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化学 -> 正文

充分利用附中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建构化学教学新平台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4:18阅读:
字号:|

  充分利用附中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建构化学教学新平台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生学习工具,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作为学习工具基础上讨论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课程整合,研究信息技术对教学信息再现的作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对化学教学质量的影响,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3年9月20~22日,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召开全国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研讨会。这标志着附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走到了全国领先行列,同时也说明了在附中的化学学科,已经能充分的把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整合达到较高的境界。

  回顾化学组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课堂整合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多媒体在化学公开课的应用阶段。

  在最初,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的制约,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仅仅限制在化学公开课展示阶段。

  由最开始,使用幻灯机,更换不同的塑料幻灯胶片。然后发展到在DOS下应用苹果机开发简单的课件,如简单的模拟初微粒的运动方式,有机化学反应的断键方式。

  接着发展到,利用多媒体的简单技术,初步模拟出化学微观的简单再现。

  比如在,上世纪的90年代初期,张晓娟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乙醇》就能初步的体现多媒体在化学中的简单应用。

  第二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学科中蓬勃发展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制软件的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个时候,3D-MAX,AUTHWARE,PHOTOSHOP等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化学很多微观反应得到了充分的模拟和再现。同时,由每个教研组一台机器,发展到基本上每人一个台式电脑。

  比如,在杨状老师东三省的汇报课——《晶体结构》中,就充分的利用到3D-MAX软件,把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晶体结构,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把微观栗子以宏观模拟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晶体结构难点和重点中,轻松的理解化学知识。

  再比如李桢老师的全国课——《苯酚》。就利用AUTHWARE的打包能力,把化学多媒体课件和课堂教学内容充分的整合,把现代教育技术潜移默化的应用在教学中,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还有徐洁老师的吉林省名师展示课——《蛋白质》。也是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课堂中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在97年到2000年期间,在应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研究课,公开课,日常的常规课等,都基本上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过程中,还没有系统化、完整化。

  第三阶段:现在教育技术和化学学科整合日益成熟、完善阶段。

  在这个时候,从现在教育技术与化学学科的“小整合”到“大整合”阶段。

  在2000年后,随着学校的发展,基本上做到每个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的网络建设也达到了新的台阶。这个时候,信息技术也在原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基础上的小整合,不断的进行理念提升和范畴扩大。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化学教学活动都可认为是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全面融合达到了“大整合”阶段。

  这个阶段,化学组的教师对于各种课件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已经是日臻完善了。

  首先,和东北师大的理想集团,开发了—信息化教育平台的化学部分,使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学科中得以系统化。

  助教平台是一个开放式的灵活方便的教师备课和讲授辅助系统,现在已经由原来的单机版开发到了网络版。助教平台包括知识结构管理、素材库管理、备课平台、教案生成、讲授平台和自主学习几个部分。具体的是采用为编辑环境,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建构的平台。

  助教平台具有了以下几个性质,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具基元性、重组性、灵活性、开放性。

  其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自主开发了化学教学积件,使化学课件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主体,不同的教学环境,都可以随意使用。

  第三,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整合的系统化 。网络的发展,真正的实现了化学资源有效共享。

  第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同时, 教师也与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知识整合到了一体化阶段。

  具体的做到了化学教学积件的开发,同时根据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结合了化学组的实际情况,我们化学组又研制和开发了化学组化学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中,整合了学习资源,包括了化学专业书库、组内研究科研、化学专业软件、教案库、题库等等,有关于化学的所有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

  现在,师大附中化学组的教师,每为教师课堂100%的笔记本利用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理解化学知识。同时,化学组的10几位年轻教师,都可以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制作不同的课件。下面就是我利用FLASH制作的高三化学实验复习时候的装置模拟。

  最后,关于在化学课堂中,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2、 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硬件配置,观念也是不一样的。

  3、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

  [06/29-15:49:03]

  从化学高考命题看中学教学走向

  作者:未知 来源:网摘 加入时间:2004-11-10  聚网天下

  一、化学高考命题范围及主要依据

  化学科高考命题的范围是根据1990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修订本)》和1994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修订本)》的调整意见确定的。命题的主要依据是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发的《化学科考试说明》。教学大纲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化学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范围、深度、体系和结构,考试说明则规定了化学科高考的性质、内容、形式等,二者相辅相成。目前,新的教学大纲对旧大纲的部分内容作了增删和调整,新的考试说明颁发在即。但就1995年考试说明对化学科内容的要求看,有八点内容删去,有八点内容调整,有两点内容的要求降低。因此,组织高中学生复习,首先应当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内容,同时要及时掌握考试说明所给予的信息,准确把握命题范围及依据,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

  二、化学高考命题原则及指导思想

  近年来,化学科高考命题的特征表现为:出活题、考基储考能力。试题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以及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这种常模参照性考试,其主要功能在于选拔优秀学生,并指导中学化学教学。因而在命题原则上体现出既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优秀学生,又有利于对中学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这样,命题的目标和立足点可概括为“稳”、“变”、“新”、“活”,注重能力考查,1995年的化学高考试题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研究和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对于今年乃至今后的教学走向和高考复习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95’化学高考命题分析及96’命题趋势

  总的来说,1995年化学高考试题无偏怪现象,重视基础考查,联系实际,不超纲。从试题的变化来看,着重突出能力的考查。这也是今后命题的趋势。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

  1、稳中有变

  (1)重视双基考查能力

  1995年高考化学命题在重视双基考查的基础上更突出了能力的测试。试题1、2、3、4、5、6、7、10、15、16、19、20、22,27、28、30、35题均取材于教材,注意了源于教材知识及这些知识的迁移和拓宽。

  (2)经典试题仍予以高度重视

  对于那些与大学学习密切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尽管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或经典试题,仍然重视。这些试题的难度适中,且有根好的区分度。例如氧化----还原、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度等问题。

  2、变中有新有活

  试题(Ⅱ)卷变化较大,力求创新,侧重能力考查,在题目设计上一改往年难易安排有序的格局。各小题难易相间起伏性很大,能更好地考查学生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充分发挥选拔功能。

  四、今后中学教学走向

  1、扎扎实实抓“双基”教学

  把(Ⅰ)卷(Ⅱ)卷中“送分送到手”的题先牢固抓祝在基础上求变、求新、求灵活。从1995年考卷分析可知高一年级基础知识在命题中高达70%,综合性强的重要知识仍是高考的热点,今后仍然要考,但在题型和试题情境上将有新变化。

  2、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基本实验的操作和原理,综合实验的不同方案选择、评价和分析、定性与定量实验结合应给予足够重视,有条件的学校应多做一些,学生实验以及演示实验,也可结合电化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实验习题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实验在考查学生实验能力方面有局限,但仍具有一定的参照性。

  3、熟练应用数学工具

  注意在计算中应用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进行巧解妙答。运用概念,分析试题,不算即能做出科学判断,并能熟练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仍是今后复习的一大热点。

  4、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教师素质,开阔思路,在教学中居高临下给以指导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注意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素质,不仅要加强本学科知识的理解、迁移和灵活思维,还应当准确运用化学用语并不断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抽象思维能力。

  总之,高考在逐步改革,命题和教学也应逐步改革。《考试说明》虽有一定指导作用,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方面,都不应把《考试说明》作为高中教学的全部能力要求,因此进一步提高高考的信度、效度,进一步改进能力考查题型,使之充分发挥选拔有潜能学生的功能,以用之来带动并提高中学教学效率。

  [06/29-15:48:51]

  把强化“高考意识”融合在化学复习教学过程

  作者:未知 来源:网摘 加入时间:2004-11-10  聚网天下

  把强化“高考意识”融合在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之中强化“高考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来说,有利于在复习教学中紧紧把握住学科复习的范围、深度和重难点,根据高考要求,按识记、理解、分析、应用和综合各个不同层次的知、能要求组织复习活动,提高备考的质量;对于学生来说,能增强迎考的紧迫感,激发备考的信心和斗志,根据高考的要求从知识、能力和熟悉高考题型题量、提高做题速度等方面,做好适应性的准备。

  那么,怎样强化“高考意识”、并使其贯穿于化学复习过程的始终呢?归纳起来,我们的做法是发挥了如下“五个作用”。

  一、发挥“考纲”要求的主线作用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强化“高考意识”理所当然地应当使“考纲”成为教师组织学生复习的主线。由于“考试说明”仅是很简要的目录式提纲,为使学生对高考要求的领会明确具体,我们在开始系统复习之前,就把“考试说明”各个项目化解、组编成六个专题,每个专题又划分成若干单元,形成了《中学化学复习知识体系表解》发给学生。这份“表解”实际上成了教师进行复习教学的提纲;复习进行到哪里,学生就阅读到哪里,从中一目了然地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必考内容,哪些是考查重点,各考查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使学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头脑里有“考纲”这根“弦”,发挥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主线作用。

  二、发挥历届高考题的示范作用

  高考题是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它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教学的“无形指挥棒”。纵观近年来全国的化学高考题一直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所以,让学生以它们为范例,把握来年高考的尺度,这对于强化“高考意识”十分必要。如何发挥历届高考题的示范作用呢?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布局:

  首先,把近五年高考题收集起来,按中学化学知识的“六大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细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三部分)、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组编成八组“高考题专题汇编”,印制出来,复习进行到哪个专题就将与之相关的“高考题汇编”同步发给学生,进行配套训练。

  其次,我们经常选用历届化学高考题中的典型题目作为课堂复习教学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经常将复习化学基本知识与解答高考题挂起勾来,真正做到复习“双基”着眼高考要求。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化学高考题采用了若干知识迁移能力的考题,所考的知识有的是教学大纲和教材未涉及的内容,学生只能在考试过程中通过阅读题目的文字,例如1991年高考题中有关第1000万种化合物结构式、分子式和同分异构体的推理,就是这类颇具难度的题目。我们在复习中,结合有关知识点,以这样的高考题作例,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读懂题意,如何分析解题的关节点,教给学生处理这类“搭桥题”的方法。

  再次,我们还认真地比较、分析各届(1985年以来)高考化学题,发现有十几个知识点是反复考查的,如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推算,元素或物质氧化、还原能力大小比较;酸碱溶液混和后pH值的计算,离子方程式对错的判断,“三池”(电解、电镀、原电池)电极产物或电解质溶液pH值升降的判断,盐溶液里离子浓度或pH值大小的比较,重要烃及其衍生物的鉴别试剂的选择,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等。其中有的项目甚至是年年考,而且题型十分相似。

  对于这些重复出现的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我们不仅反复提醒学生注意落实,而且通过作业、专题测试、综合训练从不同角度重复再现,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06/29-15:48:39]

  如何强化基础知识训练

  作者:未知 来源:网摘 加入时间:2004-11-10  聚网天下

  一、精益求精,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和准确的科学态度

  化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它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就其学科的特点而言,它是通过可知的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再把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运用到未知领域中去,从而得出研究未知领域的方法和理论,并指导实践。任何重大的发现都要靠化学实验予以证实。在化学领域中,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将造成巨大损失,延缓科学发展,因此,严谨、求实、准确的态度是从事科学的工作者必备的品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科学家优秀事迹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文化素养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不作弊浮夸、不马马虎虎、不粗枝大叶,要有一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化学史上被称为“第三位小数的发现”是一个极好的例子。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测定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气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在第三位小数上存在差异,相差0.0066克,相当一个跳蚤的质量。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更不认为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实验结果与研究的论文一起公开发表,这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这就是惰性气体最初被发现的过程。试想瑞利如果忽视了小数点第三位差异,会使惰性气体发现推迟多少年呢?化学史上这一著名的发现,真正体现了诚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一事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二、设计科学性训练提纲,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

  准确的表达和准确的记忆是分不开的。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的记忆精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题可根据内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表达,首先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进而准确地叙述下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经过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作过提纲的材料是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的。记忆是建立在联系和巩固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直观的材料,如实物、图片、模型、图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等,并与之建立广泛的联系,有助于记忆,这比单独的记忆效率高。另外,复习在记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记忆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同时复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理解,使记忆更牢固。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经常复习,就可长期不会忘记,能够准确记忆的知识,也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培养扎实基本功,克服心理障碍,减少失误

  参加过高考的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考试中认为习题很难,试后反而感到很容易。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要使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三是还要使学生会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分析历届高考试题情况和得分情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卷、第二卷中的基础知识内容,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养成不良的习惯,就会出现较大的失误,而影响得分,导致整个考试的失败。如果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得硬,临阵就可以从容对待,即使是某些方面的习题出现了应付不了的局面,也会因基础知识性习题得分高而不影响全局。每年高考题进行难度分析,新题型、信息题、知识迁移性习题不会超过30%,而对于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来讲,他们就会有能力应用规律去寻找内在的联系而找出其解题方法,从而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基本功是否扎实,取决于教师平时是否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是否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等,而这种培训是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上一篇: 充分利用网络化学资源提高课堂有...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