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高中地理论文: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与能力培养全国通用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3:49阅读:
字号:|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与能力培养

  中学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知识涉及面广,内容包罗万象,从地球、地图到大洲、大洋,从地形到气候,从世界各国概况到中国各地民风民俗。要把这些复杂的知识客观的反映到有限的课堂上,并且让学生轻松的学习,我认为叶圣陶先生的一段话对我们广大教育者有启迪指导作用:“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课堂改革为契机,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终极目标,把地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地理课堂成为全体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良好场所。

  一、紧抓地图,培养学生会看图、能读图的能力

  由于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地图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地图获得地理信息,通过添图、填图等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地理知识。我在讲授《台湾的自然环境》一课时,采用的是“四图”教学法,即“画图——析图——添图——读图”教学法。导入新课后,我没有太多的板书,用粉笔在黑板上勾勒了台湾省和福建省东南部的轮廓,并且用虚线标上了一条重要的纬线(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岛中南部,黑板上仅此而已。在我往黑板上画图的短暂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分析起来:有些同学用手指着黑板自言自语,有些同学的目光在黑板和课本之间移动,也有的同学在讨论。与此同时,我快速在图上不同位置添了九个数字,学生的眼睛即刻亮了,如数家珍般描述起来:①是台湾海峡,②是东海,③是太平洋……等到所有的学生把图上九个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描述一遍后,课堂回复了宁静,我才提出第一个要求:添图。于是在一翻争先恐后的忙碌过后,黑板上原先的空白图变得丰富起来。师生双边合作的地图完成后,我提出第二个要求:读图。学生在这幅图上“读”出了台湾省的形状,台湾省的组成部分,台湾优越的地理位置,还通过图中北回归线知道了台湾所处的温度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湾的气候,又根据地形和气候进一步分析台湾农作物的分布情况。这一课的学习凭借一幅合作地图被顺利“读”完。“四图”教学法很适合于自然地理的教学,像《澳大利亚》、《长江》、《黄河》等内容的学习都可以采用“四图”教学法,它既能巩固地理基础知识,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借助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辨能力

  观察是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缺乏观察就不会产生丰富的想象,而中学生在学习地理获取知识时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七年级学习《海陆的分布》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地理这门新课程,要记住七大洲,并且仅凭轮廓快速进行辨认有些困难,我就鼓励学生边观察边充分发挥想象力,很快有的同学说亚洲的轮廓像一只低着头的恐龙!我顺水推舟,帮助分析:“恐龙”低着的头是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前脚是印度半岛;后脚是中南半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是恐龙留下的一串脚印。听到这里,学生啧啧称奇,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脸上绽放笑容,并且学生的想象力如脱缰的奔马一发不可收拾:“恐龙背上背的是欧洲!”“北美洲是一只跳跃的大袋鼠!”“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像‘凹’字”。想象法的运用在学习中国行政区划的时候被发挥到了极致。面对34个省级行政单位,要短时间记住它们的位置和轮廓,好多学生不约而同倒吸一口凉气。我只是轻轻对学生说“青海省的轮廓像一只兔子,青海湖是它美丽的眼睛”,没想到学生的想象力一触即发:四川省像热带鱼,云南像孔雀,内蒙古像展翅的雄鹰,辽宁像大大的问号……后来的练习表明,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加上丰富的想象所收获的知识印象非常深刻。

  三、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索能力

  合作教学主要以课堂上合作小组的相互协作来共同完成既定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彼此合作。这需要教师先给予必要的指点,明确指出合作的目标和达到目标要做的工作,让学生在正确的目的驱动下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面对中国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如何才能让学生游刃有余,我先帮学生归纳铁路干线 “五纵三横”,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研究每一条铁路干线的起止点及经过的铁路枢纽,然后不是让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而是抓住学生爱挑错的心理,交给每个小组一个具体任务:委以“导游”的身份带“旅游团”去“参观”不同的省份的著名旅游景点。每一个“旅行社”接到“任务”后,群策群力快速制定最佳方案,派出最优秀的“导游”负责解说,而其余几个小组则会更加仔细的分析行程,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一旦发现错误会毫不留情的指出,当然,有不同的路线时也会毫不保留的说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所要掌握知识的目的。分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在学习欧洲西部、中国四大地理区域时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引用诗歌,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有时利用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也会引起学生对地理的极大兴趣。在学生的知识库中,知识并没有学科之别,而是融合在一起的。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地理,兼顾综合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合成,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讲《山地垂直自然地带分布图》时,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的引用,使学生不单是明白了山地气候及植被的垂直变化,还更加透彻的理解了诗句的含义,有些学生更增添了对诗人的敬佩之意。又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形区时引用相关的诗歌,也能有效加深学生对地形区的印象。“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云贵高原地形气候特点的真实写照;“巍巍苍苍,冰峰百尺,悬河千丈,山川相间”描述的正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学生很快就发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与四川盆地有着密切联系,甚至在后来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成功的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吹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些本来熟悉的诗句去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地理课中的引用,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问题,帮助学生从纵横两方面理解地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地理学科教师,我们精心选择教学方式,就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我们不仅要把“学会”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把“会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视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索过程。一句话,新的课堂教学,不仅注重传承,更应该注重创新。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勤于实践,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并通过地理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上一篇: 高中地理论文:开启人文地理教学...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