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高中地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3:49阅读:
字号:|

  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课堂

  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课堂

  

  摘要:新的时代条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有高尚的人格和独立的思想,教师以他的人格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以他的思想的光辉照耀着学生。

  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切教育无从谈起。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教师。一个有亲和力的教师,他能给学生可信赖感。在提倡终身学习的新时代,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方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教育是一种助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教师面临极大的挑战。教师如果抱着旧的观念不放,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新的师生关系是互相信赖。

  正文:

  我们做教师的,大概谁也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什么时候与学生的关系比较融洽,学生就会喜欢你的课,并且乐于听取你的教导;如果与学生的关系比较糟糕,学生就会讨厌你的课,也会厌恶你说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将无法顺利的进行。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得出结论说:“教学就其实质来说,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的关系。”

  在学校存在的几种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基础的关系。构建和谐课堂,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古语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但在新时代,我们还不能停留在这样的传统认识上止步。积极的营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教师。

  教师与学生是一对矛盾,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常常处于冲突中。而这种矛盾是推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积极因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从来也不会有抽象的教师,教师是具体的,是各不相同的;当然也不存在抽象的学生,学生也是具体的,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千差万别的。同一种态度或方法对某一个学生是适合的,但如果换成另外一个学生,则可能行不通。求同存异,个别对待是正确施教的前提。

  孙云晓在他的著作《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中谈到,教育孩子首先自己。当学生难以改变的时候,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可以调整我们自己的心态和做法。反省一下自己,如果我们自己错了,不去怨天尤人,只能责怪我们自己。如果一味去责备和批评学生,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法国哲学家蒙田把这句话封为一生的圭皋:“伤害人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他对事件的看法。”教师也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看待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如果认为工作着是一种幸福,工作就会成为一件幸福的事;如果认为工作是一件劳役,工作时便会苦不堪言。伟大的科学家巴斯德曾经谈到“在图书馆和实验室所找到的平静。”平静怎么会那里找到呢?因为在图书馆和实验室的人,通常都埋头在他们的工作里,不会为他们自己担忧。如果我们教师忙于观察和研究学生,深入地去了解学生,我们将会拥有充实的生活而无暇为我们自己担忧。无所事事使人陷入精神空虚的灾难中,这对人生是极为有害的。

  面对学生,教师需要平和安静的心态。孔子对学习,如此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倡导好学乐学的学习态度,为师者为什么不可以好教乐教呢?

  教师要给学生信赖感

  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得学生接纳老师。我们不要忘记学生首先认同的是教师这个人。所以,教师应以宽容的的态度和自由的精神,给学生以信赖感。在《心理学大辞典》中,有这样的词条:“关系伦理是一种基本的动力,通过信赖和信任可保持家庭和社会关系。其中公平感的动态平衡是最深远,最广泛的关系现象的集合。当不公平发生时,紧接着应有补偿。关系中的问题往往是公平的补偿来的太迟或者量太少;使得关系之一方感到不满足造成的。症状的发展可能代表了不公平感的积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在家庭关系中建立或重建可信赖感。”这一词条是谈论怎样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我想,这样的做法,同样适合于师生关系。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的信赖和一视同仁,有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是低人一等的,而这对他的自尊心是一种伤害。

  师生互相信赖的建立需要师爱的无私。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无论是哪一篇,我们都能强烈的感受到他对学生炽热的爱。他不仅爱聪明的孩子,也爱智力迟钝的孩子;不仅爱品德优良的孩子,也爱“有精神创伤”的孩子;不仅爱体魄健壮的孩子,也爱残弱多病的孩子。他坚信,在良好的教育下,每个孩子都将成为优秀的公民。因此,教师不仅做到有教无类,更要做到师爱无类。并且,师爱应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爱。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

  我们教育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那么教师必定得是一个好的学习者。因此,教师需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不断地阅读,勤勉的学习。对于一个变动不居的社会来说,它更要求其成员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也只有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能在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是,不会惊慌失措,能够和善于运用自己的学习和创造能力,去解决挑战性的新问题。

  在教育的旧时代,仅凭经验就可能做一个优秀的教师。但由于新科技大潮的来临,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快,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教师只有通过不间断的学习,习得思想与智慧,以期望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呼唤教师成为有独立思想的思想者,用理论思维的前瞻性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活动。

  人贵在有思想。马克·奥勒留在《沉思录》中有这么一句话:“生命是由思想组成的。”吴非在他的教育杂感《思想者》中写到:“每个健全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思想者,因为上苍公平的给了我们大脑,赋予我们感知的器官,然而总是只有很少的人成为真正的思想者,因为大多数人没有从精神上解放,不知道自己可以站立起来,匍匐着的人总是认为自己应当卑微,如果他有思想,他站了起来,就会发现太阳每天是从自己的脚下升起来的。”

  思想者固然少,但教师需要成为这样的少数。因为,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教师,他的品格的光芒可能不是多么耀眼,但他一定能长久地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认为当今的时代应是更加重视人的时代,现在应比任何时候都重视人的心灵教育。他说:“在当今这个时代,只有把道德美和智力的丰富性结合起来,不断地向青年揭示人的新的品质,你才能政府年轻人的心灵和理智。”

  永远不要忘记尊重学生,并唤起学生的自尊。

  戴尔·卡耐基在他的著作《人性的弱点》谈到这样的处世方法:真正要他人做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给他想要的东西。那么一个人到底想要什么呢?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的做事动机除了性冲动,还有渴望伟大。美国哲学家杜威则有另一种说法,他认为,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林肯也提到,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类的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

  学生的内心也与成年人一样,渴望得到鼓励与肯定。如果教师懂得尊重人,尊重学生,就会发现没有一个学生是一无是处的。我们应怀有这样的教育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长处,一无所长的孩子是没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他睁开眼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尊感。适时的赞赏是永远需要的,对学生的精神鼓舞就像精美的食物有益身体健康一样。

  向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学生为师,向学生学习,共同成长。

  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越来越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有学者认为,教育是一种助长。那么教师作为帮助者需要积极地转变角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角色做了精辟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播知识,而是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教师除了他的正是职能以外,他将成为一位顾问,一位多提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 了解和鼓舞。”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将逐渐从个人走向与学生的合作。实现合作要求教师在更高的层次是成为学生,学生超越他的老师也是正常的事。这就是《学记》提出的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孙云晓 著 新世界出版社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论语》

  《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 著 作家出版社

  《当代外国教育思想研究》 毕淑芝 王义高 主编

  6 《不跪着教书》 吴非 著

上一篇: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从观念走向...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