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辅德 以德育人
以美辅德 以德育人
【摘 要】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感,在美化学生身心的同时,也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使之不仅成为心灵美而且品德也高尚的文明人。
【关键词】感染 创作 启示 欣赏
一 音乐感染法
艺术本来就是相通的,音乐和美术更是息息相关的孪生姐妹。但是音乐具有震慑人心的感染力,通过音乐,更易激起学生对一些情景的回忆和联想。因此,在美术课上,我们往往选择一些和美术课内容有关的音乐在课堂中播放。如教学校运会招贴设计一课时,我就放一曲《运动员进行曲》,让学生马上联想起操场,联想起各种运动场景,运动员的动态便自然呈现在学生面前;再如舞蹈之美就会在优美的乐曲感染下,跃然于学生的画纸之上。另外,我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播放《雨打芭蕉》、《好一朵茉莉花》、《春天在哪里》等乐曲,从而愉悦学生身心,开启智慧,让学生不仅表现审美,而且心灵更美。
二 题材养成法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对父母依赖性强,娇气、傲气、霸气十足。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创作课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歌颂美的、抵制丑的,从而提高学生对美丑的判断力。在题材设计上,注意设计有利于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题材。如通过“拔河比赛”设计体现集体主义的《劲往一处使》、《团结起来力量大》;通过创作《龟兔赛跑》,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联想角度命题,如《学习小乌龟》、《执著追求的小乌龟》、《胜不骄、败不馁的小乌龟》、《骄傲使人落后》等。在点评作品时,激化学生良好品德及良好个性的形成,并自觉体验在行动上。
三 故事启示法
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开启学生的心灵美,渗透品德教育,用故事情景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帮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达到说与画的美育有机结合。如教学环保的招贴设计时,事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收集各种有关环保题材的故事,并把它讲给同学们。通过学生讲故事、画故事的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并且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以自觉行动来珍爱我们的生存世界,以前根据教师范画而画的千篇一律的现象,也不再出现。
四 作品欣赏法
在美术教学中,从认识入手,给学生提供正面的感性经验和形象教育,由感性美提高到理性美,良好的品德就不知不觉的形成了。如介绍中国文人过去以“画梅兰竹菊荷”等题材的画,大家都有所寄托,以“竹”表达他们的进取心,清正的高风亮节;以“荷”表达出淤泥而不染等高尚情操。通过美术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明辨美与丑,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领会了该如何做人。如欣赏清代画家任伯年的《苏武牧羊》时,告诉学生画家在民族危难之时的一片爱国之心;在欣赏徐悲鸿的《风雨鸡鸣》 时,告诉学生画家借在风雨中神态栩栩如生的雄鸡,面对东方高亢鸣叫的形象,暗示旧中国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强烈向往之情,激发出人们奋起自强的勇气。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的同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寓意,从寓意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喜、哀乐之情,激发人们奋发自强的勇气,并以此唤起学生振兴中华,为国家做贡献的爱国热情。五 野外写生熏陶法
美术教学应讲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审美和技能相结合,室内作业与野外写生相结合。因此,我每学期都会为学生提供一至二次野外写生的机会。通过带领学生到校外写生,通过对家乡的名胜古迹,乡村一隅以及身边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描述,激发热爱家乡的热情,培养写生的环保意识、社会公德等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通过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激发,带动了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向往,形成道德自觉不断趋向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高尚。
六 实践创作法
美术教学不仅让学生懂得了审美,表现美更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创造高尚之美。在初学者美术课本第四册的《土与火的表现——陶艺创作》课中,我有意识让本课知识进行延伸和迁移,让学生收集不同造型,不同色彩的酒瓶。让他们根据酒瓶不同的外形及颜色,在酒瓶上画不同的图案,使其显得恰到好处。如在上大下窄的瓶子上画一个大腹便便的“八戒”,看了使人忍俊不禁;在白色瓷质长颈瓶上,画一幅“仕女图”,显得清秀怡人;在矮胖的葫芦形酒瓶上,画上“弥勒佛”形象,更显大肚能容;即便是最普通的棕色酒瓶,学生在上面添画小鸟,勾勒几笔简单的山水,也可成为一个很有个性的文化艺术品。这些全归功于美育的体验性,它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和欲望,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它不仅开启了学生的心灵美,更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举一反三。
开育美之花,结德育硕果。在以上几点做法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我在教学中还举办一些学生作品观摩、小画廊作品展览、美术知识兴趣答辩等多种活动,不断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艺术活动中,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及自主、自理、自律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样,就有了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达到了持久的以美术教学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