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网络平台,探索德育新模式
巧借网络平台,探索德育新模式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引发诸多新的网络教育问题。学生是全球“网民”中最大的群体,他们的思想活跃且富于创新,许多家长望“网”兴叹,更有“黑客英雄出少年”的担忧。教育工作者们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去思考、实践与探索,实施以“网”治“网”战略,力求探索建立适应网络时代的德育新模式。
【关键词】网络 ; 网络德育;新模式
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这标志着人类已进入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已成为一个吸纳、承载人类生活、学习、工作的大平台,它使人们开阔眼界,获得大量信息,缩短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生存形态,成为推动跨世纪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它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青少年学生是全球“网民”中一个最大的群体。因此,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如何利用网络,实施以“网”治“网”战略,开创德育创新局面呢?这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发挥德育工作者在网络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一直担负着传授人类生产、生活各方面知识的重要角色,是伴随人类发展进步的职业之一。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最新、最好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这是教师职业不可或缺的支撑。教师的教学质量优劣并不只关系着个人业绩的成败,是关系到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兴衰。肩负着如此重大责任的教师应当自觉地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应充分认识到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就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最强动力,它已经成为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的生命线。如果教师本身尚未掌握信息技术,又如何指导学生搜集、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呢?所以,一线教师就必须具备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能力,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教师作为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成熟职业,必须具备如下的信息专业。
●理论: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作为职业支撑。
●服务: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将道德力量和知识创新整合起来。
●实践:教师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和发展。
●经验:在实践反思中发展自身的教育体系。
要具备这些信息专业,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现代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要在自身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知识,拓展知识领域,具备高水平的网络道德,使德育既生动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增强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对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不应该只是一种口号,因为只有提高教师信息素质才能真正对学生“授之以渔”。而电脑或多媒体也不应该是学校在炫耀自身实力或为达到某种办学级别所显示出来的高科技摆设。我们应有效地发挥网络的作用,优化网络环境,利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自控力,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尚未成熟,识别能力差,容易受误导等特点,又基于时下的网络大环境,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注意在网上搜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猎取信息,利用信息,并以此指导和教育学生,让网络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力求探索建立适应网络时代的德育新模式。
二、发掘网络环境的育人领域。
随着我校校园网的建成和因特网的连接,加上社会上网吧近几年如雨后春笋,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在课余或信息课对上网乐此不。年龄尚小、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的学生,在网络这个令许多人都惊叹甚至“招架不住”的冲击下,出现了“网虫”“网瘾”甚至网络犯罪等新的德育问题。学生作为网络社会中一个巨大的群体,他们既是网络资源的享受者,同时也是网络负面影响的受害者,他们在网络活动中以及延伸到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果要使他们杜绝网络行为,这又何尝不是与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相违背呢?所以,传统的磨尽“三寸不烂之舌”的德育工作形式已难以取得高效的德育效果。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的育人优势,抓住学生这种爱好心理,投其所好,实施以“网”治“网”,开创德育新局面。
㈠建立班级网页 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我们在校园网上设立了班级“绿色”网页,作为宣传班级文化、教育学生的重要德育窗口。我们的班级网页首页为“我们自己的网吧”,以下栏目设有“班级概况”、“风采展示”、“心灵小憩”、 “智慧宝库”“教师寄语”……用我们自己的精心打造把学生从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学生在班级网页里,或为集体出谋献策;或通过“风采展示”相互激励,共同进步;或在“心灵小憩”里窃窃私语,增进了解;或在“教师寄语”里平等交通,和谐发展。“智慧宝库”又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拓视野,增长学识的平台。班级网页的建立,学生求知欲望更高了,竞争意识更浓了,集体荣誉感更强了。师生关系也因此更融洽,更和谐。
㈡开辟网上论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校应积极规划和建设德育网站,利用校园电子布告栏系统,开辟德育新天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文化活动和网上服务,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在“网上论坛”互相讨论学习体会,共同探讨如何解决班级存在的问题,可以对班级的发展献计献策。“网上论坛”与“班级网页”不同的是:进行讨论时可以隐去真实姓名,摆脱了“随大流”的状态,能真真正正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实话实说。因此,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现象,纠正其偏差,解决真实的思想问题,做到防微杜渐,息事宁人。论坛网上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能大胆地提出问题,对平时老师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立场明确,观点新颖,使我们能从多重角度换位思考,给班级管理及学校建设带来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㈢运用“E -邮件” 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传统德育工作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即使是最民主的教师,也不可能使学生知无不言。因此,教师“受蔽”是常事,这也是传统德育的致命弱点。为顺应时代潮流,德育工作者应建立个人的德育网页,因为由个人建立的网页更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能让学生感到平等而且容易接受。再运用网络中的 “E -邮件”功能进行开展工作。由于“E -邮件” 的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教师职业所赋予的特权给学生带来的压抑感。这样,学生可以大胆地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学生有些心理话或一些敏感的话题,或心里困惑都可以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寄给老师,老师针对学生的疑问直接解答,然后用电子邮件逐一回寄给学生。这样对症下药,既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不会让学生“丢面子”。如果学生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老师可以把话题复制、粘贴到德育论坛上来,让学生在论坛里开展对话、辩论、答疑、咨询等,使德育在网上得以延续和发展。
㈣创建心理咨询室 加强学生心理辅导。
虽然网络技术在育人方面有它的优势,但要真正让学生在网上接收的信息有“利”无“弊”,不容忽视的工作就是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他们对网络的选择力与免疫力。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要经常利用学生下课时间主动与学生聊天,以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上网的心态,或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调查。心理辅导问卷大致内容是:
A.为什么要上网?
回答是:觉得新鲜,没什么目的。
B. 上网时浏览最多的网站是什么?
回答是:到哪里是哪里,没固定。
C. 在网上花时间最多的是干什么?
回答是:听歌,上 OICQ ,进聊天室与网友聊天。
D. 一般什么时候上网?
回答是:一有机会就上。
E.上网使你的社会经验变得丰富,处事变得老练吗?
回答是:效果不大。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问题。我们收集好之后,针对他们的回答进行分析。最后召集这些“网民”群体进行心理辅导,告诉他们网络的利弊,现阶段他们不能盲目花太多的时间上网,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上网也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或参与一些与他们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醒他们要特别警惕不要掉入网上美丽的“陷阱”,因为网络这个“虚拟世界”暂时没有法律、法规和有效调整,更没有有关机构的有效监管,它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其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举例如网上诈骗、网上跟踪骚扰、少数网站倒卖用户隐私、无聊的“聊天”等方面的事例在网上几乎无时不在发生。课上适时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既充实课堂,又起到预防、警惕的作用,大大提高学生的上网免疫力。
又如学生初入青春期,心理相当复杂。有的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脆弱、自卑,很容易迁移到学习上,从而影响成绩;有的在平时学习中遇到挫折,心情紧张,内心烦躁,导致自暴自弃,从而影响生活;有的却因同学之间的摩擦、师生之间在教育中有意见分歧,产生误解与冲突……所有这些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很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为做到防微杜渐,我们要求学生有不良的心理反应就及时登录学校网上心理健康咨询室进行咨询,以寻求答案与解决。这样我们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材施教,及时沟通,适时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㈤建立QQ群网 , 加强家校联手工作。
现代教育是一种立体型的教育,不能单靠学校孤军作战,它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的配合。因此,我们设定了以学校为主力,以家长为后卫,以社会支持为基础的德育思路。认真举办家长学校学习班,经常性地向家长印发现代家庭教育与网络教育资料;定期召开家长会议,以提高家庭素质,增强家庭教育的实效。在中国移动通讯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立了家、校移动通讯“集群网”。另外,在网络上我们还建立以学校为主,以班级为辅的QQ网群。这使家、校形成强强联手的网络教育。通过 QQ 天地和集群网,及时、适时与家长进行 QQ 聊天或互发短信息,介绍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动态,对他们身上的一些问题能够及时地配合老师进行教育。同时老师也可以把一些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通过上传介绍给家长,增进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这种方法既节省老师家访的时间,又缩短家、校之间的距离,极受老师和家长青睐。这网络德育省时、省力、高效,使教师教学精力更集中了,家、校教育更同步了。学校、教师、家长不约而同啧啧连赞:“ok!家校QQ群”。
三.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是一个无中心的资源共享、多元价值共存的“社会”。 它所带来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江泽民同志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积极意义,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与网络接轨。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可能成为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散布信息垃圾,侵犯他人权益以及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当代学生走上社会后,是否利用网络造福人类,取决于他们如何利用这一工具,即就是取决于他们的网络道德观。学生是道德观尚未完全形成的群体,如果对他们网上行为不加以引导和监管,就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学生是全球“网民”中最大的群体,而且他们思想特别活跃而且富于创新,许多家长望“网”兴叹,更有“黑客英雄出少年”的担忧。目前,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世界上还没有完备的法律和管理体系来规范、引导网络的发展和使用。在毫无监督和约束的状态下,如果缺乏道德自律,很可能会放纵自我欲念,偏离道德轨道。所以我们在充分发挥学校网络德育作用的同时更应加强引导、教育工作,转变学生网络观念,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范,使他们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要对他们进行网络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选择,使其明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不能在网上为所欲为,这是网络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要使他们知道网络既不是一个公司,也不属于某一个企业,更不属某一个人,它是由许许多多计算机和许许多多热爱网络的人们组成的一个“虚拟社会”,每一个有良知的网民都有责任维护和保持这个“社会”正常秩序,要远离一切有损网络的行为。教育他们要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学校要定期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儿童网站,使他们走向健康的天地,正如一位家长所说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孩子们就会看自己喜欢的内容,就没有闲暇浏览成人网站了!”
在当今网络时代,仅仅对青少年网络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德育工作者还应该主动出击,充分利用过滤软件,有效地阻挡色情、犯罪、毒品、邪教、反政府等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蚀与毒害,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网络空间。再利用网络提供的免费资源,如免费主页空间,鼓励、指导学生利用免费网络资源,自己设计、制作网页或创建网站,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做有意义的网络事情,争做网络主人。
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创设健康的家庭网络氛围,并共同行动起来,呼吁社会各界共建绿色网络,都做网络的新主人。
网络时代的到来,引发诸多新的网络教育问题,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面对这个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去思考、探索与实践,努力开创网络德育新时空,这对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政治觉悟等方面,都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同时也克服了知、德分离,智、德分离的弊端。这种全新的德育工作形式,把抽象的理论变成了具体可感的材料,把空洞的说教变成直面出击,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缩短师生间心灵的距离。让我们在这个全新的网络空间中去占领阵地,开辟网络道德教育发展之路,让网络真正成为德育的渠道与窗口,使学生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自由翱翔。
作者简介:
黄焕娜 中学一级教师 本科 研究方向为德育教育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