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能否让课堂走出教室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能否让课堂走出教室
李文英 湖北省仙桃中学生物组 433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犹如一阵春风扑面而来,给课堂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活力。我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无不在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为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目标分类化、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恰当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及实现角色转变等方面可进行初步探索,本文基于新课程标要求,阐述了生物教学课堂走出教室外进行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的智力、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从而促进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有效性更好的实现。
关键词:新课改;生物教学;有效教学;
生物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有效地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激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以达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长期研究的课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效率,以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率的唯一标准。为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不胜枚举,教学同仁比较认可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悉心备课
教师就每节课都要做到精心准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课程标准等。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要依据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用新的教学理念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1]。
2.注重学习动机的激发
巧设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做好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3.关注学生“提问”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2]。
4.实现角色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在此种种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下,我认为生物课堂开展有效教学,教师应大胆的让学生尽可能的走出教室,融入自然的大课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性。下面以细胞分化这节课为例简单谈谈把课堂搬出教室后的教学过程。
提前带学生到已预订的校园内某处,每个人找一棵植物坐在其旁边,就像照顾宝贝一样照顾好这棵植物,可进行情感教学,(我们班的学生素质最好,肯定会爱护每一棵小草,每一朵小花,走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位置肯定不会留下任何垃圾。)
下面进入教学过程:
教师:我们身边的这棵可爱的小草他是由什么发育来的?
学生:一个受精卵,
教师:那么这个受精卵怎么发育成一棵植物呢?
学生:讨论,结合教材做出回答。细胞要分裂,(因为一株植物是很多细胞的集合体,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个体)。细胞要分化,(因为一株植物是由很多不同的细胞组成的,由许多不同种类的细胞形成了植物个体,)
教师: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表皮细胞起保护作用,储藏细胞储藏有机物,这些细胞为什么功能不同呢?因为他们的结构和形态不同。在受精卵发育成一个成熟的植物体这个过程中,细胞不断的进行分裂,进行分化,所以分化具有持久性。
教师:我们每个人做为一个个体也是由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而成,分裂产生了组成我们人体的约1014个细胞,通过分化产生了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通过上述过程我们总结下细胞分化:
学生: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在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细胞分化的特点: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
教师:一个个体中所有的细胞都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所以每个细胞中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细胞为什么会分化,他的更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原来科学家发现像红细胞除了表达必须的一些蛋白质(细胞中共有的蛋白质,保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控制翻译)还表达大量的血红蛋白(分化的细胞特有的蛋白质,奢侈基因(luxuery gene)控制翻译),肌肉细胞除了表达必须的蛋白质外还表达大量的肌红蛋白。原来是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这是细胞分化的机制。
教师:细胞分化对生物体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一种细胞不可能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没有分化就不会产生功能不同的细胞,就不会有个体发育,所以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也是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如果我们身边的这个植物,每个细胞都能执行所有功能,大家想想会有什么后果,效率很低,资源浪费。)
教师:细胞分化和前面学过的有丝分裂有什么异同?
学生:各个小组讨论,然后小组长回答,
教师:既然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不可逆性,那么植物的体细胞能不能像胚胎细胞那样,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呢?联系斯图尔德实验(我们如果取身边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将这个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这个细胞会通过脱分化产生分化程度低的愈伤组织,然后这个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产生一个胚状体,这个胚状体可以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株。)这说明什么呢?
学生:这个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有发育成一株完整个体的潜能。这个实验体现的就是细胞的全能性。
教师: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呢?
学生:细胞的全能性就是多细胞生物体中,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因为每个体细胞都有和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基因或者遗传物质。
教师:细胞的全能性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科学家利用细胞的全能性进行兰花的大规模培育,新品种脱毒马铃薯也培育成功;在濒临灭绝生物的挽救以及大量培养优良品种等方面将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将来在此领域有所造诣。那么动物细胞有没有全能性呢?至今科学家没有把一个动物细胞培养成一个个体,但是克隆动物早已成功,根据克隆的过程我们发现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如果一个人皮肤大面积烧伤,或者有个器官病变需要移植,就算有提供者,并不一定会成功,因为器官移植有排斥反应,但是如果从自身取一个体细胞进行培养,然后诱导让他分化成皮肤或者其他器官就不会排斥。但是动物细胞只有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动物体中存在一些分化程度很低的细胞——干细胞。
简单的按照分化程度可将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按照分化能力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给学生举一些比较有吸引力的例子。如:英国足球名星----贝克汉姆储存来自他刚出生时留下的脐带血干细胞,以便万一他在赛场上重要器官受伤,则可以接受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
以上便是我浅显的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走出教室的意义,但课堂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灵活性,选择性和创新性,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学校条件,精心选择设计,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1]叶万祯.初中生物“四步”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1(4)
[2]薛云云.生物有效教学初探[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1)
[3]马新萍. 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有效教学初探[J].观察思考.2011(4)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