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生物 -> 正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6:50:01阅读:
字号:|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

  【摘 要】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当下课堂教学设计中还大量充斥着“重预设,轻生成”、“重形式,轻实质”、“重提问,轻评价”、“重讲解、轻自学”等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试图解决这些具体的问题,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教学设计 误区 高中生物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广大教师都在努力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但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中所存在的误区,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不断探索改进,实实在在地推进课改。

  一、重预设,轻生成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们都意识到即使预设再完美,期间还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笔者在常态课上也尝试着利用有效的课堂生成,但在一些公开课上,有时很好的机会可以进行教学生成,但却往往由于担心有“闪失”而失“面子”,总想按照设计好的环节按部就班的“一气呵成”,正因为如此,总觉得公开课更像在表演。

  如本人在上《植物激素调节》这节内容时,当我归纳到“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而生长素作用部位在尖端以下”时,有一位学生提出:“通过课中那些实验确实证明了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但如何证明生长素作用部位在尖端以下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考虑到这并非是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为了教学设计的连贯性与完整性,我决定绕开这个问题。故微笑答:“这位同学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对于这个问题,你们课后先去思考,下节课我们一起分析讨论。”虽然我当时表现淡定,表面上很好地解决了这个节外生枝的话题,但试想:面对这一意外问题,我能否有所利用呢?

  假如:我在预设中留有动态生成的空间,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并问道:“有没有一种巧妙的方法可以看清楚胚芽的某个部位在生长?”进行适当必要提示之后,让学生讨论得出——采用在胚芽鞘画竖线的方法来观察,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呈现了教学过程由生成而带来的灵动性,使得整节课看上去更真实。

  二、重形式,轻实质

  现在的公开课总是呈现热闹的场面:师生互动频繁,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学习等现象层出不穷。但教师害怕热闹之后的“冷场”,担心课堂中的安静过程会成为这节课的败笔,结果造成很多的公开课等同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秀表演。但反思之余悟出:热闹不等于深刻,热闹的背后,学生并不一定完全接受。很大程度上学生只是了解一些肤浅的知识,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停留在那些游戏表面,所以热闹之后,有必要提供一个他们冷静思考的空间,进行必要的知识沉淀。

  例如本人在上《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一课时,为了体现新课程学生自主的理念。我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活动——小组合作用小纸片模拟染色体,呈现不同时期染色体形态及数量变化。当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趣极高。课堂训练结果也显示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良好,貌似他们都“懂了”。

  可在后来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对于各分裂时期的辨别、染色体数目变化屡屡出错,这现象让我深刻意识到“热闹”背后,有效性的缺失。

  反思“后遗症”的原因: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组织和指导不到位,在学生讨论时,忙于板书、准备课件,游离于学生的讨论之外。同时课堂上一味追求气氛,缺少让学生静下来,对知识点本身进行思考与感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通过思考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把已学的知识变成学习新知识的工具,而不是变成沉重的记忆负担。所以只注重形式,轻视实质的教学设计导致课堂模式趋于表演化,其结果只能是:繁华过后一场梦。如同虚设,有“形”无“实”。

  三、重提问,轻评价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恰当地运用提问,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物课堂教学。

  当下一些公开课上,教师极为重视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处于“跳一跳就能摘的到果子”的积极思维状态中。

  但是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完美,面对学生启而不发,在没有充分思考的情况下,教师越俎代庖硬把正确答案塞给学生。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唯“标准答案”是从,一旦学生答案和标准不同,就过多地“亦步亦趋”、“循循善诱”,直到把学生一些极富创意的个性化答案“引导”成与“标准”答案一致,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上述现象的普遍存在,从根本上讲是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规律所致。这直接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片面理解,不发表自己的观点,意在揣摩教师希望的答案,长期以往,将抹灭他们原本丰富的创新意识。

  因此,面对一些错答,教师不能囿于教材内容或自己固有的经验,对学生随意评价。而要认真仔细地分析学生的回答,在引导过程中注意接通学生的思维,保证思维的延续。那么,该如何正确引导呢?下面就自己实践经验提几点建议:

  1.不要过早地把“越轨”行为扼杀,而是要鼓励他们“言无不尽”。只有教师的大胆放手才能了解学生根本问题所在。因为这可能不单是个性问题,而是一个共性问题。

  2.如果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茫然不知,答非所问时,教师可以适当指明思考方向,接通他们的思路;或降低问题难度,把问题分解为几个部分或改变提问的角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切不可一语破的。

  3.当学生通过思考可得出结论时,要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要怕费时而过多提示,否则会使得教师的“引导”显得过犹不及。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思考时间长了,我就完不成教学任务了。殊不知在不给学生思考前提下完成任务的是教师而并非是学生。

  4.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答案,把他的答案分解为正确和错误部分,分别进行评价。对正确部分给与肯定,然后再凸显错误部分,这种先表扬后教育的做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并引起学习的兴趣。

  四、重讲解,轻自学

  回顾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一开始总认为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课堂上不详讲,学生就搞不懂。于是在常态课上总是花长时间、大力气来讲解那些基本概念教学和试题讲评。每次我讲的口干舌燥,但底下学生却听的云里雾里,一头雾水。尽管我讲得面面俱到,可学生还是什么都不会。

  目前常态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时间远远超过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可以说教师基本上“主宰”着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缺乏积极参与和探讨的权利。往往造成只知道表面知识,而不能从深层次上理解知识,更没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解题时不会灵活应变和迁移,无法把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现象严重背离了新课改理念。归咎原因:

  1.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无视重点与难点,盲目追求多而广的知识体系,恨不得处处重点,结果使学生无所适从。

  2.教师对学生已有水平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来确定教学目标,一味追求低起点、高目标。

  3.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误区。总认为所教学生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不讲不放心。却不知这种低效的课堂讲解耗费了宝贵的时间,对提高学生能力帮助有限,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逐步形成不良循环:低效讲解—学生能力提高有限—加大讲解力度—学生自学能力低下、依赖性增强。

  新课程提倡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详讲重点、难点、疑点,对这些尽量讲解透彻,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自如。二是详讲教师在具体解题过程中的思路,讲关键点与细微之处,讲在学生的不懂处。

  新课改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门崭新而又陌生的探索课,犹如摸着石头过河。面对新课改,谁都无法做到有的放矢,那如何设计新课程将是许多教师经常遇到和思考的问题。笔者经过自身实践,以教学叙事的形式呈现各种普遍存在的误区,与有心者共置疑、同反思,一齐探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方法,并不断地去尝试创新、总结,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完善自己的教学,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DB/OL].

  [3]黎杏新.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优化设计的若干心得[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年3期.

  [4]杨青枝.关于生物教学的几点看法[J]. 才智 2011年06期.

  [5]王秀芹.浅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01期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