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使学生读出来的
阅读能力是学生读出来的
这里认真回想一下,我们浓墨重彩的阅读课,真的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么?可曾听过各级的优质课评选?老师不惜血本,挖空心思的导入,设题,组织学生活动,可是一节课下来,老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却像木偶,或随声迎合,或跟着老师的思路读一段,答一通。大部分老师一节课下来,就像谢幕的演员,有的是淋漓尽致的表演后的满足,还有的会责怪学生不够配合,反应不够热烈。试想,教师为什么上这节课?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学生不是看戏来了!
阅读能力是学生读出来的。想学会游泳,就要亲自下水游,想学会阅读,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读,靠教师讲是无济于事的,回想一下当初我们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有谁是靠背规则,记理论,学经验学会的。为什么有的同学单词都认识,语法无障碍,句子也能看懂,但却抓不住主旨大意!其原因就在于缺乏阅读实践。是老师的越俎代庖造成的。那么是不是老师没用了?非也!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遇到学习困难不能自行解决时,教师是学生第一时间需要的引领者、帮助者和学习上的同伴。
阅读技巧是学生悟出来的。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日积月累去品味、尝试,再加上教师的引领,也就慢慢掌握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文章体裁、题材来确定是应用"丢芝麻保西瓜"式的略读,还是应用“追根刨地”式细读,还是应用“蜻蜓点水”式查读。而且,读得多了,也就慢慢识破了阅读题目中的“偷梁换柱”“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陷阱。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成不了阅读高手。因此,教师的工作在台下,是导演!
阅读材料是精心为学生选择的。阅读材料的长、短、难、易,应该是根据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确定的。阅读的文章类型和内容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太难了难以下咽,太易了没有挑战性,都不能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点上说,教师的工作是“厨师”,是“服务员”,负责给学生准备和端上“可口的大餐”。
阅读是应该有计划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效果自相抵消。习惯决定成败,要想驾驭阅读,就得先习惯阅读,要明白阅读不是朝夕之功。阅读计划要做细,要合理要可操作。每日一读(1-3篇),每周一个题材,每月一个体裁,广泛涉猎,经典文章教会分享,阅读训练要多样,追踪评价得跟上,无论一件事情有多难,只要成了习惯,也就成了自然。因而教师还是学生的“规划师”!
最后,阅读英语是要牢记英美人的思维方式的。比如,英美人谈吐坦率,个性突出,幽默感强,而中国人则讲话含蓄,克己善忍,文笔拘谨.如果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读西方人的文章,会难解其意,走不进作者的心里,也就难以体会吸收文章的信息和精华。此时,教师就要充当“交流使者”。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