介绍语言。传统的课堂教学把语言分割成孤立的成分进行教学,例如,一个个的音素、单词、短语,最大的单位是句子。学生在课堂上要把这些单独的成分一个个学到手,再把它们合成句子,在这些孤立的学习中思维受到限制,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要尽量通过对话、故事、报道、歌曲等形式的教学,在话语的层面上介绍语言。学生接触到大量有情景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可理解的输入丰富了,思维的宽度增加了,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加强了。
七要把语法学习和交际任务结合起来。我们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意义,完成交际任务。在有意义的情景中语法学习和交际任务结合起来,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优点。一是语法学习摆脱了枯燥的形式,变得生动有趣。二是语法符号传递了有意义的信息,使学生从中学会判断、推理、综合等思维形式。三是语法学习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语法形式被用来完成交际任务。这是前两方面优点的结合和发展,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体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中完成“表达自己日常生活”这一任务的过程中,锻炼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了创造能力,使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要认真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真正解决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理念和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英语的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外语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