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谈谈荣德生先生的教育实践和思想的特点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2:59阅读:
字号:|

  谈谈荣德生先生的教育实践和思想的特点

  摘要:本文探讨了荣德生先生的教育实践及思想的特点。

  关键词:教育 实践 思想

  1 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思想在平行互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

  荣德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思想是在平行互动过程中产生的。荣德生的教育思想是在兴办教育的实践活动中逐步产生的,而他的教育思想在产生后又指导了他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荣德生在1906年首先创办公益第一小学,在兴办教育以及自家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教育贵在实学,因此产生了“实学实用”的教育思想。后在创办公益工商中学和中国纺织工程学院以及江南大学等的过程中,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他都特别重视实用性,并建有大量的实习场地供学生实习,以便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荣德生兴办教育二十年,他原以为的通过教育可以改良社会、民众知识进步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实现,是以公民道德日形堕落。这时荣德生逐渐认识到以前的教育皆人才教育,而非公民教育,遂编写《人道须知》刊印,以供中小学训导时用。后江南大学等学校在办校的宗旨中都明确把培养学生的德行写进去。这些学校都注重学生道德的培养,重视道德教育。

  荣德生重视女子教育虽源于其母对女学的重视,但在办了四所竞化女学以后,以及他的企业需要大量的经过技术培训的女工,他对女子教育的重视也成为他的教育思想的闪光点。而他对女子教育的重视又直接导致了荣氏企业开始大量的轮训女工,由此荣氏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生产成本明显下降,荣氏企业成为了国内知名企业。

  荣德生在办学的过程中产生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虽然有很多办教育的人都能把这句话挂在口头上,而荣德生却把它做到了实处。从公益小学开始,荣德生所办的历所学校都对贫苦者实行免学费的做法,这使得许多贫苦之家的孩子能有机会接受教育,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荣德生为了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才实学,而建了大量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还在江南大学实行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制度、借读生制度和转系生制度。这些措施都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的。

  荣德生在办公益小学时就注意聘用当地知名人士任教,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兴办教育的过程中,他更加认识到师资的重要性。荣德生在创办申新职员养成所时聘请著名的纺织专家沈泮元为主任,在创办江南大学时更是不惜重金聘请国内知名的专家来校任教。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荣德生的教育思想是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而他的教育思想在形成后又促进了他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2 以企业发展为导向,设置专业

  荣德生兴办教育事业的其中一个动因就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所办学校设置专业时也注重以企业发展为导向,设置企业发展所需的专业。

  荣德生在1919年创办的公益工商中学就开办了工科和商科,尤其是工科可以说是专门针对企业发展而设置的,以使学生熟悉机器操作。

  荣德生在1948年创办的江南大学设立了理工和农业两个学院,就是要为发展中国的工业与农业两大基本产业培养多种高级技术人才。而荣氏企业所经营的是面粉和纺织两个行业,这两个行业与理工和农业是分不开的。荣德生把理科和工科合二为一成为理工学院,下设三个系,即:机械工程系与电机工程系合一的机电工程系;数学与物理合一的数理系;化学(理论性)与化学工程合一的化工系,这些系科都紧扣荣氏企业所从事的行业。

  荣德生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还办了国内少有或没有,却又很急需的专业。比如:江南大学的农学院的农产制造系;1948年,又根据中国面粉工业同业公会的要求,增设了三年制的面粉专修科。面粉专修专业有三届毕业生,共七十多人,后来都成为国内各面粉工厂、粮食科学研究所和高等学校的高级科技人员,为发展我国的粮食加工工业和粮食科研教育事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荣德生还注意专业的超前性,目的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未来企业发展的需要。比如:1949年下半年,在江南大学设立了工业管理系。江南大学在1949年初步调整系科、取消学院一级建制时,增设了工业管理系,成为全国最早设立此系的“三兄弟”之一。这是因为荣德生父子充分预计到全国解放后经济大发展在即,各企业势必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于是就成立了这个系,以适应未来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人才需要。

  由此可见,荣德生所创办的学校,专业的设置都考虑自家企业和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考虑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企业的需要。

  3 重视职工培训

  荣德生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厂内缺乏技术骨干、职工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低下,不能适应新式机器生产的需要,因此,荣德生及其兄荣宗敬采用多种方法,运用荣氏企业自身的资源和力量,广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着力提高各企业职员和工人的文化程度与技术素质。在荣氏企业内部,先后建立了各种养成所、业余文化学校、传习所、补习学校,开办了各种短训班。

  1928年荣德生在无锡荣巷开办了申新职员养成所,聘请留英、留日纺织专家沈泮元主持,以培养企业急需的职业技术人才。该所在1928年至1932年的四年中,共毕业81名学生。从1933年起改招初中毕业生,予以同样之养成。1936年至1940年,该所又在上海举办职员培训班两届,共毕业48人。同时无锡申三、重庆及宝鸡的申四亦办有职员训练班,为申新系统各厂培养了一批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1936年起,荣德生又让申新纺织公司在上海、无锡、重庆、宝鸡等地普遍举办职员训练班。截止1940年,仅上海、无锡两地的申新职员训练班和养成所,就培训了250多名在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鉴于申新各厂需要大批能掌握大机器生产技术的纺织女工,荣德生在1932年又创设了申新三厂女工养成所,申新三厂培训女工成效显著,汉口的申新四厂随即效仿,申四于1935年在遭遇火灾之后的重建过程中,就曾大规模的对女工进行短期的培训,十个月的时间,已培训女工达一千多人。这种大规模的训练养成工,在国内尚是创举。

  申新职员养成所和女工养成所建立后,荣德生发现“独于机工尚无培养之所”,为此从荣氏企业实际出发,特于1930年在无锡申新三厂创办机工养成所。该所采用半年学习训练、半年送各工厂试用的形式培养职员。

  1938年6月,荣德生支持子侄辈以申新纺织公司的名义,筹办中国纺织染工程补习学校,招收申新各厂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并兼收少量其他纺织企业的在职人员,进行文化、技术的补习。中国纺织染工程补习学校分设纺织工程、染织工程两科,旨在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学制两年半,前后共毕业七届学生,约400人,这些毕业生大多成为申新各厂的技术骨干、管理骨干。

  无锡申新三厂在1926年建立劳工自治区。在劳工自治区内为提高工友的知识水平,遂与1932年秋季创设晨夜校。晨夜校的学习方式根据工人业余时间来选择晨校还是夜校。1934年时晨夜校共有甲、乙、丙、丁四个班共154人,学校是纯粹义务性质的,凡申新三厂的职工,均可入学,不收取学费,而且还供给书籍。学校按学生的程度,分识字训练班、公民训练班、技能训练班三级。

  荣德生从自家企业发发展的需要,重视职工培训工作,大量地培训职工在国内属于首创。荣氏企业在获得大量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大量经过训练的工人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上一篇: 谈谈自我与尊重在教育中的定位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