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陶行知教育理论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启示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2:59阅读:
字号:|

  陶行知教育理论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在过去的民主革命年代闪耀光芒,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也是很适用的。他的素质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加快和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从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中寻找素质教育的重心

  早在1922年初,陶行知就指出:“中国教育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能普及。”[1]争取在中国实现普及教育,这是陶行知一生最大的心愿,也是他毕生从事教育实践及其教育思想体系的中心。陶行知一生在旧中国不断地探索改造旧教育和创造新教育,历经艰辛,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在全国普及教育这个理想成为现实。

  陶行知一生献身教育事业,从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到社会大学,从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国难教育、大众教育一直到民主教育,他都始终不渝地以普及教育为己任。特别是名扬四海、蜚声中外的“小先生制”,陶行知把小先生作为在穷国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小先生制”已经普及到全国23个省、市,在国际上影响也很大。1936年8月,在伦敦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届年会上,陶行知作了《中国救亡运动与小先生普及大众教育运动实践情况》的报告,受到各国与会代表的赞扬,认为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剥削被压迫民族普及大众教育的好办法。印度、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代表特别重视,特意邀请陶行知去他们国家演讲“小先生”的经验。

  陶行知特别重视基础教育,早在留学美国期间,他就很重视学习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和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等人的幼儿教育思想,而且对国外幼儿教育事业予以极大的关注。他认为教育要唤起民众,必须从启蒙开始,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他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2]他强调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3]

  陶行知为什么如此重视基础教育呢?原因很简单,基础教育是一种普及性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基础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不容忽略的,它在促进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这就昭示我们,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其重心应该放在基础教育阶段。因为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键环节,是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石。

  二、从陶行知的献身教育思想看教师的自我塑造

  素质教育最终要依靠广大教师来落实,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教师的思想道德、人格品质及知识水平,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非常强调教师的重要性,他在《古庙敲钟录》一文中说:“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4]陶行知不仅是一个教育理论家,而且是一个教育实践家。他的崇高人格、渊博学识、关心学生、平易近人的品质,实为当今教师教师楷模。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炼出教师的自我塑造要求: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陶行知也强调正人必先正己,注重“以人教人”,注意以身作则。他曾说过教师要严于律己,使自己“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5]陶行知一生的教育实践之所以能够取得相当高的成就,之所以能够桃李满天下,直到如今仍流风遗韵不绝,都与他以身作则、“以人教人”密切相关。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才能如丝丝春雨滋润幼苗,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2.精于业务,好学不倦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学,是传授知识给学生,如不精于业务或不懂业务,则教不好课。陶行知曾指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6]每一个教师,都要切实掌握所授学科的知识技能,并要逐步达到精通的地步。陶行知认为,教师应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他指出:“读书多,则积理富,积理富,则随时应用,绰有余裕矣。”[7]只有博识多闻,上课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做到问一答十,举一反三;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更具说服力。

  在学习方面,教师也必须责无旁贷地给学生做出好学、勤学的榜样。教师更有责任在业务上力求长进,努力跑在学生的前头,才能引导他们不断前进。

  3.关心学生,诲人不倦

  1926年,陶行知在《我之学校观》一文结束语中说:“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8]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自己的学生。陶行知奉行的是“爱满天下”的宗旨,他说:“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而不是武力。”[9]在他看来,爱是一种力量,高尚纯洁的师生关系,更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而取得较佳的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崇高的师爱还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不以家庭门第、穿戴面貌取人。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就属于这一类。陶行知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进一步把爱生与为民族培养人才之幼苗联系起来。陶行知在重庆为难童所办的育才学校就是一例。如有一次,育才学校在重庆保育院招生时,有一位患癞痢头而有音乐才能的孩子因正患疟疾发烧而未能参加考试,陶行知得知后,亲自写信给该院院长,请他派人把这孩子送到学校就读音乐组,充分体现了其惜才、爱才之心。

  师爱还体现在整个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如在教学中,教师应本着虚心和谦逊的精神,对学生的提问,自己不懂就不要装懂,切忌故弄玄虚或避而不答。陶行知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10]

  4.勇于创新,进行科研

  陶行知在一首诗中写道:“人生为一大事来,丈夫志在探新地。”这正是他自己开拓、探索和创造精神的极好写照,他一生对教育理论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探索和创造,并撰写了大量论著。新时代的教师也应该由知识型向科研型转变,素质教育迫切需要科研型的教师。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师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任,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站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前沿,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广大教师一定要把教学实践同教育科研结合起来,做一名科研型教师。

  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要无愧于这一光荣称号,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社会作用和地位,时时注意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处处讲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陶行知毕生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行,以及他的较为全面的有关教师如何加强道德修养的见解,都是极其宝贵、有待我们认真学习并付诸实践的道德资源。

  三、从陶行知强调“手脑并用”的观点看培养素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陶行知有一首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11]他主张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劳力基础上劳心,培养社会发展实际所需要的人才。陶行知强调必须培养“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提出“看学校的标准,不是校舍如何,设备如何,乃是学生的生活力丰富不丰富”。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中间,不是只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片面追求升学率。要更好地培养千百万各行各业的、有生活力的、有创造精神和开拓能力的劳动者。要丰富课外活动,增设兴趣小组,让学生自我组织,广泛参与,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培养其个性特长。

  注释:

  [1][2][3][5][7]《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一卷,第408、83、136、576、67页

  [4][10][11]《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三卷,第31、482、521页

  [6]《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四卷,第633页

  [8]《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五卷,第765页

  [9]《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二卷,第221页

上一篇: 陶行知“中国式教育道路”浅谈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