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历史 -> 正文

运用留白艺术,深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7:46阅读:
字号:|

  运用留白艺术,深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因此适当“留白”,给学生一定理解、分析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学生加深体验。为此,应做到导入时“留白”;衔接时“留白”;高潮时“留白”;结尾时“留白”;板书时留白。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留白 课堂 应用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国画中常有“几只蝌蚪,便画出十里蛙声;一片远帆,便引出万斛离愁”的意境,这就是绘画中的“留白”艺术。音乐中有休止之法,瞬间的停顿能突出节奏,张扬情绪;书法中有飞白之法,其笔画似断似连,肋骨凸陷,别有意趣。课堂教学作为独特的艺术活动,同样需要空白之美,讲究留白艺术。 教学“留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交流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思考与探究,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留白”不是简省,也不是避重就轻,而是引而不发,是一种教学智慧。它如同绘画留白,让课堂充盈着无限的遐想,如同音乐留白,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意绵绵,如同书法留白,营造出空灵的课堂空间。

  二、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运用“留白”艺术的策略

  1. 导入时“留白”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导入是一堂课的“序曲”,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它是青少年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导入时恰当的运用留白(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寓言故事、诗词、歌曲或图片漫画等设置悬念创设特定的情境,有意给一些历史与社会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黑面纱”,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从而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拉开主动学习的序幕。

  如在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在20世纪的英国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英国的议会要员必须走下汽车,坐上17世纪的马车,穿上17世纪的官服才能进入王宫内,宫内所有的布局 装饰及卫兵、宫女的服饰都是17世纪的。为什么在20世纪的英国要保持17世纪的风格习俗呢?17世纪的英国发生了什么事情,使人们至今念念不忘呢?”如此导入的“留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 衔接时“留白”

  课堂教学具有它的流畅性,是一门有动有静、有张有驰、有合有开的节奏感极强的艺术。在现行课堂特别是在公开课中,师生间总以流畅的即问即答显示教师的完美设计和学生的绝佳表现,片刻的沉默无语常被教师自以为精彩的填补所替代,使得学生很难体会出教学内容的真正内涵。教师的旁证博引,妙语联珠自然重要,但一味地急、一味地缓或没有“断流”,就不能激起学生占有知识、掌握知识的冲动,学习味同嚼蜡,效果自然不会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因此,教师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有意识地设下“留白”,让学生有思考、消化、吸收、练习和巩固的时间,等学生完成“过渡”后,再做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述,则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又不会有压迫感。。

  例如:在教学《“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时,讲完香港、澳门的回归后,为了过渡到台湾问题的教学,这时我巧设“金针度与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是否意味着祖国实现了完全统一的大业呢?当学生踊跃地回答还有台湾问题没有解决后,我又设置悬念:“是什么阻挡了台湾问题的解决?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什么不同?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台湾问题呢?这一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我留给他们 5 分钟时间阅读教材思考问题,然后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3. 高潮时“留白”

  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讲到高潮之时,教师不妨戛然而止、激流勇退:停下来,退出来,把“弄潮”与“冲浪”的激动让给学生。这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此时的留白,就像浪遏飞舟,唤起的是超越的激情和创造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郑和下西洋》时,,教师在讲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宣扬国威向海外显示中国的强大时,一位学生说:“听说是明成祖朱棣派郑和去海外寻找他侄子建文帝的下落。”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纷纷议论起影视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学生们的注意力也开始分散了。这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后来明朝终止了下西洋,为什么由实行开放政策改为闭关自守?问题立刻使学生由动变静,这样既给学生留出了思考的时间,又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再次集中起来,思维活动又重新回到教学中来。真正起到“一语惊醒梦中人”,“一语天然万古新”的作用。

  4. 结尾时“留白”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课堂教学也是这样。课堂结尾是一堂课的“终曲”,若设置好“留白”,弹好“终曲”,则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并取得“言犹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因此,好的结尾必须圆满有力,使知识得以概括和深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应把握好这个最后环节,使之成为“精彩之笔”。从而给人以“课尽而意无穷”的享受。设置空白,弹好“终曲”,以“不全”求“全”,在有限中求无限,即在一堂课的结尾注重浓郁的色彩和艺术的含蓄,给学生以想像和回味。

  例如:在上《世界文化遗产》时,我向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已经展开,希望各公民向文化部门提供线索。:如果现在让你来提供线索,你觉得我们身边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发掘和保护的价值?学生经过认真调研、分头查访,发现了像梅渚的剪纸、新昌的调腔等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来自己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有历史留下的痕迹,这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在《科教兴国战略》教学的结尾时,我给学生出了一幅对联的上联:国策无私,三年免税还拿贴;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农村教育的实际对出下联。结果,第二天课堂上学生人人跃跃欲试,还真对出了诸如“孩子有福,九载攻读不用钱”、“党政有情,穷娃求学能受助”等佳作。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5. 板书时留白

  黑板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空间,教师若能在这块“黑土地”上适当留些“空地”,让学生参与耕作,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板书设计的内容进行艺术处理,把一些内容在板书中体现出来,而其他内容则可通过省略或置空的办法使之隐去,言简而意无穷,形成板书上的“留白”,让学生自己去领会、思考、完善。比如在教学《近代中国的落伍》一课时,笔者通过呈现史料,详细的分析了近代中国落伍的内因,然后让学生合作探究近代中国落伍的外因,并将板书补充完整。学生们都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热情,闪现出无比灿烂的思想火花。

  三、运用留白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实践中恰当地运用“留白艺术”,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还可淡化教育的痕迹,增强教学的艺术性,实现教育无痕。但是在设置留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留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留不留空白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化而定,不能过度过量,坚持适度原则。

  第二,是要有的放矢,做到空白到位,空白有人,形白神不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第三,留白要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运用好留白艺术,教师要努力营造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合作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见解的欲望,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有高度的包容性,使课堂氛围宽松、和谐。

  留白作为教学艺术,它是教学过程的深化,并非思维过程的中断。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探索,拓宽自己视野,提高课堂留白水平,这样留白艺术才能在教学中真正焕发出无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003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

  2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嘉定区朱桥学校 孙建,中小学生教师帮手网)

  3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2003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构建新型历史...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