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生物 -> 正文

生物课程改革中教法和学法的转变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6:50:01阅读:
字号:|

  生物课程改革中教法和学法的转变

  辽宁省大连市三十中学 闫 桦

  打开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教材,也即打开了生物学科教学改革崭新的一页,令人赏心悦目,过目不忘,同时似乎也触摸到了学科教学新的发展方向和跳动的脉搏,可以说新教材体现了科技与教育的完美结合。教育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聆听生物科技发展的脚步,笔者深切意识到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放眼未来,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求,适应并推动教学的进步。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感到在课程改革的新的教育形式下,再沿用老的教法和学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式的需要了,笔者也逐渐摸索出一点点宝贵的经验,以下便是针对新教材教法和学法的转变所做的一点总结。

  一、休味新教材的意境,将情感教学溶入课堂

  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可以通过语言、情感的表达而发散,它可以在课堂中传递出一种氛围,表达出一种情境,无形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得学生逐渐产生共鸣,融人到教师的这种情感之中。在这里应该说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表达教学情境的良好空间。因为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即是语言文字上的变化,许多章节段落的语言文字优美流畅、精练准确。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一些段落的朗读是完全可行的。当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调荡漾在课堂中时,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融人这种情感之中,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品位和对生命特质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而作为一名教师,这也是对自身素质的重大挑战,教师此时的情感应该是真挚的、热情的,语音应该是准确的,从而才能使学生产生美好的联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师生共同参与这种活动并获得过几次成功的经验后,教师可以将这一形式布置给学生来完成,这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了表达,这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良好方法,体现出情感教学的特点,何乐而不为。初中第一学期的教材突出了以生物与生物圈为主题,体现了人与生物、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中所涉及到的环境意识、生命现象、生物活动等,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和个性发展都是一种很好的促进,都可以体现出情感教学的特点。

  二、把握新教材的精髓,教法上应有重大改革

  新教材还给人一个突出的印象是图文并茂、图片精美,翻开它即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想一口气翻看完的冲动,这些图片和所涉及的文字可以将学习者带人一种学习的情境。新教材在表达教学意图时还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再配以清晰明了的图片、说明、问题与思考,指引学习者对图片进行分析,对问题加以讨论,最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很好锻炼。尤其初一的学生表现欲很强,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地表达出教材意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说这些内容的应用是适时和准确的,所涉及的问题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是一个参与者,与同学一起讨论,对问题适时适当的加以引导或指正,提出新的观点,使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更趋完美。教学中许多环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体现出教师是学习行为的引导者、参与者,这恰恰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一种现实体现,与以前的教材教法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教材版面缺乏生动性,教学中往往需要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设计出一定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完成学习活动,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办法

  新教材同时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能力。我们会发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观察、探究、实验、生物调查、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堂和课外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具体培养。通过教学实践,针对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我总结了指导学生探究活动的方法,认为探究活动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是使学生懂得,探究活动起源于问题发现,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提出问题,针对问题作出假设(要让学生知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要善于提出多种假设),继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研究方案,预期得出的结果和达到的目标,对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得出分析结果,组间交流,讨论问题结论,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制定计划一实施计划一得出结论一表达和交流。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达到了实践生物学、研究生物学现象的目的,通过多次的探究训练,会使学生对探究活动逐渐习惯和认可,使其成为一种一贯性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习惯于观察周围的生物现象,善于去主动地探寻和发现,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情感,使学生更加热爱生物学。

  四、学法上适应课改要求,学法指导是关键

  教育思想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落实到学习方法上也必定要发生深刻变化,这是一个观念的变化,是课程改革的需求,也是势在必行的趋势。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我认为学习方法上的转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

  1.增进角色意识,努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环节让学生来承担和参与,如某些段落的朗读;还可以培养小老师,负责结论的收集和整理并总结结论,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以加强。

  2.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结论由学生充分讨论论证后得出,教师对其正确性作出引导性判断,如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课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学生的结论是2号瓶与3号瓶均发芽了,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其错误结论,而是让不同的结论组互相分析其实验过程的合理性和镇密性,力求从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源,提出重新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计重新实验的方案。问题的讨论、分析甚至结论的得出都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3.探究活动是学生实践性学习行为。对活动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和组织安排,使小组活动组织有序,才能使探究顺利完成。学期之初,我针对新教材特点在所任班级先进行了小组划分,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活动安排,任务明确分工,组织好组员活动并进行过程监督,使小组完成探究材料的准备、活动、实验、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结论得出等,这样才能保证活动顺利完成。教师对组长的活动指导和调控可以说是活动成败的关键。

  针对探究活动,为了克服某些不利因素,如小组活动场地不易安排,组员活动不易管理等,可以在班级设生物角(将实验材料放置于班级一隅,也可以将生物角设在实验室或学校安排的某一场地),这样便于组长组织学生活动和学生观察,也便于教师调控,有利于活动顺利完成。

  4.学生探究实践活动还应配以相应的探究指导。在现阶段教学辅助材料不配套的情况下,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制定不同的探究报告,以便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得出结论。此外,还可以设计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都有利于学生顺利地完成实践活动。

  五、打破思维定势,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途径

  新教材中的实践性活动多,思维训练多,这一点显而易见,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但是新教材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例如,我在讲第三单元第四章第M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课时让学生自己重新设计这几组实验,使得原本只适用于实验室借助实验仪器才能完成的实验,也适合于学生自己在课下或家中完成。通过师生的相互启发,同学们设计利用将生活中一些废弃的材料加以改造,用来完成这一节中的一些实验,同学们发现这些实验方法仍然非常可行。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环保意识,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学会了自己去探寻答案的实践方法,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此外,对于许多实验方法、探究方案及其过程设计,我不赞同学生照搬照用,而是鼓励他们多提几个为什么,结果会怎样,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中的要求,对学生思维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也体现出课程改革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打印本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