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放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上)
学校开放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上)
为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我们设置了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本文试从开放性教学的研究:涵义及特征、依据及原则、以及教育功能;开放性教学的实践:必要性、可行性、组织原则、设计、 及具体活动;开放性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开放性教学与差生及优生,开放性教学的课堂评价体系,是开放性的教学还是教学的开放性,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等诸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开放性
问题的提出
开放性教学是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僵化和封闭的弊端提出来的,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应试为中心,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2.?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3.?以课堂为中心,课堂结构简单化,教学形式单一化,教学过程死板,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手段落后;
4.?以书本为中心,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总之,僵化和封闭的教学是学生在有限的空间(教室)和有限的时间(课堂)里,借助单一的媒体(课本),通过单向性活动(师→生)进行操练式的学习。
以上种种均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适应开放时代竞争社会的需求。
第一部分 开放性教学的研究:涵义及特征、依据及原则、以及教育功能
教学是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所谓开放性,就是不拘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封闭的模式,而是要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现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开放性教学是相对封闭式的教学而言,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主宰课堂,而是让学生充当主角。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到创设情境,设计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不对学生预先设置任何框框。既有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又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在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中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开放性教学的涵义及特征
2000年7月1日至8月6日在东京召开第九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日本学者桥本吉彦提出“开放式教学——思维开放,题目开放,过程开放”,这是对开放性教学的明确解释。本研究认为开放性的教学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开放性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开放性教学是针对封闭式的教学而言的,综合本校对开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开放题是指问题结构的开放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问题结构的开放包括条件开放和结论开放。条件开放是指问题的条件可以不断变化,结论开放是指一个问题允许有多个结论或无固定结论。策略开放是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或途径去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开放题本身也具有开放性,能够由这个问题引伸、变化出新的问题。
(2)??? 开放的意识
教师和学生都应具有开放的意识。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充当学生的“导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学生要敢于质疑,不盲从老师、书本,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分析问题,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 允许多向交流
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书本之间的交流。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之外,还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可以提出与书本不同的看法。
(4) 开放的评价方法
开放性教学重在问题的提出、探索、解惑的过程,而不是问题的结论。因此必须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5)教学关系的主体性。实行开放性教学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器而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6)思维方式的挑战性。挑战性是创造性个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它要求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超越书本;不迷信老师的经验和权威,敢于向教师和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独到见解;敢于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做别人所未做的事。
总之,开放性教学既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二、开放性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1.从社会发展对价值规律提出的新的素质要求看,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学生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要在帮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只有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才可能实现。
2.建构主义学习模式的心理学基础。源于瑞士认识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学说: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开放性学科教学正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开放的情境,提供丰富的信息,促进学生通过互相协作,创造性地活用知识。??
开放性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适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还要为学生所熟悉而且感兴趣,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通过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问题。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通常对感性的、直观的、具体的内容比较感兴趣 ,可选择一些动手操作,趣味性强的东西,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总的说来,开放性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能创设一种开放性的问题情景,具有较强的刺激因素,所涉及的解题策略要具有多样性和较高的方法论价值。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解答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体验到探索与发现的乐趣,领悟到学习的真缔;问题的结果也应具有多样性,问题本身要具有普遍性,有进一步引伸拓广的可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更一般的内在的规律。
2.科学性原则
开放性教学应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开放性不等于随意,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应具有时代性和正面教育的积极作用。解答问题的方法应具有科学性。虽然结论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一定要从开放性中找出确定性来,不能给学生一个模棱两可的感觉。
3.循序渐进的原则
开放性教学并不完全排斥传统封闭式教学,而是针对封闭式教学的缺陷与不足的一种补充。这两种教学形式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在实际教学中,开放性教学应适当穿插在教学中。同时开放性教学所涉及的知识、问题情景应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学生不熟悉或根本不知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多种多样,具有极大的综合性,所以也应该从某个知识的开放性教学到整节课的开放性教学,由小的,局部的开放到大的、全面的开放,而不应该一步到位。我们可以就某个概念的引出、产生的教学进行开放,也可以就某个定理法则的形成进行开放性教学,也可以进行开放题教学。
4.综合评价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评价学习的结果,而应是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应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一般智力和特殊能力;同时兼有传统题与现代化试题,兼有论述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也兼有口试、笔试、操作考试;把绝对评分与相对评分结合起来。总的说来,要将学习的结果与学习活动的过程结合起来,既评价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又评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潜力;不但评价学生的智力,还要评价学生的性格和个性。
开放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所选择的内容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不能脱离教材、大纲另起炉灶,而应遵循大纲,与课本相协调。教材上的内容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精华,我们不能随意舍弃。教师应深入钻研大纲与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将封闭的概念、公式、法则进行逐层分解,设计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来探索。对课本中的一些习题,可变换问题形式,改变或增减题目的条件,探求新的结论。但是,并不是说开放性教学的内容都必须来源于课本。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可以适当拓宽和发展。人们普遍关注的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问题,诸如银行利息、股票、贷款买房、环保、信息等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话题,都可以以适当的形式引入到开放性教学中,但不一定提供给学生真正符合实际的情景,这是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比如数学不是一定叫学生把数学直接运用于现实,而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并在一定意义下,使所学的数学合理化。另外,应注意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其他学科中的一些新概念、新的提法、新的动机也可以引入到相关教学中来。
三、开放性学科教学的教育功能
(1).开放性教学能真正体现建构观的教学思想
建构观认为学习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去发现一个独立于他们之外的知识世界,而是重新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去建构一个新的认知结构,学生需要投入全部思维和经验,组织起相应的原材料,去接受问题的挑战,自己提出问题,选择方法和探索经验,并进行表达、交流、修正,从而有效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由于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从而决定了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以及学习结果也具有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在开放性学科教学中,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较强的刺激因素,能形成强烈的认知冲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开放性问题涉及的知识是学生已经具备的,但解题策略是非常规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要求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思路与策略,而不是选择一个简单的答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原来的知识、技能重新组合,以形成解决目前问题的一种整体技能,或者对原来的技能进行修正以解决目前的问题。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建构能力,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侧重于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答案,学生就能充分地展现自我,人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开放性教学打破师道尊严,讲究师生平等,教师对学生的思维预先设置的限制减少了,符合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心理特征,便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开放性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的机会,不仅鼓励学生读书,写作业,而且让学生去听去讲,去倾听别人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认识以动作、实物、口头语或书面语、儿童语言或符号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语言、个性等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