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生物 -> 正文

【课改论文】生物新课程与教学变革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6:50:00阅读:
字号:|

  生物新课程与教学变革

  ?????????????????????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开始实施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本文着重介绍了生物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与学习方式两方面所引发的教学变革。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教学理念 学习方式

  在总结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各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国家教育部又颁布了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这标志着新一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根据教育部部署,新课程实验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38个地区正式启动。随着各科新课程标准的逐渐深入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下面笔者就生物学科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 教学理念的改变

  此次课程改革,面临最大挑战的是教师。这场变革给教师带来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参与课改的教师都体会到:课程改革不是换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的革命。这充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1.1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把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实施课程标准中的核心任务。

  仔细研读新课标,不难发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决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提出了多种实施途径。例如,新课标特别强调了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笔者认为,通过科学史的学习能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科学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及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等。再比如,新课标中安排了多个实验设计项目,通过这些实验设计,学生就可以初步学会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够学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一般研究方法。其他,像搞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调查活动,写出调查报告,搜集一些科学资料,整理成科学小论文等,都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1.2 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学校、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尤其是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集中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的,当属新课标将整个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必修模块是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选修模块可促进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满足学生在生物学上进一步发展的愿望。

  进一步挖掘“面向全体学生”的内涵,还应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备课,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的机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科学的结论,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1.3 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途径之一。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动眼看、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及基于实验的、测量的、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模拟的、模型的、技术设计的等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要求学生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把探究性学习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正如有的专家所说的新的生物课程标准重视探究性学习,但不赞成事事探究、时时探究,滥用探究,进行科学探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同时也不否定传统讲授的合理性。

  1.4 注重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注重让学生在生产、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倡导学生在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例如,“探讨细胞的衰老、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举例说明人工受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等均属这方面的事例。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还积极倡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让学生积极思考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例如,“讨论克隆技术的社会意义”、“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搜索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等,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

  2 学习方式的改变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及研究,深深体会到: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1 自主学习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2.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亲社会技能。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2.3 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探究学习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如: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事实,客观、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维,理解、谦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关注好的事物等。

  ?总之,新的生物课程标准为生物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生物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而且还应对照新课标做好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决不能理论上明白了,但一到具体行动就又回到传统教育的轨道上。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不懈地付出艰苦的努力。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