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教师要把握指导的度
研究性学习教师要把握指导的度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在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学模式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得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指导必须把握一个度。本文结合作者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一谈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些什么,指导到什么程度。
一、开始,注重于方法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以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旧模式的根深蒂固,面对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往往不能很快适应,他们不能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也不知如何来计划安排这种形式的学习。所以,在研究性学习开始的时候,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解决好研究性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我们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就是象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形式一样进行的学习,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和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研究性学习成果,以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产生也想试一试的迫切愿望;我们要让学生熟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查阅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同时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课题适合什么样的方法。如学科实验的改进研究就比较适合实验法。关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有关问题的探讨就比较适合文献资料查阅法等。当然,更多的研究是多种方法并用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如何观察,如何实验,如何调查和如何进行资料查阅等做更为具体的指导。我们认为,只有交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钥匙,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畅进行,当教师真正把钥匙交到了学生手里,研究性学习也就真正开始了。
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通过很多形式。如方法讲座,参观学习,个别化指导,提供文字资料和网站等等。
二、选题,注重于分析论证
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始,一个好题的选出对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意义十分重大。
一开始,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往往会圈定范围,甚至于给学生指定一些课题,这大大地束缚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手脚,有时还会挫伤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我曾做过选题的对比实验,一是限范围选题,二是无范围选题,比较发现,限范围选题时学生的局限性很大,重题特别多,而无范围选题,学生的选题内容丰富,有许多选题往往超越了教师的想像,创新性强。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不要受到你所授学科的影响,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本身就已打破了学科的界限。
那么,我们在选题时应注重于什么呢?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学生们选题尽管十分丰富,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科学性,合理性,意义性,可行性,合作性以及选题的大小等。因此,教师参与课题论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一位学生开题为“中国水资源调查”,论证时我和学生们共同分析,此题意义性很强,但“中国的水资源”范围太大,即使不亲自到各地去实地考查,通过资料查阅,就中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困难的,能否将范围缩小一些,利用身边的现有条件来进行呢?于是,他将选题确定为“万佛湖水质调查分析”,他希望通过水质的调查分析,提出万佛湖水质保护的有效措施和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这样的选题既易操作,意义性也非常强。
教师在选题论证时不能象批改作业一样,直接对选题作出正误判定,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选题加以论证,发现问题时与学生共同分析,共同完善,从而得到选题论证的目的。
三、过程,注重于检查和督促
研究性学习更为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会如何去进行研究。选题的不同,研究的难度和时间也不相同,有些课题可能会花费学生不少精力的。我们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时发现,学生在选题及研究的开始阶段,往往热情很高,十分主动。但是,随着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研究进度比较缓慢的时候,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就会降低,甚至于会停止研究,凭想像弄一个结果敷衍了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督促检查。
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督促检查不同于作业和课外练习的检查,其一般的方法有:
1、定期深入课题组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或要求课题组定期汇报课题进展;
2、定期举行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会,让课题组在交流会上展示他们的阶段性成果,教师作出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同时引入适度的组间竞争,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热情;
3、进行组间互查,相互督促,相互启发;
4、参与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帮助课题组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四、结题,注重于形式上的要求
尽管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但课题的结题仍然十分必要,写好规范的结题报告也是研究性学习所要求的一项内容。
我们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时发现,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取了大量感性材料,但他们缺少去粗取精的方法和归类分析的能力,不知道怎样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不会写结题报告。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在结题时,教师要注重在结题形式上对学生进行指导。首先,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选择结题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资料,并对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结题应递交的材料有哪些(如开题报告,研究活动记录,收集的资料,总结性成果和个人的体会等)。再者,教师可以通过集体辅导或提供必要的结题样式等方式,对每项内容的撰写格式加以指导。
为进一步提高结题报告的质量,我们组织课题组在课堂宣读结题报告,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大家畅所欲言,取长补短,这又可使研究性学习再掀起一个新高潮。最后,我们还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学习成果(如有关建议,调查报告等)上报有关部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我们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以上拙见,权作引玉之砖。
相关文章:
|