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德育思想工作方案
高中学生德育思想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局德育工作要求与学校关于“自主创新,主体发展”的办学理念,德育工作将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师德建设年为契机,帮助学生树立为人之德,为事之德,立身之德。通过以“班级文化陶冶模式”的构建,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人文精神的养育为突破口,整合德育资源;以班主任目标管理考核评估,落实班主任岗位责任制;以强化自我规范、自我发展的过程养成教育,创设一职中高中“自主创新、主体发展”健全人格培养为特征的德育管理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1、以“班级文化陶冶德育模式构建”为载体,拓展德育内涵和视角;通过选择班级文化特色,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设计团体活动的实践程序,研究班级闪光点,抓住薄弱点、寻找突破点,形成学生“自我要求、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良好班风与学风,创设弘扬民族精神和城市精神的校园文化。
2、以个人“学习化”建设管理为基础,自我评价与反思,唤醒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领悟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研究、质疑批判、认真作业、提高作业优秀率中获得自身需求的满足,以此产生深入求知这种强烈欲望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心,形成稳定的心理定势与行规准则的内化要求,以良好的学风建设优良校风,确保违纪率控制在最低点,严重违纪率控制为零,杜绝案发率。
3、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基地,落实班主任岗位责任制,进一步深化班主任常规工作达标要点的实施,通过对班级工作全方位考核班会课的规范运行与班主任手册的规范记载,促使班主任常规工作达标质量明显提高,为形成一支优秀班主任队伍夯实基础。
4、以对学生自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培养为抓手,充分发挥“四自教育”校本课程的作用,研究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与德育管理的操作体系,积极探索班级主导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和内涵,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实现班级间、年级间与学生间均衡发展的策略目标。
5、进一步深化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家委会、家长会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保证德育工作的立体化教育落到实处,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整合。
(三)、工作计划
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职责
1、进一步完善德育处规章制度。为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做好德育各项工作,从今年三月份,德育处全体人员统一了思想,结合我校实际,重新制定、修改和完善了德育处各项规章制度,如:《一职中高级中学安全条例细则》《06年德育处工作计划(上、下)》《德育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使一职中高中德育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2、在每周一,德育处都要对学生进行广播宣传,强化安全意识,印发宣传材料,包括:《致家长一封信》、《家长通知书》、《一职中高中学生仪表规范要求》《学生日常考核扣分标准》等。
3、每月确立德育教育主题。在制定每学期《德育处工作计划》时,每月确立一个教育工作重点。每月安排两次主题班会,每次班会的主题在学期初随计划下达到班级。这样,使我校德育教育有系统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4、每周一召开德育处例会,总结上周情况,布置本周工作。
二、尽心竭力,加大管理力度
1、克服困难,讲求奉献。学生日常表现直接反映了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更折射了学校的实际面貌。一职中高中学生多,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因而德育处的工作多而杂,偶发事件多。为了预防和处理好各类事件,德育处主任和各位老师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每天早7点前到校,中午值班同志两点到校,时常工作到晚上八、九点,周六周日都不休息。处理难题时,有时还受到辱骂,由此可见,德育处工作的艰难。经过大家的通力合作,使德育处的工作能顺利的完成。
2、耐心细致,做好学生和家长工作。凡是德育工作,人人出谋划策,特别是细节问题,考虑周全,避免漏洞的出现;凡是学校要用的材料都积极准备好;凡是领导交代的任务,都能不打折扣地完成。特别是处理一些违纪学生时,全处同志相互支持,群策群力,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之内心受到震动,从根本上认清自己的缺点,努力改正,从而使工作做到有理有据,力求尽善尽美。从全年《德育处工作日记》看,里面记载着全处全年共与学生谈话近三百次,与家长谈话一百三十多人次。
3、德育处每天组织巡查组教师检查各班上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汇总。为班级管理提供了帮助。
4、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教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对后进生进行帮教、转化工作。这些活动不空洞,有实效,对后进生的转化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培训,造就一支得力的德育队伍
班主任是学校管理的主力军,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是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要想取得满意的管理效果,必须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素质。
1、加强班主任培训,提高德育质量
由于我校教师队伍年轻,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因而加强班主任培养是当务之急。本学年,德育处共进行了多次大型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培训会,使班主任受益匪浅。同时,各年级结合本年级的特点,也多次召开班主任培训会,提高了班主任教育能力。
2、定期召开班主任会(每周一)。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
3、与班主任谈话(做工作)共120余人/次。特别是期末阶段与预聘的班主任分别进行了谈话,为班主任工作的顺利交接创造了条件。
4、组织和安排巡逻队成员在上、放学时间,认真检查学生遵纪情况,纠正各类违纪事件,特别是制止了多起校外人员到校寻衅滋事,确保了校园的平安。
此外,对学生会成员加强管理和要求,使他们增强了责任意识,成为课间纪律管理者。
经过全体同志的努力,学生形象有了极大改观,学校面貌为之一新。各种违纪现象大量减少,学生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四、开展各种活动,实践育人
1、每月确立一个工作重点,十二个月,月月有教育主题。
2、搞好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3、组织高一、高二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贴近大自然,融入社会中,增长才干,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
学生思想转化工作方案
一、当前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独特的独生子女性格
目前,我校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他们的性格独特。表现在娇惯、固执、狂妄、任性、自私、懒散、闭锁、虚荣心较强,生活奢侈、合作意识淡薄,公众、公益意识较差,劳动观念不强,动手能力不够理想,自理能力严重缺乏……特有的独生子女性格非常典型。
2.个别家庭教育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一是家长对子女们过度呵护、宠惯、溺爱、放任,管教不严或管教没有章法;许多方面倾其家中之可能而设法满足孩子们的所想、所需;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反而去指责别人,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孩子们的行为。二是家长对子女们的希望值过高。孩子的许多能力与后天培养和训练有重要关系,但这其中也有非常明显的遗传倾向。家长们则不考虑子女们发展中包括智力因素在内的诸多制约因素,对孩子们寄予的希望值过大,给孩子们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唯一出路”和唯文凭思想的灌输,使孩子们的心态出现了一系列的怪异现象。三是家长对子女们的教育处于失控状态。相当一部分家长随着打工族、民工潮离开了子女,于百里、千里之外,“前方挣钱,后方消费”。所谓的家庭教育只凭手机摇控、电话汇报。“表现很好”,分数虚报,学校与家庭很难取得联系。老师有心请家长到校交流交流,见面时则是老态龙钟的爷爷或奶奶们,对一些调皮的孙辈们根本构不成什么威慑。四是残缺性家庭使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足够的爱而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失去双亲之一的家庭往往难以顾及子女,对孩子们缺乏关爱。离异家庭“打、砸,抢”现象时有发生,使孩子们的心灵永远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为此而使孩子心灵呈扭曲现象的并不个别,所以残缺性家庭中的子女在学校、班级似乎总是个负担和麻烦。五是家长言行不够严谨,导致家庭教育失范。一些家长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审视,不拘小节,无意中对孩子起到了一定的负面性潜移作用,一些不良行为使孩子急足难返,从而对孩子教育带来了诸多的障碍。六是家庭经济为后盾也是不利于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家庭经济实力雄厚,物质基础丰富,“钱的万能”意识有意无意地折射至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由此而使一些孩子大手大脚、生活奢侈、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在班级群体中不能正确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在他们的心目中也沾染了相当多的铜臭味,他们相信只有坚实丰厚的经济基础才是解决和克服一切难题的关键。七是家长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推向老师。孩子们有什么不对总是习惯于找老师,父母似乎仅仅是衣食父母,而教与育的责任是学校的、是老师的。甚至一些家长片面的认为学校即教育,老师即服务,学生交费读书,学校、老师就应把他们培养成人、成才,甚或把学校教育视为万能。这些家长们不懂得教育的协同性、全面性和综合性作用。
3.现代媒体对学生的误导。现代媒体对学生的误导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影视、网吧对学生的作用一为传播型的。不该传的传,不该播的播,言情、武侠片使一些学生愈看愈爱看,看得上了瘾,入了迷,尽情娱乐甚至彻夜不归;二为灌输型的。有些情节向学生灌输的并不是科学、道德、公民素质、国防教育等,而灌输的是豪夺、巧取、贪索、谋杀、淫乱等内容,对青少年影响大、刺激深、伤害重、矫正难;三为虚拟型的。一些碟片、网页任意虚拟社会,虚拟人类生活行为,学生看后常常处于一种神志恍忽、想入非非的状态,许多的问题完全背离科学,脱离现实,甚至把生活、科学与虚幻的东西胡乱地结合在一起,学习不够专心,思想颓废,意志消沉,问题学生越来越多。
4.社会环境对学生产生不良诱惑。当前教育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社会这个大背景、大气候和大环境对学生产生的不良诱惑。许多人都富起来了,钱的意识浓了,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的东西也多了起来了,方方面面给学生以毫无顾忌地诱惑,从而使不少学生变得自私,气傲,把握不准前进的目标,精神空虚,动力不足,对良好的品质的养成失去信心,公共意识和公众意识较差,盲目效仿大款、明星,不屑于专家、学者和英雄人物,行为失范,心态怪异,老师难以与其沟通。
二、几点方案:
1、关爱是一切优良素质的灵魂和基础,是师生心灵之间沟通的一条通道。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以满腔热情去点燃孩子的思想火花,激励孩子成才。我们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抓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他们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根据品德形成的特点,实施信仰教育。德育和智育有着明显的不同。智育主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德育主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行动不行动)的问题:智育主要通过启发、传授等方式告诉学生原理概念等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思维,让他们由不知到知,由知到会知,而德育是让学生相信某种道德观、人生观,并且将此落实到行动中,即把道德深深内化为学生的信念,是他们对它深信不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行动准则。 ?
3、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逐层实现德育目标。我们把学校德育目标由低到高分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也就是最浅层次,即要求学生遵守社会的基本公德,这是道德的底线;第二层次,是弘扬的层次,这是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德育目标;第三层次,是追求的层次,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础、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的德育体系。循序渐进的规律既要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又要有适度的超越性,避免向学生提出大而无当的教育目标。
4、讲究方法,以诚相见,平等对待学生,寓理于事,从“说教”走向“身教”《礼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说的是教育者必先了解受教育者,走进受教育者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真诚的关切,这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各个品质都会获得真正的意义”。可见教育需要真诚,学校教育更需要真诚,沟通必须从“心”开始,用“心”为之。当然改变习惯是痛苦的,这就更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心心相印”的教育,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份期待。现代学校教育研究和学校教育实践进一步表明,对学生有良好的期望和鼓励,促进学生克服心理和现实的种种障碍,会取得令人吃惊的成绩。
5、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纪律是学校教育的最有效的保障,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保证,纪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因此,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纪律观念。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为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安全、学校安全、心理健康与人身安全、网络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和交友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严格覆行学校的各项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纪律、心理状况,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