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论文浅谈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地应用
浅谈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要求,探究性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重视。笔者通过对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解和认识,结合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对如何应用这种学习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方式 地理教学 应用
2004年9月,高中课程改革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实验省区拉开序幕。地理教材经过改革,共有四种新版本进入实验区,分别是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和鲁教版,我省从2007年9月开始采用湘教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体验了课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与学方式和“新”的评价方式,也感受到课改的“辛劳”与收获。其中我感悟最深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即探究性学习的广泛应用。下面,我就一年多来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对探究性学习方法的领悟与应用谈一点粗浅心得。
对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解和认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要求中明确提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的变革。其核心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亮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在教学中充分重视、积极尝试,逐渐对这种学习方式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探究学习是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式学习的一种方法,一般这样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新颖性、不确定性、现实性和情趣性,探究学习以学生对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为前提,所以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进行探究,对探究的问题要认真选择。
探究学习模式的基本特点是:①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②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活动;③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④关注知识的建构和运用。
探究学习实际上是“任务驱动型”的学习。探究学习必须有明确的任务交待,探究什么、探究目标、怎么探究等等,教师事先要有计划。新教材中,设计了一定数量的学生探究活动,有些需要课内外结合来完成,有些可以让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有些需要几个人的合作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通过实践这种学习方式的应用,我感受到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独特魅力:在同样的时间和相同的学习资源的条件下,学生探究的程度可能不一致,探究的结论也会有差别,但是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探讨与争论”,从中理解地理知识并能够获得重要的规律性结论,而通过这种探究式所获取的知识,并不是教材中所编定的固有结论,也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的,因而较容易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因而其探究就具有独立性和独特性,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将会起很大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
根据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特点,我着重在“探究什么”、“怎么探究”上面下功夫,通过如下几方面的教学,让学生自然地应用到探究性学习方式。
1、结合乡土地理教材,增设探究性活动和问题。我在进行教材整合时,尽量结合乡土地理教材,结合怀化的教育实际,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乡土地理知识,也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爱家乡和爱故土做起,而乡土地理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取之不尽的宝藏和财富。研究、挖掘、开发乡土地理教材,无疑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中的重要内容。从这个定义上说,整合乡土地理教材既丰富了地理教材的内容,又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形式。
比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节课时,可以向学生提出“看看我们怀化什么方面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最大”这样的探究任务。通过学生几天的探究,我们收获颇多,有的提出雪峰山天险阻挡了当时日本侵略者的步伐,在中国战区以及太平洋战区的溃败的大形势下,终于在芷江签订了投降书,从而有了芷江受降坊这一著名的历史遗迹。另因水路发达,物产丰富,在明清时代造就了著名的洪江古商城,这都是我们怀化的骄傲。通过这个课题的探究,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热情。关于地球运动的教学,是高中地理的重点与难点,非常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探究性活动的配合。可以增设太阳能热水器仰角的调整,为充分采光计算楼间距离等探究性活动。
2、探究身边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个人经验与生活环境,更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地理课程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比如在学习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时,可以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学习大气对太阳的散射作用时,可以提出 “为什么交通警示灯呈红色,汽车尾部呈红灯?”再如,学习我国民居特色时,提出“北平南尖”“南辕北辙”、陕北窑洞、傣族竹楼……客家“围屋”的问题。还有根据冬夏季的作息时间表来体验“随季节的不同,各地昼夜长短也不同”,“太阳光照进教室距离的远近”说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随季节变化的地理现象等。对于这样的教材资源,学生感到既亲切又熟悉,从而乐于接纳,容易响应,可以真正体会到地理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之中,容易在感知和亲身体验中学习,形成学校、社会、个体相互联系的开放型学习方式,既拓宽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空间,又满足了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探究时事热点,引进必要的地理素材。除了注重身边的地理知识外,还指导学生放眼世界,关注时事热点,让学生有个更宽广的胸怀和更活跃的思维方式。比如中东始终是一个不稳定地区,海湾战争与石油危机,朝核和伊核问题,世界能源危机,铀的提炼与核能,未来取之不尽的月球新能源氮――3,中国与多国联合开发热核能技术,我国南海勘探首次发现地球新能源——可燃冰,“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西气东输”已运达上海等地,“西电东送”的运营,举世瞩目的三峡水电站已发电,松花江水污染,金沙江流域植被遭破坏,挑战南极最高点,在挪威建立北极考察站,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俄罗斯石油外运线路的确定,美国转嫁污染等。这些有针对性、更有新意、更有实效的实例,不仅能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关心时事热点的习惯,使地理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我国和世界科技成就的新动向。
4、探究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提高学生的抗灾能力。对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的探究,可以从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对人类的影响等多方面去探究。这里包括对传统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洪水等的探究,同时,更注重对新生自然灾害的探究,比如对海啸、沙尘暴的探究,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变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今年“5.12”特大地震的发生,在为遇难同胞感到痛惜的同时,我及时组织学生对地震方面地理知识的探究,让同学们更深切地领会了地球板块学。同学们通过探究,自然将问题引申到04年底的印度洋大海啸,认识到了海啸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同时通过探究,也认识到了我们居住的怀化是非震区,消除了学生对地震的恐惧。
三、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体会
1、学生要有自主探究的时空保障。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进行充分的自主质疑和探究,针对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反复地推理和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些过程需要时空作保证,只有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空,学生才有可能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思考,如果对问题的思考只是蜻蜓点水,对问题的探讨只是浅尝辄止,那么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具体探究过程中,我经常建议同学们应用方便快捷的网络资源,并尽可能地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领悟。
2、教师要多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并不断地提出一些地理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但也千万不可把教师的设问全部代替了学生的质疑,因为学生自主性的、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才是地理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如果学生能够主动质疑、主动思考、经济探究,这对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探究性学习方式应淡化形式,注重实效。对于《地理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要把握其实质,新课程强调学生参与、活动、操作、实践、探究和体悟,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起学生研究探索的欲望,激活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速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恢复,为此在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操作中,应该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要让学生的思维活动真正地得到锻炼和培养,不能为了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限制和牵制,否则形似而非神似的探究是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