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家政与生活技术”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家政与生活技术”的应用
——对我校开设通用技术的现状思考
摘要:在通用技术中普遍存在,普遍存在课时开设较少、条件不足,师资问题等,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基本上是讲授型和传习性学习。本文在分析这些困难的前提下,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在“家政与生活技术”应用的策略,以便一举两得,既解决了时间问题,又达到了学法的改进,实现教学方法方式的转变,育人理念的更新,与时代的主旋律相符。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家政与生活技术”
引言
在通用技术中普遍存在,普遍存在课时开设较少、条件不足,师资问题等,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基本上是讲授型和传习性学习。在这些困难的前提下,本人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在“家政与生活技术”应用的策略,以便一举两得,既解决了时间问题,又达到了学法的改进,实现教学方法方式的转变,育人理念的更新,与时代的主旋律相符。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技术课中的应用发现效果很好,学生很感兴趣,也学会了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更重要的是研究学习与他们以后要设计的课题研究是一样的,作为一门技术在手,何乐而不为呢。具体阐述如下文。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对自家学校和相关的兄弟学校的情况的交流了解,发现目前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主要是课时开设较少、条件问题、师资问题等,就是这些问题几乎把我们的通用技术这门改革的亮点课程扼杀了。具体体现在:
1、课时不能得到保证
有的学校一周两个课时要求通用技术课老师一学期上完技术与设计1与技术与设计2全部必修课程。有的学校一周一个课时,要求通用技术课老师一学期上完技术与设计1。有些学校,只开了技术与设计1,通用技术就销声匿迹了。严重与课程开设的标准不符。
2、在学校和教育管理工作者普遍存在着轻视技术类课程的思想
由于我们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中都有“重学轻术”的思想,尽管理论上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但实践中,特别是以高考科目为中心的高中教育,技术类课程更是受人忽视。通用技术课程在课程理念、目标等方面都较以前的技术类课程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质的飞跃,但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有的学校领导到现在还把通用技术这门课程叫劳技课程。例如在填写学生开设课程和进度表中,几乎一掩蔽之的填成“通用技术”,是不是我们的通用技术就是这一本书。上级若不检查,是不是就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如上次省里来检查,我想一定记忆犹新。
3、师资缺乏
没有专业的通用技术教师,不同专业背景的转行老师课程理念,教学经验,教育机能,技术素养各方面能力参差不齐。一个教师,教一轨20个班,同一节内容上20遍,成为事实上的心理问题。
4、配套资源问题较为突出
设施、设备、器材、学具、经费没有着落,影响了学生操作与试验活动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开展。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性较强,对专用教室、仪器设备有一定要求。这一方面对学校的场地、资金投入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我们来实践和探索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装备方案、仪器设备配备内容。而在苏北地区的现有情况下,老学科的实验室,都没有健全的前提下,技术课试验室,又合适能够早日建设好呢?
5、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体系亟待建立
由于目前高师院校没有专门培养通用技术师资的专业,学校师资配备也多从物理学科、信息技术,甚至化学、生物学科转任过来。从知识、能力方面看,通用技术课程中主要内容如技术设计、技术文化、技术试验、技术产品制作等方面对转任的教师来说也都是崭新的,都需要他们去学习。另一方面他们还要学习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的树立,知识 能力结构的培养,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
6、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还不完全到位
课程开设和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少,教师讲的多,学生的自主学习,知识建构活动少,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鉴于以上6点,问题的重重,我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对通用技术课,可以解决上面的第1和第6两个一点的矛盾。既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又改变了学习的方式,更解决了部分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找不到内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技术课,能着土,能过存活下来,
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按照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性的程度不同,可以把学习的形式分为传习性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传习性学习指以接受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自主学习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堂讨论及自主程度较高的实验和实习;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具体讲,研究性学习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自己选题,也可以在教师指定的课题范围内自由选题;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几个人自由组合;为完成课题,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搜集资料并加以实验论证。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研究性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的地方完成,学习的资料也不局限于教材,学生可以通过多方式、多渠道获得知识,变课堂定势思维为创造性地开放式思维。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具体特点,就不再缀余的阐述了。
重过程
研究性学习中在学习的过程、思维的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比如研究的成果可能是提出见解、产生一个方案、设计一种产品、策划一次活动。研究性学习比较重视掌握调查、观察、试验(实验)及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与现行的学科教学或必修课程的联系更紧密些,但它并不是一种知识教育。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
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重应用
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征。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在于掌握知识的量。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则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层次的学习,其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在这一点上,研究性学习与发现学习、探究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学与教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在学习形式上,研究性学习也具有发现、探究的特点,但学习内容上,其侧重点在于问题解决,所要解决问题一般是具体的、有社会意义的。
从应用性的基本特点出发,研究性学习还带有综合性的特点。即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学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解决;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习的内容可能是跨学科的。与一般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答问题(习题)的学习活动相比较,研究性学习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重体验
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 、能力的提高等,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传统的学校教育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其教学过程机泵 上 是 间接经验的学习,这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实践内,学习掌握千百年来人类积累的丰富的知识体系。然而现代学校教育不仅有文化传递的功能,还需要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包括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直接经验的参与,这与学习者的个人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这个基础应该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结合,间接经验是前人直接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直接经验则是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间接经验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更好地被学习者掌握,并内化为个人经验体系的一部分。研究性学习之所以强调学习体验的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学习体验可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更为重要的是,“创造”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能力、方法,而且是一种意识、态度和观念,有创造的意识,才会有创造的实践。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包括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对固有观念的质疑批判意识、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观念意识的形成也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感性认识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个人的观念体系。
重全员参与
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它有别于培养天才儿童的超常教育。研究性学习重过程而非重结果,因而从理论上说,每一个治理正常的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实现个人的研究目标。
全员参与的另一个层面含义是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组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还学要了解不同的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合作意识,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在“家政与生活技术”的应用
什么是家政与生活技术
家政与生活技术是当代先进家政理念与家庭生活中的技术应用相融合的产物,对形成科学而健康的家庭生活理念,培养良好的 家庭生活态度,发展个人适应、构建和改善生活的能力,进而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增强未来生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家政与生活技术是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必修模块学习之后的选修模块,是一个与家庭生活联系紧密、内容生动有趣、实用性强的课程模块。在这个模块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品味到创造可能生活、探索生活真谛的人生乐趣。
基于家政与生活技术模块的自身特点,很符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也具有研究性学习的 价值。一是解决了课时的问题;二是实现研究性学习带来的高效学习法。更重要的本模块也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比如研究的成果可能是提出见解、产生一个方案、设计一种产品、策划一次活动。研究性学习比较重视掌握调查、观察、试验(实验)及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与现行的学科教学或必修课程的联系更紧密些,但它并不是一种知识教育。操作起来很具有实践的意义。
所以本人,提出在“家政与生活技术”模块实行研究性教学,通过实践,效果非常的好。
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1)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基于“家政与生活技术”自身的特点,采取研究性学习中的课题研究类来实施学习。以认识什么是幸福家庭和如何构建幸福家庭为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我们采取的是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都围绕什么是幸福家庭和如何构建幸福家庭为研究的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学生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这样可以实现公平化的学习和全员参与的理念。
(3)研究的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三个过程:进入问题情景、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亦可在实施的过程中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
具体过程为:
I发现“问题”确定研究的课题
通过一节课,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指导学生的选题。可以选大的课题,也可以选一个较小的内容为课题。然后,形成选题的意义的书面表达,上缴。
在教师的评定下,第二节课交流后确定选题。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必要的交流,对其可行性做出评估,修正后确定研究的内容。
II制定研究方案,模拟开题评审
第三节课,对学生的选题进行,研究方案和开题评审进行培训。
第四节课,制定研究方案
第五节课,撰写开题报告,模拟开题评审
IV全面实施研究
第六节课,学生全面实施研究的指导内容
第七节课,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获取课题间接信息
第八节课,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获取课题直接信息
第九节课,知道学生分析研究资料
VI 成果表达与结题答辩
第十节课,成果表述与结题答辩的内容
第十一节课,选择成果表现形式,撰写研究报告
第十二节课,展示交流成果,进行答辩
研究过程中注意事项
由于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很不了解,所以要以多引导为中心,学会学习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指导,在课堂上是远远不现实的,采取书面批阅,旁白,个别谈话等途径来解决指导不足的问题。另学生可以研究一个模块作为子课题,也是可以的。
对技术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展望
在技术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趣味性。研究性学习也作为学习方式,进行了学习。解决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解决了课时问题,效果很好,希望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方法通过我们在技术课程中的学习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希望我们的通用技术能够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邹尚智. 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
[2].顾建军,段青等. 家政与生活技术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12月
[3].高中物理教材知识资料包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
[4].陈琦 刘儒德 . 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
[5]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7版)斯莱文 北京大学 2004年7月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