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化学 -> 正文

创新素质教育之我见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4:18阅读:
字号:|

  创新素质教育之我见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黄福恭

  摘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与之适应的心理教学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慢慢的引导。因此,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就要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心理教育环境进行重点的关注。采取平等、开放、自由、民主的原则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通过创新素质教育的意义的阐述,总结出了几点创新素质教育的原则,并提出了一些培养创新素质的建议,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创新素质 教育 原则

  素质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理论观点。我国的熊大成等学者认为:“人的素质是个性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所产生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以及质量水平。它既是指个体的素质,又可以指群体的素质。”因此,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我国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积极的进行创新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创新素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创新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可以使我国公民的素质和创新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所以如何将我国公民的素质和创新力进一步的提高,就成为了我国新时期人才教育战略的目标。我国的新课改革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这是因为基础教育只有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各种人才,才能满足因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而急需的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有利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着只重视教学知识,轻视学生德育水平和动手能力的缺点。特别是在对知识获取和创新能力这两个方面,更加的轻视甚至是漠视。随着我国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增加,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这些弊端,我国对基础教育进行了改革,教育模式逐渐向新型素质教育靠拢。

  但是,因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足,所以有些地方所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也只是注重了学生在琴、棋、书、画这四个方面的素质,而忽略了学生在科学知识探讨和科学的创新精神上的教育。若在素质教育活动中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那么我们提高我国公民素质与创新能力的目标就不能真正的实现。而这种素质教育的方式就是没抓到重点、关键以及实施没有到位的素质教育方式。

  二、创新素质教育的原则

  1、进步性原则

  创新是指我们对传统的常识和常规等进行纠正、完善、超越和发展。创新成果必定是有用的、进步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创新素质的教育活动时一定要坚持进步性的原则。在不违反伦理道德和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坚持这个原则,就要对学生先进的、先进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

  2、整体性原则

  学校若要实行创新性素质教育,就要根据系统的科学原理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的运作,最终达到创新性素质教育整体提高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建立起良好的的创新性素质教育的运行和保证体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保证创新性素质教育的正常进行;根据这个原则,我们要坚持学校、家庭以及社区全方位的齐抓共管,要全面的、全体的、主动的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努力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创造力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整体的发展,成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三、培养创新素质的途径

  1、改变教师的作风和教风

  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长期处于教育模式的主导地位。所以,要摆脱教育出学生思想僵化问题,教师就要首先做出改变。要做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师,就要有新的教学观念,要善于吸收新型教育和科研成果,从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使自身的教学作风和教风得到提高。其次教师还要重视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讨论和研究,表达出自己的创新思想。此外,教师也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不能要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甚至体罚等形式的教育,这样只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创新教育无法进行。我们要对学生充满爱心,要尊重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而激起学生创新的热情。

  2、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思考,就像是给了学生一把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杨振宁曾经说过:“教育的成功在于是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开发。求学的目的,不应只是求学问,而应该培养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这段话实际上讨论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他认为不重视或不善于思考的人不会拥有较好的学习效果的,更加难以成为优秀的人才。人们思考能力的提高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提高,而知识的提高却需要庞大的阅读量。我国明朝的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应绕道而走,要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去追根究底,直到把问题弄懂为止。

  3、帮助学生建立敢于创新的精神

  首先,我们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对这些事物产生好奇心,进而表现出对事物极强的求知欲。其次,要增强学生创新的自信心,美国的布朗尼科夫斯基曾经说过:“增强自信心,你就变得有创造性。”只有对学习有了自信心,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问题的产生更强的探究欲望。其三,培养学生不怕失败,敢于面对失败的精神,要使学生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最后,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波动,引导学生去解决和克服不良的心理变化,从而把学生的创造能力从不良心理的阴影中解放出来。

  4.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和培养

  在校园里建立起浓厚的文化学习环境和优雅的生活活动环境,为学生创造舒心的学习氛围,也可以促进学习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各年级的班级中,要建立起良好的学风、班风,从而让学生在积极有好的竞争环境中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于此同时,我们还要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

  总结:

  只有不断的创新,社会才能够不断的前进;民族才能够兴旺发达。这就使得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任务更加艰辛和重大。因此,我们只不断的发展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才会更好的加入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工作当中去。

  参考文献:

  [1] 熊宇红.赵凯.对创新性教学的再思考[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2] 张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3] 陈翠华.“教育互动,营造创新学习气氛”的构思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2010年.

上一篇: 关于《实验化学》模块实施方式的...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