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信息技术 -> 正文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0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47:08阅读:
字号:|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冀赤江

  ( 漯河市源汇区教师进修学校, 河南漯河462000)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 学生听, 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 而教学内容也主要是靠一些描述性文字和补充说明的图片、图表, 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 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 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 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信息技术的介入, 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原理公式, 微观的化学反应现象具体化, 并宏观地展现出来, 使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 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 与校园网的接轨, 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

  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 给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机会, 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奠定了物质的基础。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即教师应如何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当中, 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需要迫切研究的问题。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教学中去, 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其目的在于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发展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融合新课程理念, 做到教师与学生的真正互动。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层面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同。不是谁辅助谁了, 而是二者要逐渐融为一体。一方面, 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学科教学, 另一方面, 学科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 它是与学科教学紧密融会在一起的, 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融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和信息技术简单“拼合”, 如果信息技术不屑于考虑各门学科教学的特点, 就会成为累赘, 成为勉强“贴”上去的负担, 成为一种时髦的表演。

  目前, 围绕课堂教学的整合, 大致有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一是让学生凭借网络, 进行资源收集, 或者进行预习, 或者质疑讨论, 或者完成作业; 另一个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但二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 使用“课件”的实践要普遍些。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以图像、声音为主的教学信息, 比教材中使用的文字符号更加直观、更形象, 便于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它产生的信息, 通过光、声、图多方面的传递, 能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最佳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 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自主探索的机会, 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具体而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 可以创设教学情景,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创设情景一般是通过描述、静物

  展示、录音等手段。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则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 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 甚至可以提供互动的学习情景, 学生可以对学习中的疑难之处, 再现情境,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通过多媒体教学, 运用画面、音乐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 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也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根据这一点,把学科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象、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 创设一定的意境, 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 陶冶其情操。也可以将理化实验中的场景再现, 让学生掌握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的试验。这也是传统的口述加黑板所不能比拟的。

  2 进行想象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中,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结合教材内容, 凭借想象因素, 让学生展开想

  象的翅膀,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展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正因为如此, 爱因斯坦才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而这也正是新课程新理念所追求的核心所在。

  3 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促进学生掌握发现学习的方法,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系统可以利用自身的声、画功能, 建立起一个虚拟的环境, 而学生则可以在此环境中

  作为一个参与者, 进行各种操作和观察, 将在真实世界中难以感觉到的虚幻世界、微观世界真实地模拟出来。例如初中化学中涉及到许多微观世界的知识,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因其受想象力的局限, 比较难于掌握。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多以挂图、幻灯和模型来帮助学生想象, 但因这些辅助手段的静止和单一性, 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信息技术却可以利用其功能, 将这些微观世界在微机里立体地, 多方位地、动态地表现出来。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 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 编制适合教材的软件, 将摸不到、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模拟出来, 真实可信地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

  4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要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否则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 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 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些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研究的方向, 多媒体课堂教学决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用录像代替所有课堂演示实验等这些形式都是不可取的。有时候, 教师和学生动手做演示实验反而更重要, 因为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直观的看到反应现象, 才更具有说服力, 才能留给学生更深的印象。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适时地引导和讲解, 使学生们对应掌握的知识点理解得非常透彻。通过合理的设计, 利用微机建立的虚拟世界和人机交互性, 让学生们自己在这个环境中去体会想象不到的东西, 让复杂难懂的难点变为他们自己动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难点也就比较容易被突破了。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

  经历与体验出发, 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学习过程,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也要求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是未

  来学校教学的必然趋势之一.基于网络的学科教学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研究课程本身所具有宽泛的内容也对教师不断提出考验,反思现有传统课堂教学,将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学科教师、学科教学和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整体的趋势。只要我们学科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 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 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育技术资源, 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克服惰性, 学科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 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 主动的、创新的学习。因此我们要提升教师的新理念, 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 使我们的教育行为符合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 通过课程改革的手段之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学科教学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使信息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