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高中地理教学应加强学生学法指导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3:46阅读:
字号:|

  高中地理教学应加强学生学法指导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又有社会人文科学的内容,现行教材越来越重视阐述人地关系这一主题,增强了它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但对学生来说,要掌握这么多内容,确实是一件头疼的事。为此,现行教育除了要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外,也迫切要求教师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教学任务之中,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是使学生自身学习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关键,同时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那么,如何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生学会阅读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少不了阅读,阅读地理课本一般要求学生分两个阶段,即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两个阶段又

  分为相互联系的四个步骤:

  课前预习时,要细读课文正文、知识窗、活动及地图和图表,且需笔、眼、脑、手并用。通过详细阅读,对本节所要讲述的内容及所涉及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讲过之后,立即利用课堂剩余时间结合老师布置的课上练习,细读第二遍,这一遍的重点是整理老师所讲内容,理清条理,掌握重点、难点,建立知识构架,以便宏观把握本节内容知识体系,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第三步是课后及时复习,在前两次阅读基础上,“浏览”课文。第四步,在前三步的基础上“质疑”,通过阅读找出问题,读而生疑就是进步,有疑就有思考,有思维活动就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整个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但阅读切忌无目标,泛泛而读。

  二、注重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能力培养有多种:自学能力,判断、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我们首先应该进行的是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次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包括围绕某个问题,阅读教材、看图分析;理清知识结构,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注意插图与课文内容的对照与转换等。例如:在讲述时区的有关问题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地球自转一周的度数和时间是多少?(2)地球约24小时转过360°,那么一小时转过的度数是多少?(3)一小时转过15°,而一个时区跨15°,全球共划有多少时区?转过一个时区,需要多长时间?(4)相邻时区间,相差几小时?相差两个时区,相差几小时?这样,就将“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这一复杂的结论化为逻辑上相互衔接的若干简单问题,接着组织学生自学、分析、讨论,最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形成结论,即地球上以经度每15°的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相邻的时区间相差一小时。通过这种学与教的过程,学生不仅能总结时区的划分,还能进一步加深对时区计算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对繁多的高中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来说,教会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让其通过网上查找资料,查找不理解的地理概念、陌生的地理名词,并经自己的分析、理解来消化、吸收。

  2.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的许多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与楼间距大小、飞机场选址、人口膨胀、城市化问题、资源短缺、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如何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能力培养的第二次飞跃。课本在人文地理这部分中特别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习高中地理中“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之环境因素”这一内容时,我们可让学生来帮助布局自己所处城市中存在污染问题的工厂,学生们在布局过程中,考虑到了我市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西北风,认为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放在西南郊或东北郊,并指出了我市区内水污染严重的造纸厂其区位的不合理性及解决措施,然后学生们又列举了世界其他城市,如孟买、伦敦等如何进行工业布局的事例。这种联系自己家乡实际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好奇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在地理知识传授过程中,发散思维是将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生产劳动、现代科技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发掘潜能、开拓新知、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源泉。

上一篇: 高中地理教学学生智能化的培养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