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信息技术 -> 正文

信息技术课程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47:08阅读:
字号:|

  信息技术课程论文

  专业课除了上课的实施操作,还有一极为重要且非常需要时间的环节就是研读教材、琢磨参考资料、准备素材、撰写教案、制作课件。而一个信息技术老师只教一个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平行班年级的事例毕竟凤毛麟角,这样的幸运师毕竟不多。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很繁杂,同时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良知又不允许我们将课堂教学乱打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以下为我的一些薄见:

  一、用刚性的规定“硬”推动

  诚然,有很多学生学习是较自觉的,有的学生学习还很主动,他们中甚至有人会提前预习。可也有一个严峻的事实:一部分学生“吃硬不吃软”,上课不带书;课堂上安排的内容即使在老师眼皮底下也不做;为了躲避电子教室的控制,想方设法来破解电子教室的客户端、玩游戏……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刚性的规定来“硬”推动。

  学校也有课堂纪律方面的规定,但是面向所有学科、面向全体学生,缺少学科针对性。所以我针对中职学生制定了一个专业课的课堂常规。比如:不带书的-2分/人次,带书的+2分/人次,无故迟到的-2分/人次(5分钟内),认真学习的+3分/人次,不认真学习的-2分/人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意见的+4分/人节,勇于示范操作、比赛的+5分/人节,答问、操作有新意的+6分/人节,参加竞赛的成员+10分/人次。若特别突出,允许有5~10分的额外加分。然后视情况节节课或不定期的记录在相应的电子表格上。并且还规定:平时成绩占期末考核的30%(我以为平时的扎实认真才是期末考核有好结果的强有力保证),平时成绩低于10分(折算后的分数)考核成绩为不及格,表现特别差又反复不听劝解的向班主任和学校政教处反应。

  记得中专一年级某班前二节Windows XP课,带书的是寥寥无几,课堂常规实施后,即使没有书的同学也会提前向他班学生借好书。不带书的情况出现也是偶尔和极个别。这说明用刚性的规定来“硬”推动还是有必要的。

  二、用富有魅力的教学“软”拉动

  这些刚性的规定多少有些震慑乃至逼迫的成分。如果一个专业课堂仅靠此来维护、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仅靠此来保障,那无疑其脆弱胜过瓷器,并且这样的课堂是很可怜可悲的。专业课要上得好,必须用富有魅力的教学“软”拉动。可一节高质量的课需要一个好的“剧本”乃至“道具”——教案、课件。但精心研读课本、仔细了解学生、认真撰写教案、精心准备素材、倾心制作教具都需要很多时间。那么任务繁杂的教师又如何做到“软”拉动?

  2.1“借”用同行的优秀成果。

  每节课,如果都完全是我们自己研读课本、准备素材、制作课件,那所需时间对我们来说不可想像,时间不可能支付得过来。一方面要尽量上好课,一方面又无较多的时间准备。此时我以为一个较好的办法就是“借”用同行的优秀成果。由于是面向开放群体,他们所出示的教学案例、课件一般都是不错的,至少是他们自己认为满意的。有了这些,就完成了一堂课中一个重要的工程。纵使只起个模板作用,我们也只需稍加删补,故也能为我们减少大量的时间消耗。途径有三:一是在网上用搜索引擎获取,二是利用培训、听课的机会向优秀的同行拷取,三是利用集体考研时间与同头课老师一起制定教案。这样获取的教案、课件整体上讲质量都是不错的。

  2.2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

  对于我们这一类群体,经常性大量地拿出大的时间块作专业课的准备不太现实,但细小的时间碎片则是一个可很好利用的资源。因为一次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累加起来,就是一个大的时间块。如乘候车的时间、排队打饭的时间、上卫生间的时间等等都是很好的时间碎片。利用甲时间碎片来构思一节课的梗概,利用乙时间碎片构思一个好的导入,利用丙时间碎片构思一个好的情境……再将它们组装拼合,那么一节课在头脑中就很清晰了。此时,再备一节课,往往就能下笔成章,一气呵成。节约时间不少。因此,做足这些时间碎片的文章,千方百计让它们为信息技术课服务,长久以往,成效不容小视。

  2.3时时、事事、处处做专业课的有心人。

  文学创作需要扎根于生活,需要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实际上,信息技术课又何尝不是如此。因为生活中的某一个细节可能就孕育着一个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灵感,因为生活中某一个事件中可能就会碰到一个好的信息技术课的素材。比如原来做一个课件的时候很需要巨型计算机的图片。先前也曾看到过这样的好图片。但看后未作保存。于是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罗。花费半天时间,虽然找到不少,但却没有一张很如意的。而事后在逛一个论坛的时候却看到了不少巨型计算机的好图片。因此,觉得每个信息技术老师在每学期前有必要对其所教的内容至少做个浏览,至少能大致知其内容,了解大致需要些什么东西。然后,在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做信息技术课的有心人。之所以强调时时、事事、处处,是因为这三要素能造就一个三维的素材的海。这样,在碰到一些我们日后很需要的东西后,就能触发我们保存这些东西到我们自己的备用素材库中。从而比需要时专门去寻找缩时省力很多。

  2.4高度重视随机教育。

  我们要树立一个观念:不只有教室才是专业课的施教地,教室外也是一个很好的施教场所。一次学校朗诵比赛前期,一女生请我帮她录音,因为她想好好听听自己的朗诵效果如何。我爽快地应承下来,只是要求她必须带至少三个伙伴同来。很快5个女生来到办公室。我跟她说:可以给她专门提供一台电脑使用,前提是我讲解操作一篇后一切都必须她们自己来操作。整个过程中,她们5个始终非常的认真。过了好几周,我教授“数字化音频的采集”和“数字化音频的简单加工“知识,她们仍然记得非常清楚,因有了她们的示范操作和帮带的强力辅助,课堂进展的很顺利。不禁纳闷,以往教授他们知识,当节效果很好,可下周一检查就逊色很多。为何前后有如此大的区别?其实,这就是随机教育的魔力所在。随机教育因往往有一个比刻意搭建的平台好得多的情境和需求驱动,学生往往会听得特别专注,看得特别仔细,做得特别认真,记得特别牢固。因此,高度重视随机教育,实际上就是低投入、高产出理念在信息技术上的富有生命力的移植,是任务繁杂的专业教师向学生传授好信息技术知识、上好信息技术课的一剂良药。

  2.5牢牢抓住课堂45分钟。

  牢牢抓住课堂45分钟,是任务繁杂的教师如何上好专业课的核质所在。如果课堂没有抓住,那么这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好”字一说就是空中楼阁。比如课堂上要有清晰的条理、要有有创意的手段、要注意细节,等等。因相关的文章很多,故从略。

  当然,不管是“借用”也好,随机教育也好,都要注意策略和度,更要注意“改装”。比如前面所说的教案,每个教案都是在考虑一定的学生素质、教育硬件等因素后的产物,更有作者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渗透其中。因此,再优秀的教案也不可能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位老师,每一节课堂。此外,自己也要尽量多多原创并共享。如果仅以忙为借口作一个拷贝机器就是一种悲哀了。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